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遊歷史
-
2 # 沉睡的天堂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頂級謀士之一,從三顧茅廬到幫劉備三分天下,其智謀是毋庸置疑的,收二川,排八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布七星燈陣,借東風,火燒赤壁,自三顧茅廬忠心扶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借東風火燒赤壁和七星燈陣續命可以看出,諸葛亮精於占卜和天象,那麼為什麼會在北伐火燒司馬懿的時候會突降大雨呢?
諸葛亮對火燒司馬懿的準備工作並不充分,雖然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陰陽,曉周易。但孔明還是沒能夠幹掉司馬懿。司馬懿死裡逃生,最終氣死諸葛亮。諸葛亮最終只能遺憾的死在了五丈原了,沒能完成先帝重振漢室的大業。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有知天時的能力,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命令諸葛亮在三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實有為難之意。但是諸葛亮卻藉助東風,成功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但是在上方谷的時候,諸葛亮雖然把司馬懿困在了裡面,一把大火也燒的司馬懿絕望不已,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大雨讓的司馬懿逃過一劫。憑藉諸葛亮的能力,自然是可能知道要下雨的,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用火燒,又為什麼沒有燒死司馬懿呢?
後代不少文人墨客猜測,晴天浮雲突然大雨而至,是因為諸葛亮一生洩露了太多天機。比如“馬前課指演算法”、“諸葛亮鬼谷術”、“奇門遁甲術”等等。甚至有人猜測由於諸葛亮促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改變了正常的歷史程序,而司馬懿是晉朝的基石,自然命不該絕。這是否預示著與天鬥,神人孔明也逃不過命運。
-
3 # 主天安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曉!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司馬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
諸葛亮不聽劉備訓戒,自以為是,導致馬謖丟失街亭,痛失北伐大好局面!此乃不識人,不知人和!
諸葛亮五丈原損兵折將上萬!如何見蜀國君臣,如何給陣亡將士家屬交代?
諸葛亮急於挽回面子,打個勝仗,遮羞遮醜!送派人送司馬懿婦女衣飾,欲激司馬懿交戰!
諸葛亮不識人,弄巧成拙,使者將諸葛亮個人隱私,暴露給司馬懿,司馬…懿更堅定判斷準確,更堅定不出戰,熬死諸葛亮,氣死諸葛亮!
周瑜無奈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孔明無奈感嘆:既生亮,何生懿!
華夏文明,崇尚三正,即三傑,即:天時,地利,人和!
題主發問: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漏掉:中知人和,本來,諸葛亮就不知人和!
諸葛亮和張飛爭功,先入川會師劉備者,為頭功!
諸葛亮和張飛爭功,競然讓張飛拔得頭籌!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張飛智奪頭功!諸葛亮第二!
諸葛亮不識人也!不識人者,怎麼能在人間混?
司馬懿將諸葛亮透視得體無完膚!打敗諸葛亮,何須動手!
司馬懿算無遺策!遠征遼東,勞師遠征,以4萬之眾,消滅對手15萬!舉手之勞!算得100天,簡直如同掐:秒錶!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簡直如同掐:秒錶,分毫不差,舉手之勞!
司馬懿收下諸葛亮女兒妝之後,懶得舉手,就活活氣死了諸葛亮!坐收勝利!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腹中空空,不知人和!
司馬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打敗諸葛亮,舉手之勞,甚至袖手旁觀,一切不在話下!
-
4 # 國際大講堂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司馬懿的能力司馬懿與諸葛亮比起來真的那麼不堪,那麼菜雞嗎?這更多的是後世很多人為了抬高諸葛亮,貶低司馬懿自己意淫出來的罷了。
司馬懿在謀略上可能稍微遜色於諸葛亮,但是也不會遜色很多,如果諸葛亮的能力是100的話,司馬懿起碼也有95.
要知道,在三國時代,有四個人是有比較牛逼轟轟的外號的,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鱗姜維,最後一個就是冢虎司馬懿了。
能夠被稱之為“冢虎”的人,衣臥龍齊名,其能力會差很多嗎?司馬懿無論是在謀略上,還是軍事上,內政上,都是魏國的翹楚人物,其他人都難以與其匹敵。
司馬懿苦心經營幾十年,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君主,最後通過高平陵之變成功掌握魏國大權,其心機和耐力,一般人誰能做到?
