-
1 # 閱盡千山觀滄海
-
2 # 商界詩人高曉君
我覺得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江雪》意境最美。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話譯文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
3 # 酉嫻說文史
意境美好的詩詞,定然是作者抒寫真情實感,讀來有強烈的共鳴,產生一種感動的力量。蘇東坡的這首《望江南·超然臺作》,如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春天還沒有離去,你看那細細的微風中,柳枝輕輕飄動。點出暮春時節的物象。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登上超然臺,俯瞰護城河裡的水有半池,城中到處開滿了花。有千戶人家籠罩在煙雨朦朧中。
蘇東坡此時正在山東密州做官。這個超然臺是弟弟蘇轍起的名。上闋詞寫景,卻絕不老套,讀來如在眼前,呼之欲出。尤愛“煙雨暗千家”,一個“暗”字,將濛濛細雨中,雨霧籠罩的蒼茫感,寫活了。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寒食節後,酒醒之後,卻是嘆息。古時候的寒食節,在清明前兩天,不能生火。
關於寒食節的典故,是為紀念被火焚燒致死的介子推。他曾經以自己腿上的肉,供落難中的晉國公子重耳充飢,成就了後來的晉文公。功成之後,介之推攜老母進山中。晉文公欲迫其出山,便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至死沒有走出山。
這座山在山西介休,也就是今天的綿山了。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不要跟老朋友訴說思鄉之苦了,來來來,用新生的火煮明前茶。作詩喝酒,也要趁年華正好啊。
清明節是回鄉祭祖的日子,自然平添了思鄉之情。“且將新火試新茶”,火是新生的,茶是新收的。很美意象。
“詩酒趁年華”,想做事情,一定要趁早,不要辜負,不要錯過。人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但要把握時機。“有花堪折直須折”的意味。
其實,詩無達詁,不必依賴講解。品讀詩詞,一定要多多誦讀,很多東西,可以自己感知。康熙皇帝要求他的皇子,每篇詩文,必須讀140遍。真是很有道理的。
-
4 # 微精惟一允執厥中
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5 # blue丹
意境最美33句古詩詞佳句
1,半窗疏影,一夢千年,琴歌蕭蕭笛聲憐。
2,問君食可足,謂君衣可暖,心念不敢對君語,恐君有所牽,卿今隨軍往,他年何時還,念君不許,心虔一卦禱君安。
3,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4,九馬畫山數命運,一生伴君不羨仙。
5,若我白髮蒼蒼,容顏遲暮,你會不會,依舊如此,牽我雙手,傾世溫柔。
6,當年相知未迴音,空嘆年華似流水。
7,花開兩生面,人生佛魔間。
8,想人間婆娑,全無著落;看萬般紅紫,過眼成灰。
9,人的一生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10,花開本無岸,魂落忘川猶在川。醉裡不知煙波浩,夢中依稀燈火寒。花葉千年不相見,緣盡緣生舞翩遷,花不解語花頷首,佛度我心佛空嘆。——曼珠沙華彼岸花
11,佛曰: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
12,一念花開,一念花落,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13,一念繁華一念灰,一念成悅,處處繁華處處錦。一念成執,寸寸相思寸寸灰。
14,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心微動,奈何情已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重。
16,時間很短,天涯很遠,往後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靜地走完。倘若不慎走失迷途,跌入水中,也應該記得,有一條河流,叫重生。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那麼,你別來找我,我亦不去尋你。守著剩下的流年,看一段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17,繁華盡處,尋一處無人山谷,建一木製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你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18,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19,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為棄者,一點執念而已。
20,若君為我贈玉簪,我便為君綰長髮。洗盡鉛華,從此以後,日暮天涯。
21,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22,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閒看花開,靜待花落,冷暖自知,乾淨如始。
2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笑一塵埃。
24,多少黃昏煙雨斜簷,翻開詩篇,勾起一紙江南。
25,秋來春去,誰憐麴院風荷,韶華白首,不過浮生一闕。
26,我恨生前未積緣,古佛青燈度流年。
27,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28,回憶如墓,淡薄如素,我們是否該相忘於江湖。
29,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滅,咫尺天涯。
30,霧未散盡,你支一小舟,在江南里慢搖。
31,Sunny溫熱,歲月靜好,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32,宮燈夜明曇華正盛,共飲逍遙一世悠然。
-
6 # 馮志林講故事
我認為毛澤東主席在1961年寫的《七律 •答友人》意境最美!
