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蝦米肉醬
-
2 # 不錯ya
我不經意想起小時候聽的一首歌《黑色幽默》,在那個懵懂的時候,聽歌一直覺得很多歌都是副歌好聽,但自從聽到這首歌讓我覺得主歌居然比副歌好聽,後來也一直迴圈此歌。
慢慢的越來越愛這首歌,音樂伴奏以沉重的古典鋼琴展開,整首歌曲一開始就給人強烈濃厚的壓抑氛圍,聽的還是比較撕心裂肺,副歌的音調很高。雖訴說男女愛情故事卻突破傳統的音樂橋段;歌詞也是讓人大呼眼界“要不要休了我 腦袋有問題”當時看的真的哭笑不得。
長大後回想起這首歌,個人認為這首歌是周杰倫剛出道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個人風格顯著,也是為後來的周氏情歌埋下了基礎。現在聽這首歌,總會帶入其中,無法自拔。
-
3 # 阿爾法音樂
音樂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情緒影響下,每一次聽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14歲的世界中,應該是懵懂無知,聽的是旋律。
在17歲的世界中,應該是年少輕狂,聽的是歌詞。
在20歲的世界中,應該是愛恨情仇,聽的是故事。
在24歲的世界中,應該是喜怒哀樂,聽的是自己。
在50歲的世界中,應該是孤芳自賞,聽的是回憶。
鄭智化的《水手》年少時聽著這首歌,覺得很瀟灑,少年不識愁滋味。如今再聽到這首歌,才真正明白,有些歌需要足夠的生活閱歷才能感同身受,歌詞深刻沒有空話大話,句句戳在心坎上,這些歌曲註定會穿透不同的時代。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長大以後為了理想而努力漸漸的忽略了父親母親和故鄉的訊息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戲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戴著偽善的面具
《水手》是一首伴隨“80後”成長的經典勵志歌曲“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歌詞唱出了青年人追求夢想的心情,打動了許多人的心,給予他們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
於是,淡水河邊的煙火漸漸熄了,煙花江畔也再沒有曾經的少年跟著吟唱。只有那些過去的往事,如煙花一般,偶爾閃耀在無人問津的河畔,提醒著曾幾何時莫名而起的愁緒。
而風一起,就都散了。
-
4 # 小玖音樂解說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特色,很難說最好。每段時間也有每段時間所喜歡的歌,最近我最喜歡的是許嵩的《老古董》。
老古董 你也曾受萬人擁戴追捧
老古董 失傳之前聽我道聲珍重
老古董 一如我在八零年代出土的夢
不疾不徐的曲調,搭配滿是心事的歌詞。
許嵩所寫這首歌
老古董也許就是說的他自己
他向世界表達了自己的不被理解
也表達了自己的自嘲與豁達
這首歌我開始聽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驚豔
但是後來在聽的時候就覺得特別好聽
可能是剛開始的時候不知其中深意
後來知道了也就覺得深刻了
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聽的不是歌,而是歌詞
-
5 # DCD音樂
周深跟李克勤版的《天下有情人》
尤其是周深那一句吟唱,全身雞皮疙瘩,他們兩個的聲線簡直是搭得不要太完美。閉上眼睛就有一幅畫面在眼前。也算重新給予這首歌新的生命,感覺耳朵都快要懷孕了。廢話不多少說,上音樂
-
6 # 科賓專業吉他
巴赫《賦格的藝術》、《平均律》、《哥德堡變奏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貝多芬《莊嚴彌撒》
比貝兒《玫瑰經》
海頓《臨終七言》
梅西安《時間終結四重奏》
古琴曲《廣陵散》(管平湖版)、《酒狂》(姚炳炎版)、《梅花三弄》(吳景略/孫裕德版)
回覆列表
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陳剛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佔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佈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鐘,首先五分鐘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臺回家抗婚不成,樓臺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鐘。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絃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複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絃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絃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臺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捨。在這段末尾由絃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湧來的管絃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衝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湧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臺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臺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淒厲聲調哭出:樑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絃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臺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