蜀國的國力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憑諸葛亮這個“巧婦”再怎麼牛逼,再怎麼廚藝高超,蜀國都是一個“沒有米”的政權,諸葛亮這個“巧婦”能夠成就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魏國佔據著中國的北方地區,在三國時代,北方地區是中原地帶,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人才濟濟,魏國的國力可以說是當時三國之間最為強大的。
而蜀國呢?佔據的是中國的西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雲南和貴州一帶。別說三國時代,就算是發展到了現在,這一塊相對於中國其他地區而言,也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地區。
蜀國國土面積狹小,而且地理環境很差,土地大多比較貧瘠,人口也非常的稀少,所以蜀國綜合國力是非常貧弱的。
諸葛亮六出祁山,數度北伐,但是一搞就是沒有糧食,或者再一搞就是沒有士兵。糧食和士兵是戰爭的基礎,這兩樣都不能夠充足供應,諸葛亮拿什麼去攻伐魏國?
正因為如此,所以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最終只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
5 # 三羊開泰15296
諸葛亮多的盡是小聰明,小伎倆,投機取巧之類的小把戲。真正的大戰役他根本就沒有多少話語權。而且諸葛亮這個人的血統比較亂,比如他的哥哥諸葛謹,為敵方謀臣。這就導致他永遠不可能有大的作為。而司馬懿這個人,一輩子學的都是隨機應變,絕境求生這一類的東西。可以,司馬懿這一生就沒有幾天順心順水的日子,這種逆境生存的人是很難對付的。人處逆境,需要學的東西,需要儲備的知識要比順境之中的時侯多的多。曹操不是看不懂司馬懿,因為都是屬羊的人,心是相通的。曹操一生,都在打壓與培養司馬懿,這是很難的,一個人一直被人打壓,一定有特別的才幹,值得別人壓一壓,一般的庸才,風光個幾年也就算完了。所以曹操一生都沒有將諸葛亮這樣的小人物當成真正的對手。諸葛亮一生都沒真正走到絕境,這一點對男人而言,是天生的經歷缺失。男人一生,在絕境之中渡過的時間越長,將來的扛壓力也就越強,何況諸葛亮沒有武藝,這一點,決定了諸葛亮在身處沒有護衛軍沒有幫手的時侯的生存力就缺一大截。司馬懿沒那麼容易死,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自身武藝不差,能憑一人之力突出絕境,三國演義多描述的曹操隻身逃走,劉備隻身逃走,司馬懿隻身逃走,都是有武藝能護身的原因。還有,司馬懿這個人對女人的態度,司馬懿一生很少專注女人,一心只關心事業,而曹操諸葛亮劉備,一生有多少時間用在女人身上,都能數出來。說來說去,司馬懿沒有被諸葛亮玩死,還是對事業專注度的問題,知識儲備量的問題,心理扛壓能力大小的問題。司馬懿前半生出彩的很少,主要彩點都在後半生。老天爺是公平,讓你前半生出彩太快,後半生自然就沒戲唱,比如曹操孫堅孫策孫權周瑜諸葛亮,都是前半生出彩,後半生沒戲的人,比如董卓劉備司馬懿鄧艾等等,都是後半生出彩的人。看三國就是看人生。諸葛亮如果選擇五出祁山之後休養生息十年,發展人口與武備,司馬懿不一定能攻進來,蜀國之最先滅亡,與諸葛亮好戰有直接的關係。還有,中國地理,中國西部多山,只宜久守,不能久攻。這也是曹操一生只打到漢中附近就不再進兵的直接原因。還有劉璋這個人,都說他闇弱,其實他的弱主要還是一輩子走守這條路還是走攻這條路的問題上,攻與守主要的原因,皆與地理山川的特徵分不開。四川之地,守之則安,攻之則危。這一點,劉禪劉璋應該是一致的意見。司馬懿終其一生也沒有伐蜀,主要還是山川險難,路上耗不起。
-
