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茶,一席空間。於此一席,也許可以緩衝擁堵的自心空間。一杯茶,就是飲料,但認認真真的把一杯茶喝清楚,也可以養心。
一席茶,是自心暫歇的驛站,在一席茶裡修整疲倦的身心。一席茶,其實無須說太多,身在其中,一切就明明白白了。未遇茶時,與茶同寂。正行茶時,與我同覺。人於茶事,須在茶中釋然,如是茶事,無礙自己,可謂借茶入禪。心田中有無量無邊的業習種子,如果遇見相應的緣,便能生根發芽,如春天荒野的一場雨,便能催生出密密麻麻的雜草。心田如是。
茶事,是喧囂塵世的桃源,在這裡心是寂靜的,身是安適的。一席之間,隨茶來去,不出方寸。這樣的空間,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也是自由的。
一席茶,常常也伴著佛音契入茶境,這一曲佛音,可以是CD播放,也可以現場撫琴。但真正的佛音,就是自己的心音,佛即心。心安住本位,如如不動,如是一切音聲皆是佛音,一切色相皆是法音。
一曲佛音,可以是沸水入壺,茶湯入杯,奏出的種種音聲,也可以是變幻無居的茶色。佛以一音演說法,隨類眾生各得解。
說茶事是高雅的,也是可以的。但茶事,關鍵還是人,茶人若品行高雅,一切的茶行,也隨之高雅了。高雅,首先要超脫,自心若不超脫,恐怕“高”不到哪裡去,也“雅”不出境界。
超脫,要心中無物。心中有物,心有掛礙。有掛礙故,心有恐怖,如此什麼也“超”不了,什麼也“脫”不開。超脫,就是蕩盡心塵,滌盡身勞。盪滌塵勞,心無餘物,澄清明淨即是超脫。無心於事,無事於心。如是,心安處——是茶儀講究,動作隨意,空間簡約。是一抹耐人尋味的禪境。
禪是安心法,心若無安,可以習禪。禪宗二祖慧可初見初祖達摩,便是求“安心”,達摩輕輕一點——誰縛汝?二祖當下解脫。安心之快速。
茶人可以借茶安心,心安處即是禪。但這個心,指的是哪個心?人人都有心,時時處處都在用心,哪個才是心?《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底哪個才是“自心”?是不是值得參一參?
一席茶,一席空間。於此一席,也許可以緩衝擁堵的自心空間。一杯茶,就是飲料,但認認真真的把一杯茶喝清楚,也可以養心。
一席茶,是自心暫歇的驛站,在一席茶裡修整疲倦的身心。一席茶,其實無須說太多,身在其中,一切就明明白白了。未遇茶時,與茶同寂。正行茶時,與我同覺。人於茶事,須在茶中釋然,如是茶事,無礙自己,可謂借茶入禪。心田中有無量無邊的業習種子,如果遇見相應的緣,便能生根發芽,如春天荒野的一場雨,便能催生出密密麻麻的雜草。心田如是。
茶事,是喧囂塵世的桃源,在這裡心是寂靜的,身是安適的。一席之間,隨茶來去,不出方寸。這樣的空間,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也是自由的。
一席茶,常常也伴著佛音契入茶境,這一曲佛音,可以是CD播放,也可以現場撫琴。但真正的佛音,就是自己的心音,佛即心。心安住本位,如如不動,如是一切音聲皆是佛音,一切色相皆是法音。
一曲佛音,可以是沸水入壺,茶湯入杯,奏出的種種音聲,也可以是變幻無居的茶色。佛以一音演說法,隨類眾生各得解。
說茶事是高雅的,也是可以的。但茶事,關鍵還是人,茶人若品行高雅,一切的茶行,也隨之高雅了。高雅,首先要超脫,自心若不超脫,恐怕“高”不到哪裡去,也“雅”不出境界。
超脫,要心中無物。心中有物,心有掛礙。有掛礙故,心有恐怖,如此什麼也“超”不了,什麼也“脫”不開。超脫,就是蕩盡心塵,滌盡身勞。盪滌塵勞,心無餘物,澄清明淨即是超脫。無心於事,無事於心。如是,心安處——是茶儀講究,動作隨意,空間簡約。是一抹耐人尋味的禪境。
禪是安心法,心若無安,可以習禪。禪宗二祖慧可初見初祖達摩,便是求“安心”,達摩輕輕一點——誰縛汝?二祖當下解脫。安心之快速。
茶人可以借茶安心,心安處即是禪。但這個心,指的是哪個心?人人都有心,時時處處都在用心,哪個才是心?《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底哪個才是“自心”?是不是值得參一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