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浮生為悲

    首先,蜘蛛俠普遍是彼得帕克,而彼得帕克是高中生,一般高中生都是少年。

    而且蜘蛛俠不都是少年,在其他平行宇宙有很多蜘蛛俠,有女蜘蛛俠,有兒童版的蜘蛛俠,有偵探蜘蛛俠,有像鋼鐵俠一樣富一樣成年的鋼鐵蜘蛛俠,甚至還有蜘豬俠......

  • 2 # 福州萬國張懷良

    這個問題在現在來看當然是不對的,但在漫畫發展的早期歷史上還是值得一說。

    黃金時代(1930年代晚期到1950年代)的超級英雄漫畫,正規化非常明顯,成年白人男性英雄+少年白人男性助手(sidekick)是標配,好比蝙蝠俠+羅賓,好比美國隊長+巴基。

    這類關係與其說是搭檔,倒不如說是父子更貼切。助手通常是主角的學徒,能力稍遜,心性也不夠沉穩,助手捅出來的婁子有時候會成為故事推進的動力。另一方面,讀者和助手同為少年,在故事中的身份是“人”,而英雄的身份是“神”,作者們認為讀者可以以助手的視角沉浸到故事裡,站在“神”的身邊。

    不過,這種太模式化的設定很快就讓讀者和作者都產生了厭倦情緒,到了二戰後的白銀時代,超級英雄漫畫的創作變得更多元化了:出現了不那麼完美的英雄(鋼鐵俠、綠巨人等),出現了超級英雄團隊(神奇四俠、X戰警),出現了身為成年人、有性格的助手(戰爭機器、獵鷹等),另外也出現了黑人、女性等各式各樣的主角。

    這些白銀時代的角色裡,最經典的恐怕還是蜘蛛俠。

    斯坦·李回憶過,自己當年找到漫威的老闆馬丁· 古德曼,陳述了蜘蛛俠的構思:主角是個高中生,因為偶然的機緣獲得了類似蜘蛛的能力,這個主角在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不受女生歡迎……古德曼覺得這個創意太不靠譜,他認為超級英雄就該是成年人,少年就該老老實實當助手(比如漫威系的萬能助手裡克·瓊斯),更別提還是個活得很窩囊的少年了。最後斯坦·李只好退而求其次,說服老闆在《神奇幻想》第15期試刊一期——反正這本刊不好賣,馬上要停刊了。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神奇幻想》賣瘋了,後來刊號改為《神奇蜘蛛俠》,一口氣出到現在,還帶出了無數的衍生刊、改編的遊戲、動畫和電影。

    其實道理很簡單,二戰後美國經歷了嬰兒潮,經濟也在迅猛發展,少年人市場非常大,讓他們代入一個男一號,當然比代入身為助手的男二號要好得多了。

    在那之後,少年英雄也是越來越多,不光有新的少年英雄,舊的助手們也紛紛自立門戶成為英雄,還有專門的少年英雄團隊。不過要說代表著“少年心性”的男主角,還是要算蜘蛛俠獨一份。雖然蜘蛛俠後來經歷了很多( @肖堯 已經提到了),但大家記住的,永遠是少年版的蜘蛛俠。

    不過有趣的是,主流文化對超級英雄裡“少年人就是助手”的刻板印象一直持續了下去。比如說1995年,《辛普森一家》在惡搞超級英雄漫畫的時候,虛構的角色仍然是成年的輻射俠(Radioactive Man)和少年助手異塵小子(Fallout Boy)——然而此時的漫畫界,這種設定早就不流行了。

  • 3 # 鐵任

    這個問題有意思。思考的空間很大,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就要上映了,讓我們來想一想蜘蛛俠為什麼是一位白人少年。

    如果簡單的說這個名叫彼得帕克的蜘蛛俠為什麼是少年,可以理解成作者當初就是要體現以為超級英雄的成長,從一個少年的角度去演繹他獲得能力後的所作所為,對責任的理解,人情世故,以及和蜘蛛女的懵懂愛情,顯然是符合戲劇需要的。假如他一出場就是像鋼鐵俠和綠巨人一樣的成年人,故事就會失去很多魅力。

    所以說,漫威就是想打造一個少年版的超級英雄,就像郭靖必須是男的,天山童姥必須是女的,哆啦A夢必須是隻機器貓一樣,是出於創作的需要。

    彼得帕克的年紀和他的成長曆程是相輔相成的。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假如他不是少年彼得帕克,就不能成為蜘蛛俠,假如他是蜘蛛俠,就一定是從少年彼得帕克成長而成的。

    而以為彼得帕克是個少年,也因此觸發了一個影視作品的時間悖論,那就是十幾年前他是個少年,十幾年後他還是個少年,從2002版《蜘蛛俠》到2019版《復聯4》和《英雄遠征》,故事背景顯然不在同一個時代,但是彼得帕克青春依舊,永遠是少年。

    實際上,漫威宇宙是一個複雜的體系,當年為了讓人物可以互相“串門”,設計了大量的平行宇宙和時空穿越,使之可以實現關公戰秦瓊,鋼鐵俠大戰美隊這樣扯淡的故事。

    蜘蛛俠的故事也很複雜,包括正常的蜘蛛俠宇宙,還有一個超凡宇宙,蜘蛛俠和超凡蜘蛛俠共享一個身份和設定,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英雄,而在漫畫裡,蜘蛛俠還死了好幾次,而且還預留了多個蜘蛛俠做備胎,這個大家可以用過去年的動畫片《蜘蛛俠:平行宇宙》瞭解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伏天家裡停電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