6 # 陳奉天legend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神話了,但是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改變的小說,不可以改變事件發展的方向,真實的諸葛亮只是個普通人,所以在劉備死後,接連北伐失敗。
事實上,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出山以後的火燒博望坡開始就是編的,火燒博望坡是劉備的功勞。
後面的草船借箭,借東風,都是羅貫中先生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把三國時期,各種能人異士的功勞全部加給了他。
所以諸葛亮的真實情況也和關二爺一樣,沒這麼神。諸葛亮最大的功績,是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策略,隆中對;然後促成了孫劉聯盟,讓赤壁之戰得以勝利;主管蜀漢內政,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酒香就怕巷子深,必須會宣傳和包裝大家記住,一個時代,不可能出現一個完全舉世無敵的人,總會有宿命的對手出現,所以和諸葛亮能力相同的人大有人在,關鍵是諸葛亮會包裝自己。同時劉備的蜀漢政權相對正統,在三國時期,以及後世的歷史中,大家對於劉皇叔和諸葛亮的評價更加正面。
無論是現在還是千年以前,長得漂亮,人高馬大,就會給人更好的印象,更何況諸葛亮肚子裡是有貨的,滿腹經綸。
諸葛亮其實一直在觀察局勢,他本身就是官宦子弟,在荊州有很好的政治背景,和劉表劉景升是親戚,但是他就是不肯出山輔佐劉表,因為看不上,劉表的謀士夠多了,他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諸葛亮善於宣傳,首先是他的道號,臥龍。這名字一聽就是很有本事,以龍為號,定讓人心懷敬畏。
諸葛亮的確有學問,有本事,也看得清局勢,最關鍵的是他願意賣弄學問,在好友間高談闊論,自比管仲樂毅,在他的雄辯之才下,朋友都被折服了。所以劉皇叔在尋求諸葛亮的時候,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就從山野村夫,文人高士中得知了他的傳說。
這就是宣傳和包裝的力量,同樣的人才在三國時代多得是,荀彧,郭嘉,賈詡,魯肅,陸遜,都是比肩諸葛亮的謀士,但在曹魏,東吳的地位絕對比不上諸葛亮,因為沒有包裝好。就像一個包包,放在地攤上,就值50塊,但是貼上LV標籤,然後放在櫃檯上,燈光照耀,就值5萬。
鳳雛龐統就吃虧在長得醜,還不懂得包裝,說話得罪人,所以去了孫權那裡被勸退了。
因為謀士的工作是出謀劃策,而不是做決定。出謀劃策,只要你心思縝密,善於思考,洞察人心就能給出上中下三策,但是真的做決定,還是依靠主公的判斷。也就是說,諸葛亮再牛,也就是出個主意,不承擔任何風險,壓力都是劉備扛著。
舉個例子,比諸葛亮還牛的謀聖張良張子房,漢初三傑,幫助劉邦一統天下的人,張良在韓信還沒來的時候,一度成為劉邦的大元帥,指揮打仗。但是手下的人都很崩潰,因為張良想得太多,做事瞻前顧後,常常是一個軍令下去,過一會就改變策略。
劉備會用人,還能識人,還能籠絡人心。劉備手下的戰將是最強的,手下五虎將天下無敵,文臣直接聚集了臥龍鳳雛,李嚴法正。劉備以漢室正統自居,仁義之師,民心所向,老百姓都擁護,就算是諸葛亮,不也是對劉備死心塌地麼,所以說,劉備才是高手。
打仗靠的是人海戰術和糧草小說和影視劇看多了,我們會有個錯覺,覺得以少勝多才是合理的,其實這點和現在對抗日神劇的批判是一樣的,手撕鬼子,手雷炸飛機很假,古代動不動以少勝多,一人單挑千軍萬馬的故事也是假的。
所以諸葛亮北伐會輸也是很正常的。因為諸葛亮打的是攻城戰,本來就要更多的兵力,而且蜀道難,路途遙遠,糧草供給不足,難以持久戰。司馬懿就非常機智的掌握了精髓,死守不出,等到蜀軍糧食沒了自然勝利。
還有一點,諸葛亮沒有容人的肚量。雖然是宰相,但是肚子裡不能撐船,劉備時期,人才濟濟,隨便出來一個都能獨當一面,但是諸葛亮掌權後的蜀漢,後備的新鮮血液中斷了,諸葛亮嫉賢妒能的原因肯定是存在的。所以說統帥不能太聰明,或者說必須學會裝糊塗,這樣手下的人才會有更多鍛鍊的機會。
