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是芬芳十月梅
-
2 # TA的小樂坊
對於現在父母的養老問題,現在的生活條件都變得越來越好了,然而我們的生活壓力也隨之變大,但是父母的養老問題也隨之加劇嚴重,由於國家保障的養老保險還是有一定的保障的。
對於我們的養老問題,現在大部分人都變得越來越獨立,不再需要另一個人的依靠,可能對於養老問題也就不太重視,順其自然就好。
-
3 # 喧鬧工作室
本次回答代表個人觀點!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件事!具體時間我忘記了!
一個30多歲近40歲的男子,不出去工作,在家裡擺個小攤!身邊有一位老人,每天如此,老人腿不好,男子每天出門都會揹著老人,和他一起看著攤子,每天回家就揹著老人回家,給老人做飯,洗衣服,洗澡!
我就好奇的問了一下!你為什麼不出去工作。努力讓自己家庭條件好一點呢?
男子回了我一句話,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我失去了最寶貴的!他說我不知道我還能陪老人多少年!
我當時就想我外出工作也是為了家裡的日子好過一些!頂多我每年多回去幾次不就完了!
時隔多年以後我哭了,我連親人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人生,從出生到長大一直都在家人身邊,沒有離開過,也捨不得離開!
可我們長大了以後,剛開始覺得老人很煩,什麼都要管,在然後因為工作慢慢的回去的次數少了。打電話的次數也少了!
這個真的是子女嗎?
我說這些沒用任何意義!因為我已經失去了,我沒有資格後悔,我只希望把我的故事告訴大家,讓你們自己去考慮!
-
4 # 清媽愛家
象我們70左右這一代人,自已是多子女時代,孩子是獨生子女時代。父母老時,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因為是多子女,父母養老這塊可以兄弟姊妹間共同承擔。但這也因父母思想觀念,經濟能力,身體狀況,兒女自身經濟實力,付出心態而各有差別。
父母經濟狀況比較好,獨立意識強,不願麻煩子女的,只要身體還能動,他們一般也不願麻煩孩子,更願意自已獨自居住。這種情況,兒女會盡可能多回家,陪陪老人,做做家務。城市裡這種父母居多。
也有些老人年齡大了,行動不便,就會住在兒女家了。一般父母喜歡去孝順,和睦的兒女家。其他兒女節假日過來探望。父母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兒女輪流照料。這些都是比較傳統,理想和諧的養老方式。
當我們這一代人老的時候,面對的是4+2+1的老齡化時代,未來的養老根本不能指望孩子們,他們上有4~8個老人,下有1~2個孩子,生存壓力巨大。我們的養老或是自給自足,或是互助搭伴養老,或是買在孩子家附近方便照顧,再不濟,就只能進養老院了。
我現在選擇定居在旅遊城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養生鍛鍊,讓自己有個怡然生活的好環境,讓孩子們回家探親就等於度假。
-
5 # 生命的回望
這實際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一個是父母目前的養老問題。
對於自己以後的養老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努力掙錢吧,年輕的時候多些奮鬥,年老後就多種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擁有適當的物質財富還是很有必要的;
2:多渠道的理財。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做好資產配置,才可以合理處置不同階段物質方面的需求;
3:購買社保及養老保險,為以後養老準備堅實的經濟基礎。
4:不停學習,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做感興趣的事情,為晚年有事可做做好準備。
對於父母目前的養老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儘量是居家養老,在家庭中贍養自己的父母;
2:引導老年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到老有所好;這樣不停的思考不僅鍛鍊了思維,還有助於強身健體;
4:儘量讓老年人多出遊散心,當然出遊不一定就是遠遊,根據自身情況而定,大自然可以提供無限能量,讓老年人心情舒暢。
無論是自己未來的養老,還是父母面臨的養老,其實都是生命不同階段不同的生活方式罷了,實際來講,活於當下就是最好。
回覆列表
我想等到我們老了以後,養老院應該很規範很先進了,也很時尚吧,那時就住養老院吧,並不是說孩子指望不上,而是不想給他們添麻煩,未來社會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中有各種角色而身心疲憊。而養老院有同齡人一起玩樂,不會覺得孤獨。孩子有空了來看看就夠了。至於我們的父母,他們這代人是指望養兒防老的,打心眼裡接受不了養老院,所以百善孝當先,以他們認為能感受到被愛被尊重的方式給他們養老。這是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