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思雨霖
-
2 # 春天筆記
楊絳的《我們仨》。一家人久遠又溫馨的回憶。曾經每天發生的日常,變成再也回不去的懷念。我們仨,終究失散了。特別佩服作者92歲還能堅持寫作,不僅寫,而且還寫出那麼溫情的故事。最難忘書後很多插圖,有手稿,有老照片,也有家人之間隨手塗鴉的小畫,讀來讓人傷感。
楊絳的《我們仨》。一家人久遠又溫馨的回憶。曾經每天發生的日常,變成再也回不去的懷念。我們仨,終究失散了。特別佩服作者92歲還能堅持寫作,不僅寫,而且還寫出那麼溫情的故事。最難忘書後很多插圖,有手稿,有老照片,也有家人之間隨手塗鴉的小畫,讀來讓人傷感。
龍應臺的《目送》一書中,講述了各種各樣的親情:父母與子女情、夫妻情、兄弟姐妹情。文章平易近人,質樸又讓人感動。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最為深沉。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最為深沉,那份深沉的愛,自始至終,從不改變。
父母自子女降生開始,便開始為了子女操勞,為子女打算。如作者龍應臺的母親,辛苦操勞,照顧她和哥哥們的日常起居,又如父親開小貨車送她上班,卻不送到門口,只是遠遠的停下,內心愧疚車子配不上女兒的身份。我們自己的父母,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對我們關懷備至,好吃的都給我們留著,好穿的都給我們買。自己,卻又捨不得。他們撫養我們成人,又目送我們離家。
待我們自己長大後,回家看望父母,卻發現父母滿頭白髮。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父母漸漸地老了。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我們內心難免會難過,感嘆歲月的殘酷。到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們會照顧他們的起居,一如當年他們照顧我們那樣。正如龍應臺在書中寫到照顧病重的父親與年老的母親一樣。
而我們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也成了家,有一天,也成為了父母,為孩子做飯,接送他們上下學,陪他們唸書做功課,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看著他們離開家。而龍應臺自己也是一樣,看著兒子長大,又離開家去求學。
正如龍應臺在書中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2.夫妻之間的感情最為長久。
夫妻之間的感情最為長久,那份長久的陪伴,自始至終,從不離棄。
兩個人相識,相戀,修成正果,選擇步入婚姻,組成家庭。愛情成為親情,兩個人是親人,也是愛人。一起為家庭努力工作,養兒育女,又一起陪伴子女成長。日子會磕磕絆絆,但有愛有暖,也很幸福。
兩個人看著子女長大,子女離家後,自己的身邊也只有丈夫,或只有妻子陪伴。兩個人攜手,步入老年,互相照顧彼此,不離不棄。龍應臺的母親和父親就是這樣一對夫妻,她的母親跟隨著父親遠赴他鄉,二人又共同撫養兒女,吃了不少的苦。在孩子離家後,彼此照應,共同度過漫漫長日。
若不幸,一人先離開,剩下另一個人獨自活在世上,也會同蘇軾一樣,發出感慨,“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若是無緣到老,那麼相愛時去愛,不愛時,也學著即時放手,給對方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3.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最為溫暖。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最為溫暖,那份溫暖的關懷,自始至終,從不缺席。
兄弟姐妹自小一起長大,小時候是彼此的玩伴,慢慢地,各自外出求學,又在不同的城市成家立業。不似朋友時常見面,不似夫妻朝夕相處,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自長大離家,尤其是在各自成家之後,就會少了許多,各自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平時只是會打個電話,知道對方過得好,就會很安心。見面也經常是在過年過節,一起回家時才能見到。各自聊聊彼此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會干涉對方的決定。因為彼此清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但當你需要幫助,遇到難處了,兄弟姐妹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那時候,你知道你不是孤獨的。那份關懷溫暖且安心。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聊得最多的也許就是關於父母的話題。我們會關心父母的生活,關心父母的身體,關心如何照顧他們的起居。正如作者龍應臺和自己的兄弟一樣,共同照顧年邁的母親,生病的父親。
我們也不免會感慨,聚在一起的日子不像小時候那樣多了。但是,我們彼此知道,我們是彼此的兄弟姐妹,我們會彼此扶持,共同承擔。
這些親情不僅讓我們的生命裡充滿了溫暖,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深沉的父母子女情教會我們無私奉獻,刻骨的夫妻情教會了我們忠貞不渝,溫暖的兄弟姐妹情教會了我們共同承擔。正是因為這些親情,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不孤單,讓我們可以勇敢前行。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和親人相處時,好好珍惜彼此的陪伴,因為這份感情也只限於今生今世。願我們都活在當下,珍惜所愛,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