司馬懿不是等閒之輩,是老謀深算的高人司馬懿,司馬仲達,在三國後期才大器晚成的一個人,並不是說他年紀小,成長的比較晚,司馬懿和諸葛亮幾乎是同時出山的,比諸葛亮只晚了一年。當時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謀士一大堆了,司馬懿並不受重用。所以說諸葛亮的選擇和自我包裝是多麼的高明,能力差不多的兩個人,諸葛亮選擇了啥都沒有的劉備,成為了核心,通過自我包裝,深受劉備器重,否則諸葛亮也只能等到晚年的時候才能熬出頭了。
諸葛亮的戰略本身不合理蜀漢政權失去了荊襄,就註定了失敗。諸葛亮隆中對,對荊州的判斷其實並不完全合理。荊襄九郡是戰略要地,當時的劉備壓根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也就是得到了也守不住,容易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從古至今,死在兩線作戰的例子數不勝數。德國希特勒的閃電戰就被兩線作戰拖垮。
如果劉備能放棄荊州,重點佔領益州,讓曹操和孫權相互爭奪,這樣關羽不會死,劉備也不會為兄弟報仇,發動夷陵之戰,消耗了蜀漢的大部分力量。真正的三國鼎立,就是夷陵之戰,劉備丟失荊州以後的局面。
在南方立足貴州雲南的勢力,一路向廣東,廣西推進,一步步蠶食東吳的地盤。秦始皇不就是這樣一步步一統天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就能做到。
-
7 # 青雲志在千里
在演義裡面,沒有明確表示出諸葛亮敗給了司馬懿。
基本上諸葛亮死前和司馬懿大戰的章節,是我演義裡認真閱讀的最後章節了,因為演義後部分寫得還沒正史精彩,除了姜維偶有神蹟,其他各種看不下去。
扯回來,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在最後的幾次交手中,是互有勝負。從作者想表達得情況來看,兩人的智略相當,算是各自的宿敵。諸葛亮有火燒上方谷,司馬懿也有伏擊渭水橋,誰也最終沒弄死誰。到了最後,司馬懿有意避戰,是在氣勢上略遜了一籌,但也算是一種策略。
可最終殺死諸葛亮的,在演義裡,部分責任推給了魏延,最終要歸於天命。是上天沒有給諸葛亮足夠的時間,不是諸葛亮在其他任何方面輸給了司馬懿。
況且秋風五丈原,諸葛亮在死後還擺了司馬懿一道,從作者的意圖上來說,是要表示我死了都能打贏你,也就是你從來不可能贏我。後面諸葛亮真的死了,兩人失去對陣的可能,死人便不再會輸。是諸葛亮永遠地小勝了那一局。
退一萬步講,一定要認定這是諸葛亮的失敗,那就是諸葛亮沒有活得比司馬懿更久。[笑哭][笑哭][笑哭]
-
8 # 肖何月下追河工781
諸葛亮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但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
諸葛亮是優秀軍事家都是《三國演義》塑造出來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光輝戰績給諸葛亮披上了“神”的光環,但是且慢,翻遍《三國志》,這些戰例好象都與諸葛亮無關啊。
劉備生前,諸葛亮基本上沒有參與軍事行動,奪取巴蜀後,諸葛亮一直擔任丞相治理後方,直至劉備死後,才開始真正統兵,可見劉備並不認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最為出名的《隆中對》,與魯肅、毛玠比,並無出彩之處,曹操謀臣毛玠的“修耕植,畜軍資”與諸葛亮的“待天下之變”高下立判。
荊州丟失,劉備當然要負主要責任,但是從《隆中對》看,諸葛亮並沒有正確的戰略思維與建議,與魯肅一樣,只是看出荊州可以乘勢奪取,奪取荊州後的佈局、發展沒有好的策略,一片與巴蜀並不相連的富饒之地,奪取後只想用一上將靜觀其變,又無強大的政治後勤班子輔助關羽,至使驕橫的關羽丟掉荊州。
