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klal14325

    太空梭有好些用途,其中發射和回收衛星,是它的重要使命。 太空中有成百上千顆人造衛星,時刻在為人類服務。但要把衛星送入太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是採用多級運載火箭來發射。製造一枚運載火箭,從試驗研究、設計製造到裝配發射,不但要花很長的時間,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枚大型運載火箭,價值都在幾千萬美元以上。不過最為遺憾的是,運載火箭只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工具。一旦把衛星送入軌道後,它自身的一部分會變成“太空垃圾”長留太空,其餘部分則墜入大氣層化為灰燼。要發射一顆衛星,就要製造一枚火箭,有時為保險,還要製造備用火箭。這需要多大的代價呀!因此,就是一些富有的航天大國也不堪負擔,時時去尋找新的出路。 太空梭的出現,為衛星發射新闢了路徑。因為它執行在近地185~1100千米的軌道上,那裡幾乎沒有重力,因而施放衛星只需要比地面上小得多的推力就行了。加上太空梭有高達30噸的運載能力,完全可以把各種大小的衛星先裝入機艙,再帶到太空中去發射。這就好比把地面的衛星發射場,搬到了太空中的太空梭上。衛星從太空梭彈射出來後,再讓衛星上的發動機點火工作,將衛星送入預定的位置。 科學家曾算過一筆賬,由於太空梭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用航天飛機發射衛星的費用,還不到用火箭發射的一半,你看這多划算。 同樣的道理,太空梭也可以在低地球軌道捕捉和修理失效的衛星。太空中那些昂貴的衛星,有時也會突然損壞,或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或因“服役”期滿而停止工作。那些因某個零部件損壞而“短命”的衛星,如讓其在太空中“流浪”,真是極大的浪費。此時,太空梭利用機動飛行,去接近衛星,實行“上門服務”,就地“診斷修理”。有些衛星實在無法修理,就帶回地面“住院治療”。這些“絕活”,絕非是運載火箭所能幹得了的。 1984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太空中,首次修理好了“太陽峰年號”太陽觀測衛星,開了太空梭修理衛星的先河。1993年和1997年,又有太空梭兩次在太空中修理哈勃望遠鏡,使它更加“眼明心亮”。中國長征火箭發射的第一顆衛星——“亞洲一號”通訊衛星,也是1984年太空梭從太空中回收下來的美國“西聯星6號”通訊衛星,它因末級發動機故障未能入軌,在太空中“流浪”了大半年。 太空梭用來發射和回收衛星,開創了航天器應用的一個新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清宮傘效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