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媒說說
-
2 # 咸陽一支筆
以前面臨的問題是,傳統媒體從業者一直詬病於新媒體技術,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日益更新,不學習不進步就會被淘汰。新媒體技術以及平臺,有技術卻沒有傳統媒體人對新聞職業的崇敬心和嚴謹態度。
所以,國家才大力提倡將二者結合,達到互助互利,互惠互贏的效果。
-
3 # Lareina68
其實不管是傳統媒體,新媒體還是融媒體,他們的核心都是媒體,只不過呈現給大眾的方式不同。因為時代的變化,科技的變化,媒體的呈現形式也在不斷進步,更趨向於大眾更容易更喜歡的形式。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只能從電視,報紙,期刊雜誌等汲取資訊,在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每人手裡都至少有一部手機,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手機是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所以新媒體應運而生,並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更能夠讓大眾所接受。找到使用者需求,滿足使用者需求,在引領使用者需求。
-
4 # 使用者8515676941859
如果把傳統媒體比作一本書,那新媒體就是一個電子書。紙質書墨韻清幽,讓人回味;電子書方便攜帶,隨時補充知識。平分秋色,難分伯仲。其實並不是每一個新生物種都要消滅過去,傳統的東西也並不一定被取代。這就像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關係。發展融媒體是必然趨勢,使用者可以以更低成本、更便捷地來獲取高質量的資訊,傳統媒體透過價值的傳遞同時可以獲得更高的粉絲群體,以往靠版面接廣告單一形式賺錢的模式,現在可以實現版面、流量雙重創收,廣告的成本更低,形式更多樣,效果也更好。這就像之前有人預言說未來紙質書將消失,但紙質書近年來的銷量依然很大一樣,融合網際網路新的發聲渠道,有價值的事物終將獲得更廣闊的未來!
-
5 # 九色圖騰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全面整合,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外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興媒體。
自媒體:是指自己創辦的媒體,區別於官辦(官方批准)的媒體,自己生產資訊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就是自媒體了,依靠新媒體媒介形態。
1、 內容為王。
內容分為兩種:A 淺內容 :高時效性、高傳播性、社會化和泛娛樂化,容易使使用者共情,使使用者成為內容的傳播者甚至是創造者 。 B深內容:有思想深度、有獨立態度和較高價值,多為原創性或結合獨家資源的。增強使用者黏性。
劉俊教授認為要實現“內容為王”就要儘快真正實現“全媒體採編”;儘快真正打破機制區隔打破傳統電視生產部門與新媒體部門的區分與界限,將兩大類部門的人員調配和執行機制相融合;儘快真正確立“新媒體的”激勵機制。
2、 使用者需求
新媒體從單向傳播變成了互動傳播和互動傳播,使用者主動、傻瓜式選擇平臺。
滿足使用者需求,就要:
A. 明確目標群體,劃定範圍,多方位錨定使用者真實需求;
B. 新技術(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精準推薦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3、 注重平臺建設,好品牌和高科技
明確強化自身定位,加強使用者心智概念。精選最優媒介和渠道。
4、 加速網際網路化,體制改革和思維改變。
暨南大學教授譚天認為媒體融合現在面臨的困境主要是思想觀念問題,提出“一體兩翼”和“體外迴圈”策略,以內容為主體,以自建平臺和對接平臺為兩翼,在體制外運營的市場主體。他提出融合轉型遵循基本原則:一是“網際網路+傳媒”的融合原則,二是基於顛覆重構的創新原則,三是基於制度創新的發展原則,四是打造傳媒新業態的轉型原則。
回覆列表
融媒體是對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過渡時期的一種說法。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來說的一種概念,傳統媒體就是電視、雜誌、報紙等媒體形式,現在的新媒體不管是微博也好,抖音也好,未來也會變成傳統媒體。
融媒體是國家2017年底針對傳統媒體日益萎縮提出的一種過渡方式。
媒體時代的變化是不會因為個人意志而轉移的,不管傳統媒體存在了多少年,有多少人習慣了傳統媒體的方式,有多少人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媒體形式依然會改變。為什麼會改變,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5G的到來,人們接收資訊釋出資訊更加方便,快捷,人們更喜歡新出現的媒體形式。
但是傳統媒體也有傳統媒體的優勢,傳統媒體資訊稽核嚴格,有公信力,權威性,可信度很高,這一點,是新媒體目前來說超越不了的。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應該吸取新媒體平臺傳播的長處,結合自身的優勢,互相融合,從而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