我們把這首詩好好地解讀一下,她的意境美便躍然紙上。
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帝子乘風下翠微”,帝子指的是堯帝的兩個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他們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她們乘風而下,遠望山色,一片微茫青翠。
這裡有一個典故: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說舜帝到南方去巡視,結果就死在了蒼梧,葬在了九嶷。他的兩個妃子,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就追過來了,看到自己的丈夫死了就非常的悲傷,就開始流眼淚,而且還為他殉情,跳了湘江,後來被稱為湘水女神和或者是湘夫人,有的時候也叫湘靈。
頷聯“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是說昔日他們揮灑著眼淚,致使那個翠竹都有了斑斑點點,今天她們穿著像彩霞一樣的衣服,顯得非常的漂亮。
“斑竹一枝千滴淚”這個是化用了清代的洪昇《黃式序出其祖母顧太君詩集見示》詩中二句中其一:“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毛主席把這個“點”改為了“滴”,化靜為動,使其更加具有詩情畫意。這個斑竹呢?它也叫湘妃竹,說娥皇、女英得知丈夫去世了,就非常悲痛就開始哭,那個淚啊就滴在竹子上,這個竹子就產生了斑斑點點。
頸聯“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這兩句是倒裝,實際上是“洞庭波湧雪連天,長島人歌詩動地”,是說洞庭湖掀起了波濤,洶湧澎湃,猶如白雪連天。而長沙人民呢,高歌猛進,詩章動地。這個長島就是橘子洲,也叫水陸洲。
尾聯“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毛澤東主席是化用了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裡邊的句子,意思就是說我憑藉上述這些令人振奮的喜悅的情景,就聯想到了廣闊的區域,希望湖南像早上的太陽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1964年的1月27日,毛主席跟英譯者解釋的時候說:“芙蓉國”指的是湖南,這裡說的是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指的是荷花。
郭沫若同志曾經高度的評價過這首詩,他說這首七律形象極其壯麗,聲調極其和諧,令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它把神話與現實,往事與未來非常好地結合在了一起,既是毛主席的友誼心曲,也是對祖國的一首頌歌。
-
7 # 佑凝竹
我認為意境最美的是以下這首詩: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王維曾在輞川寫了二十首山水詩,收錄在《輞川集》中,《鹿柴》就是其中之一。鹿柴是輞川的一處風景地,《鹿柴》這首詩裡描寫了這個地方的風景。
傍晚空寂的山林中,景色幽靜,杳無人跡,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這裡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使人感覺山林更加幽靜了。
夕陽的餘暉照在山間的青苔上,明暗交相輝映,在昏暗中給人一絲暖意。
幽靜和明暗,給人聽覺和視覺上的衝擊;靜美和壯美,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態。
讀著這首詩,眼前好像就有一幅畫面,自己就像置身在深林中,整個人的身心也跟著放鬆下來了。
-
8 # 廣州老陳雜談
《天涯》
唐 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繁花似錦的春天獨在天涯,天涯的紅日又漸漸西斜。美麗的黃鶯啊,你若有淚水,請為我灑向最高枝的嬌花。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為了贏得周郎的一回顧,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絃。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長出了多少新枝。希望你能盡情的採集它們,因為紅豆最能寄託相思。
《送別》
唐·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遺愛寺》
唐 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手裡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著絢麗多姿的野山花。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送靈澈上人》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蒼翠的叢林掩映著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鐘鳴聲。揹著斗笠在夕陽的斜照中,獨自沿著青山走向遠方。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韓琮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夕陽西下,含山欲墜,天邊的雲霞經夕陽映照,色彩斑斕。遠處的青山一抹,就彷彿是美人的翠黛。春風吹青了河邊的芳草,綠油油的一片,順著河畔延伸開來。現在還不是望鄉思家的時候啊。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在這深秋的夜晚,我十分想念你,散步詠歎著,多麼寒涼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碧磵驛曉思》
唐·溫庭筠
香燈伴殘夢, 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 滿庭山杏花。
孤燈伴著我沒有做完的夢,楚國千里迢迢還遠在天涯。月兒落下杜鵑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裡開滿了山杏花。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那裡聲聲啼鳴。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
9 # 使用者春風化雨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這首詞是辛棄疾在上饒帶湖閒居時所寫。作品緊扣篇題,寫夜行黃沙嶺途中的景象和感受。黃沙嶺在上饒之西。辛棄疾退隱時,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道中。詞裡描寫農村夏夜的美麗風光,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生活的感情。
詞的上闋寫夏夜的寧靜。“明月別枝驚鵲”,鵲兒驚醒是因為月色的皎潔。這一句以“驚鵲”突出“明月”,“清風半夜鳴蟬”,雖在半夜,仍有蟬聲,隨著陣陣清風斷斷續續傳來,可見天氣很熱,這就為下闋寫雨作了伏筆。“明月”、“清風”點染夏夜美好的天氣;“驚鵲”、“鳴蟬”,以聲襯靜,表現了夏夜的幽靜。
三、四兩句寫出了豐收在望的情景。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從嗅覺、聽覺進一步補充了夏夜的特色。作者從蛙聲中聽到豐收的喜悅,他感到蛙聲似乎也在歡唱豐收的年景。這裡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來寫豐收的喜悅,更加生動、深刻。
