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宸海之思

      我認為是會的。因為一個王朝的興衰滅亡雖然與帝王的能力息息相關,但並不是決定因素。崇禎帝也不是亡國之君,但明朝在他手裡亡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單靠個人是無法挽回的。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簡單總結一下大概可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

    內部原因:

      1.皇帝的昏庸無能。這裡並不是說崇禎昏庸無能,相比崇禎之前的幾任皇帝,崇禎雖有缺點,但表現已然是非常好了。明朝滅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萬曆皇帝,即“明實亡於萬曆”。萬曆皇帝久居深宮,不理朝政。國家幾乎陷入了無政府狀態。萬曆之前嘉靖皇帝更是沉迷道教,寵信嚴嵩等奸臣,致使國庫虧空,國本損耗。而萬曆之後,“木匠皇帝”朱由校時期,大太監魏忠賢專擅朝政,大批忠直之士被迫害,整個國家烏煙瘴氣,一派亡國景象。

      2.朝臣之間的互相傾軋。明朝後期尤其是萬曆中後期開始,明朝的官員開始快速腐化,東林黨、楚黨、浙黨紛紛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對內互相勾連,大肆貪墨。對外互相攻擊傾軋。整個官員系統已經徹底腐化墮落。

      3.太監專權。明朝末年魏忠賢權傾朝野,迫害忠良,欺壓百姓。導致民怨沸騰,無疑是明朝最終走向末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4.崇禎皇帝的個人原因。崇禎皇帝雖然勤於政務,為國事殫精竭慮。但是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冤殺袁崇煥,自毀長城。他的這些性格缺陷也為他的悲情結局埋下了伏筆。

      5.明軍內部軍紀渙散,貪墨橫行,欺壓百姓,戰鬥力低下。

    外部原因

      1.女真(滿清)的興起。萬曆後期,努爾哈赤崛起,一統女真各部,而此時的明朝朝廷內部早已腐敗不堪,軍隊軍紀渙散,戰鬥力低下。導致努爾哈赤迅速壯大,錯過了消滅女真人的最佳時期。

      2.天災不斷。每當一個國家滅亡之際,總是天災不斷,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亡國氣象吧。天災不斷加上地方政府貪汙腐敗,欺壓百姓。政府又橫徵暴斂,終於使廣大老百姓忍無可忍,官逼民反。

      3.農民起義軍的強大。以李自成為主的農民起義軍戰鬥力強大,謀略得當,深得民心,勢如破竹,終於斷送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業。

  • 2 # 1314吐槽星君

    這問題簡單,朱元璋式的人物如果在明末掌權的話,最多給明續命但沒法拯救大明的滅亡。

    明亡有三大原因:天災、人禍、兵災。

    天災是明末處於小冰期爆發時期,北方乾旱,糧食歉收,這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如果在和平時期,南糧北調還有可能使北方農民有條活路,但更北方的女真虎視眈眈,他們也是小冰期的受害者,他們更需要南面漢人的糧食、牲口和物資來度過小冰期。

    人禍是指一生不出皇宮卻指揮天下的皇帝、只顧眼前利益和爭權的文臣、只會跑路、喝兵足血的武將。如果換朱元璋來執掌明末,最多把最高決策這一環變好,但下面那些文臣武將呢?哦,不好的殺或撤,那用什麼人來代替他們?如果換上來的官員還是他們的門生換子侄,那跟不換有什麼區別?如果換上來的是新人,但他們對從政有多少經驗?能幫助老朱幹好嗎?這都收未知數,所以那些中興的皇帝一般不會有過大的動作,而是慢慢培養替換這些朽木,但北方女真族不會給明這個時間,而且那些文官的家族勢力已到了社會方方面面,更本無法撼動的,還要拖後腿,滅明的李自成也是皇帝跟文官集團一起製造的,可謂自作自受。

    兵禍有兩種,一女真在小冰期的催逼下不斷南下劫掠,每次不多(對整個大明來說),屬於螞蟻蛀柱,每次一點點,最後瞅準機會摘了果子。二農民起義,這是人禍和兵災催生出來的,女真打過來,皇帝下令加遼響,文臣雁過拔毛,加劇農民破產,小部分農民開始起義,皇帝加剿餉,文臣同樣不放曾加收入的過機會,然後大部分農民開始起義……

    這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的……

  • 3 # 折翼鵬

    我認為明朝的滅亡首要是天災,北方地區乾旱少雨,糧食歉收,餓脬遍野。尤其以陝北為最,饑民除吃“觀音土”外,竟出現了人相食的慘事。這樣就直接導陝北暴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長期與政府軍作戰,使明政府軍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嚴重的損傷。無力應對南下的八旗軍隊。

    明末北方正值小冰河時代,關外東北地更甚,糧食歉收,這也同樣導致滿清軍隊南下掠奪。事實上,中國古代中原政權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北方遊牧民族,北方民族地區一旦出現災荒,往往會南下侵擾,歷來如此。

    假如把朱元璋撂在朱由檢的位置上,他同樣無力迴天,他即使能整頓朝綱,但難制住天災,天災不制,大明難免滅亡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一月的雨滴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