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俞中平1
-
2 # 鍾文整脊康復
從片子顯示來看,頸曲變直反張,後縱韌帶有鈣化點,正位片來看下段有棘突偏歪的徵象,而結合CT報告單來看,還存在椎間盤突出的問題,但由於沒有看到片子,無法準確判斷是否有神經壓迫的表現。
而題主也沒有說清楚症狀表現,如果只是表現為頸肩部疼痛不適,更多還是考慮由於頸曲變直反張引起區域性肌張力過高,血液迴圈減慢,造成區域性肌痙攣,炎症刺激引起疼痛不適,另外,棘突偏歪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需要進行觸診體檢才能鑑別診斷。而如果目前還伴有上肢麻漲疼痛 頭暈頭疼 肢體控制障礙的表現,就要考慮是否還伴有椎動脈壓迫引起腦供血不足,以及神經根壓迫造成上肢麻漲疼痛。
一般來說,如果還沒有出現肌張力下降 平衡感失調的表現,說明還沒有神經損傷的問題,也就是還沒有出現手術指徵,可以先進行保守治療緩解症狀,這類情況可以去中醫院的推拿科或骨傷科就診,接受系統治療緩解,像手法 針灸 藥敷 牽引這類治療都是常規處理,在治療穩定後,自己也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頸曲,保持關節穩定,才能預防惡化及復發。
-
3 # 喬棟談健康
懂行的朋友,看了之後,只能告訴你“要補充症狀的呀,兄弟”!甲狀腺我就不談了,畢竟這個不在我工作範圍之內,發的X線,顯示有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和反弓,CT報告是C4-5椎間盤突出,報告上面都有,講點深入的……
症狀:頸椎難受
看症狀表現,主要描述的是頸椎難受,這個和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及頸椎間盤突出可能有關係,也可能沒直接關係,退變不一定是造成症狀的主要因素,因此,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去考慮,一個是肌肉存在痛點,一個是頸椎小關節紊亂!
肌肉痛點
頸椎難受的時候,頸部肌肉是繞不過去的一關,總會觸到痛點,這些痛點存在,就會導致頸部疼痛或者難受,尤其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的人,頸部肌肉一定不平衡,存在痛點,要找出來按摩處理掉!
頸椎小關節紊亂
雖然報告中沒有寫,但是從影像上看,一定存在頸椎小關節紊亂,這個在放鬆頸部肌肉之後,要進行手法正位的,如果不矯正,按摩只會感覺到當時舒服,很快又會和之前一樣難受,別漏診這個問題!
報告與症狀一定只看報告去確診,也許報告中這種退變,是由於長期症狀存在而產生的,並不是曲度變直和突出導致的。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問題,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分析問題的思路一定要有大局觀,寫的東西源於臨床,還不明白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頸椎專欄!
回覆列表
《也談"頸椎病"》
經常有患者自訴"頸椎"不好,但問其什麼是"頸椎"時,他們卻並不清楚。細問才知,其實他們所想表達的是"頸部"不舒服。
頸部包括骨、神經、血管、肌肉、筋膜,組合成多種器官結構。"頸椎"只是指組成頸段脊柱的骨,用它來代指"頸部"顯然欠妥。
人們動轍就說"頸椎",是一些醫生"科普"的結果。
但是,目前的"頸椎病"診斷和分型,其實是把多種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毫無關聯的疾病混為一談,統統歸咎於"頸椎"的影像學改變。於是一方面"專家"遍地,不查病人,只看片子就下診斷一一"必須手術,否則癱瘓";另一方面"神醫"頻出,藥物、手法、器械等等根本不可能改變骨骼的方法都能治好"專家認定"必須手術的"頸椎病"。而"頸椎病"卻依然是"疑難雜症",擾人不己。
其實,頸部各種組織和結構發生異常都可以引起不適,各有特徵,不可籠統地用"頸椎"的病變作為診斷的依據。
如果不輕易用"頸椎病"這個名詞,思路會更清晰,治療也更能對準目標一一由於骨組織裡沒有神經末稍,發生病變時難以被大腦感知,只有影響到周圍組織時才會出現症狀,"痛"不在"骨";神經的功能是採集和傳導資訊,神經幹受損應該表現為感覺減退和肌力下降,沒有理由痛覺反而加強,"痛"不在"神經";肌筋膜病損,區域性組織內形成無菌性炎症,再加肌肉痙攣、動作牽扯等力的作用,才可能產生痛感。
一般來說,酸脹緊牽是肌筋膜張力異常的表現,伴隨炎症時表現為疼痛;在高張區的遠端出現迴圈障礙(多為靜脈迴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現為麻,在頸顱部則可表現為腦供血不足。只有神經受損時才會發生感覺運動異常,神經受損也只能表現出感覺運動減弱。
所謂的"保守療法"無非是放鬆肌筋膜和消除炎症,不可能改變骨和神經,如果有效,說明治療的其實是軟組織病損,根本不是"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
確認有神經症狀,且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對應時,才有手術的理由,而且必須抓緊時機,切不可因為"頸椎病"、"椎間盤突出"有"保守療法"而貽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