詞的下闋寫夜行遇雨。“忽見”二字具體、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先焦急後驚喜的心情。
這首詞選擇夏夜農村最有特徵的景物,用白描的手法真切地描繪出一幅農村夏夜的畫面,並表現了農村的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
-
10 # 宋衛民
橫看成嶺則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蘆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詞說明了蘆山風景怡人就象人間仙景一樣,人在蘆山還不知道蘆山的真面目,沒去過蘆山的人就更不知道蘆山的美麗的景色。
-
11 # 草根練劍
你覺得哪首詩或詞的意境最美?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棄疾: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雕像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翻譯】
年輕時候不懂得愁的滋味,只是一味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沒有憂愁卻為了寫詞勉強的說愁。
到了現在,終於體會到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沒有說。想說卻沒有說,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作者】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汙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侂冑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辭海》1989年版)
醜奴兒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
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賙濟說辛詞“變溫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賞析二】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們知道,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凶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複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
後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係,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絡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
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洩”,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
“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裡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
後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
12 # 山河如此多美麗
春天桃花紅,美人何處尋?在燦如繁星的唐詩中,我最喜愛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的第一句的去年今日的重疊,告訴今天不是第一次來此,去年已來此,為什麼來,詩人未點明,為後續兩句埋下伏筆,留下無限想象空間。
春光明媚,百花爭豔。詩人被春光撩動,決意去城南踏青遊玩,排遣鄉思愁緒和不得志的煩惱,來到此地。臨近中午,肚餓口渴,來到茅屋院中討水喝。因此有了第二句的人面桃花相映紅。這裡既沒點視人物性別是男是女,或老或少,而是與桃花相襯,人景相融共生,美人美景立即呈之面前。這裡的桃花兩字,即點明時令陽春三月,另一層含義是,古人多以桃李為重,此時此刻,桃花盛開,美人盈盈,美在詩中,人在畫中。美人與自然景色相映,以景襯人,以人寄情。尤其是一個紅字,把這樣美進一步深化,宛如一抹濃彩。
帶著對美人美景的無限,詩人沉浸在無限憧憬之中。但是,當他又興高彩烈來到門前,看到則是屋在花開人去,他問天,問花,問自己,美人去那?內心產生莫大的失落感,對美的追求心灰意冷,借他而言己。人生的些許坎坷,前途渺茫的嘆息與無奈。
詩的最後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的一個笑字如神來之筆,天賴傳聲,把春天的桃花比作美人,永留心中。
全詩只有28個字,語調平緩,字句舒簡,僅用中、紅、去、笑四個字串聯全篇,有情有景,有樂有畫,用普通字句寫出天限空間,美妙畫面,傳誦千古,流芳百世。
我對這首詩的初次接確,是我村的一個大學生畢業待分配工作,他非常愛好古詩詞。我常去他那裡玩,教我好多詩詞。其中最難忘的是以上這首詩,也是最仰慕的一首好詩。每當我看到桃花盛開,眼前總是栩栩如生的美景美圖,難以忘懷,記憶永存。
-
13 # 認識你真高興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騖齊飛。此詩句之意境極美!到南昌登上滕王閣,登高遠眺,極目千里外,長江奔騰而去,與天際相交,江天一色,無限空間,令人心曠神怡!紅色的晚霞映染西天,象美女身上的紅裙,象色彩斑斕的油畫,夕陽無限好,把酒暢談,一行大雁飛過,增加了美麗的動感。大自然鬼斧神工,構建了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回覆列表
有意境的古詩詞數不勝數,如果從中選幾首,我感覺有兩首詩可以上榜。但是用一句很俗的言語表示一下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唐詩宋詞的世界,意境之美各有千秋,一言難盡。
01.情到深處寄相思唐代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無愧於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有很多人猜測是獻給與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也有很多人猜測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但是始終“錦瑟”“莊生蝴蝶”“望帝杜鵑”“滄海明珠”“藍天暖玉”,讓人不僅產生深深的共情。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張若虛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2首,在燦如繁星的詩人群毫不起眼,但是任何一位喜愛國學、熱愛詩詞的人,都不會不喜歡這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的著名詩作。
僅從是的名字就可以看到詩中描寫的景色和意象:“春、江、花、月、夜”,一首詩,寫出了這五種意象的別樣風采,堪稱唐詩中的精品,讀起來讓人感覺深入其中,驚歎於詩人的妙筆生花。
03.結語:有意境的詩詞非常多,這兩首詩只是唐詩宋詞那星辰大海一般的詩作中的兩首經典作品,一起讀詩詞,徜徉在古詩詞的美妙意境之中,你一定會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