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城拾年
-
2 # 諾媽家有男寶
“現在的孩子,缺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特別是男孩,更需要磨練意志和信念,具有狼一樣的品質!”
說這句話的人,叫做譚天弘,一針見血指出現在孩子的養育通病。他有這番深刻的認識,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也被養育得像只嬌弱的小綿羊。於是他立志要改變兒子的現狀,用實際行動,活生生把兒子從“羊”逼成“狼”。
兒子8歲那年冬天,從他一腳把兒子踢進泳池開始,這位父親十年如一日堅持他的“狼道”教育法,最終把兒子培養成一個他心目中的有理想、有毅力、有擔當的男子漢!七年冬泳堅持,八次深入藏區,一人登頂5300米高的四姑娘山,多次深入地震災區做義工……十多年過去了,被爸爸用狼道培養的兒子譚旻詩,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音樂、古文樣樣拿手,攝影和寫詩更成為他的長項和喜歡。這位父親用“狼道”精神培養兒子,其中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狼的品質——堅韌譚天弘下定決心訓練兒子,是因為他看到了兒子由於嬌慣帶來的懦弱:腳踏車不知練了多少次,就是不敢拆下支撐輪;摔倒了委屈地哭,完全沒有男孩子該有的淘氣、勇氣和毅力。於是他選擇“冬泳”,激發男孩意志和毅力。
但是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要邁出第一步是極其痛苦的。除了寒冷,還有恐懼。這位父親認為教育從來不是說出來,而是家長行動出來的。他沒給兒子太多的思想準備,偷偷走到兒子身後,抬起一腳就把他踢了下去。然後兩手叉腰,在站臺上監視,隨時準備把想上岸的兒子再次踢翻下水。沒有選擇的兒子只能沒命往前遊。父親的“臨門一腳”,讓他知道了原來爸爸的要求是不會打折的,同時他也知道了,只要戰勝自己的恐懼游到五十米,身體就會暖和起來。
“不輕易開始,一開始就決不放棄!” 這一遊,就堅持了七年,直到兒子高中住校。譚天弘用冬泳方式,在兒子身上訓練出了狼一般“堅韌”品質。
狼的行動——不盲從為培養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成為普遍的現象。但是,譚天弘從來不讓自己的兒子去上培訓班,他也不看重兒子的成績,他從小對兒子的灌輸是:“85分以下你告訴我,85分以上不用告訴我”,所以兒子的很多成績他都不知道,他也不問。這種寬鬆的學習氛圍下,兒子基本沒有壓力,最終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
譚天弘堅持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理念,正常學習之外,他帶兒子交出了一張令人驕傲的“萬里行”記錄:八次帶兒子進藏,讓兒子看到了珠穆朗瑪峰,看到了最漂亮的高山草原,看到了悠閒的牛羊,看到了天上飛的鷹!
“盲目從眾,這是羊的特性,羊是有羊群效應的,不是狼的特性。一隻孤狼可以打仗,可是一隻羊不行,這是一個本性的區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品質,而不僅僅是學習!”譚天弘認為,行萬里路教給孩子的是獨立的思想、謙卑的胸懷、大度的心態以及看透世界的眼光。這些,則不是課本與課堂能夠教會孩子的。
狼性培養——狼性父母要把孩子從“羊”培養成“狼”,勢必先要求家長變成一匹狼,具有狼性的父母,方能逼出一個擁有狼性品質的孩子。
譚天弘信奉的教育觀,不是用嘴巴講出來的,而是用行動做出來,是一腳把孩子踹進寒冷的泳池,是把孩子送進大自然萬里行,讓孩子對自然有一種敬畏之心,帶孩子去體驗生活,讓孩子去承擔責任,讓孩子去體驗艱苦……
磨練孩子的同時,磨練的還有父母的意念心態。沒有一個父母不天生疼愛孩子,譚天弘也是如此。孩子冬泳的第一個冬天,譚天弘沒有告訴兒子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怕老人沒法接受這麼小的孩子在冷水裡游泳,從而阻止他這種對兒子近乎殘酷的訓練。他也沒讓妻子去看,妻子雖不阻止,但是會心疼。其實譚天弘自己也心疼兒子,但為了兒子在未來有強健的體魄,有堅韌的毅力去扛起人生,他還是按捺下心疼,堅持十年如一日堅持。
狼性父母,才能以“狼道”成就孩子“狼性”!
正如他說的那句話:中國的孩子大多不缺少父愛,但缺少敢於承擔責任,有能力承擔責任的父親!
回覆列表
1、家長教育,現在孩子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顧,他們因為幾十年沒有帶孩子了,對孫輩孩子更多的是相對溺愛和嬌慣,造成孩子沒有獨立自主性。
2、父母原因,因為大部分都是大齡生子,對孩子的關愛會遠高於年輕孩子,也會造成這樣現象。
3、社會原因,因為社會現狀造成家長不敢放手孩子獨立 很多孩子十幾歲了還有人陪護送上下學,造成孩子依靠感很強。
4、幼兒園很多都是女性教師,對孩子生活、價值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