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父子關係,母女關係
8
回覆列表
  • 1 # 舒言
    父子對抗,母女和諧——都是因愛而起的!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既是艱難的,又是歡欣的。

    不論男孩女孩,都得經歷過依戀、崇拜、否定、對抗、迴歸的道路,否則就會很難成熟起來。

    雖然有時成長是困難的,但只要愛存在著,就不怕。因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因愛而引起的!

    男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是怎樣發展的?

    男孩子跟爸爸的關係,經歷了一個和媽媽的依戀、從依戀媽媽到崇拜爸爸、從崇拜爸爸到崇拜社會權威、重新認同接納父母的4個階段。

    1、和媽媽的依戀

    男孩子常常是對媽媽形成依戀,因為小時候是躺在媽媽的懷裡吃奶,被媽媽抱著睡覺,所以一般男孩子在兩歲以前很容易和媽媽形成依戀關係。

    在這種依戀中,常常會有父親插進來,所以最開始男孩子對父親是排斥的。

    兩歲以後,男孩子慢慢懂事了,知道自己還有一個爸爸,但在接受父親的過程中,男孩子也不願意放棄對媽媽的控制。

    2、從依戀媽媽到崇拜爸爸

    從兩歲到五歲,男孩子發現爸爸能力很強,同時感覺到媽媽限制了自己,就慢慢形成對爸爸的崇拜,也意味著對權威的認可。

    這時,男孩子開始學習討好父親,目的是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同。如果父親挫敗他、批評他、打罵他,男孩子就很難形成對父親的熱愛,也難獲得與權威相處的經驗。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以後,無法和自己的上司、領導,或者帶有權威色彩的人搞好關係,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畏懼感,不敢對人說“No!”

    3、從崇拜爸爸到崇拜社會權威

    十二歲的孩子面臨家庭情感向社會情感的轉移,漫漫地把跟父母的關係看得不那麼重了,跟同學、老師的關係看得很重。

    如果父親是一個值得崇拜的人,孩子會繼續跟父親保持良好的認同關係,如果父親是一個弱者,那麼男孩子就會對父親表現出強烈否定和攻擊情緒。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否定父母的權威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否定了父母權威,孩子就有理由按照自己的喜歡的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了。也因為,孩子要進入社會角色,就必須從否定家庭情感開始,這是一個心理成長的必然過程。

    4、重新認同接納父母

    最晚二十五歲左右,男孩子會有很明顯的迴歸家庭情感的傾向,而戀愛其實是尋求家庭情感的再現。

    當男孩子到了二十五歲,感覺到生活的壓力時,男孩子會觀察父親,突然感覺到其實父親一直愛著他、支援他,並不是自己內心想的父親不喜歡他。

    那個時候,男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迴歸情緒,會重新回到爸爸媽媽的懷抱,對爸爸媽媽又有了親密的行為了,家庭重新回到一個和諧的狀態。

    男孩子的家庭迴歸與認同父親

    男孩子真正完成迴歸,必須在社會上獨立。

    首先得有份工作,有獨立的家庭,能夠不依賴爸爸媽媽生活,才能和父母有平等的位置,才能使情感迴歸發生。

    假如一個男孩子到了三十歲還依賴父母生活,迴歸就不能形成,因為他仍然是一個孩子,父母仍然不會改變態度,他仍舊只能堅持對父母的不滿。

    男孩子只要在家裡面待著,就是孩子,但可以成為好孩子,服從父母,幫家裡做些事情,或者承擔家庭的一些壓力,這樣的話,也能把與父母的關係調整好。

    女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是怎樣發展的?

    女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比男孩子多了一個“二次認同”,所以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成熟。

    1、和媽媽的依戀

    就如男孩子一樣,從小在媽媽懷裡成長,自然就有和媽媽關係好的基礎存在。

    2、和媽媽的二次認同

    也像男孩子一樣,發現爸爸的存在,開始崇拜爸爸。但後來發現“我是女的,媽媽也是女的”,就會產生第二次對媽媽的認同。

    3、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認同區別

    所以,女孩子比男孩子多了一次認同經歷,情感發展得就比男孩子要好,情感方面就比男孩子豐富多了,不像男孩子經常只會發脾氣了。

    4、女孩子比男孩子情感更成熟

    正因為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情感成熟度高,很自然地,母女之間的相處,自然就會比父子之間的相處輕鬆多了,父子之間似乎總有一種距離感存在著,而母女之間有時候看起來“就像姐妹”了。

    愛,是個永恆的話題

    孩子與父母,不管是依戀還是逆反,不論是認同還是對抗,都是因愛而起。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解讀親子關係中的資訊,就不會那麼痛苦,就會多了許多愛意與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史裴注三國志、晉書都有隆中的記載,臥龍崗有正史記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