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思積畜力量,修養生息,而是一意孤行,六出祁山,通過崎嶇山路攻伐長安,每次長途跋涉,兵疲糧盡,失敗而歸,作為一個統帥,不顧客觀環境,驅疲兵長途征伐以逸待勞有備之敵可謂不智。幾乎同樣的問題導至失敗而不自知,剛愎自用聽不見不同聲音。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諸葛亮拒絕魏延的建議,不願出奇兵,突襲長安,不在長安周圍安插接應偵查人員,最終掏空了蜀國國力,自身也被拖死了。
反觀司馬懿,知己知彼,對諸葛亮瞭如指掌,根據地形,穩打穩紮,立於不敗之地,無論諸葛亮怎麼攻,不與諸葛亮決戰,以穩守拖垮缺糧的疲兵,諸葛亮根本就無法戰勝穩守的司馬懿。
我們再來看看毛主席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新四軍處於江南,面對日本的掃蕩,國軍的圍剿,生存的艱難比荊州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皖南事變後,果斷派出劉少奇和八路軍一部與新四軍匯合,重整新四軍,讓新四軍有了堅強的政治領導,站穩了腳跟,發展壯大。同時八路軍挺進山東建立了根據地。山東同樣有羅帥統籌領導。
兩相對比,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被高估了。戰略目標也根本實現不了。
-
9 # 流星錘五哥
單從個人能力這個方面來講,諸葛亮明顯要強於司馬懿,但是能力的高低並不能決定對決的勝負,更要看心性,看客觀的實力。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實際上是蜀漢政權和曹魏政權的對決,從實力上來說。曹魏政權佔據著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司隸、涼州,徐州,豫州、兗州和荊州的部分地區,這部分地區雖然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摧殘,但是在人力物力上仍然是僅有益州帝蜀漢政權所難以比擬的,而且經過曹魏爭取的多年經營,這些地區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恢復。諸葛亮的每次北伐曹魏都可以很快動員起優勢兵力迎擊。和實力遠在自己智商的曹魏政權打消耗戰,就算諸葛亮再厲害,也沒有撒豆成兵的本領。
在小說《三國演義》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出戰,特地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故意羞辱司馬懿。司馬懿則藉機會問使者諸葛亮的生活怎樣,在瞭解諸葛亮食少事煩,之後就堅定決心,耗死諸葛亮。果然不久之後,諸葛亮病死,蜀漢退兵,北伐再次失敗。
-
10 # 地理太平洋
時勢造英雄,在厲害的人也不可能改變時代發展的大勢,大勢所趨,勢如破竹。戰爭比的不只是最高將領的個人才能,也是綜合國力和雙方戰將的比拼。
1 個人才能
諸葛亮固然是天才,但是司馬懿也絕對不是傻子,在某些方面司馬懿的水平還強於諸葛亮,比如說“臉皮”。
2 綜合國力實力差距
蜀國的人口遠遠少於魏國,以天下歸晉時來算,蜀中國人口94萬,魏國443萬,蜀國只有魏國六分之一人口,冷兵器時代打仗就是靠人,人口少,軍隊自然就少,在戰爭時期糧草等後勤物資也就供應緊張。司馬懿沒有看蜀國寡國少民打過來,就是完全看諸葛亮的“面子”了。
司馬懿手下的大將張郃等會用兵、懂戰術、也會安營佈陣,正因為張郃的文物兼備,他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一大障礙,此外還有郭淮等足智多謀的戰將。
戰爭的勝利與否是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帶來的結果,諸葛亮北伐失敗也是有因可尋。
回覆列表
諸葛亮雖是能力超群,還是贏不了司馬懿,主要是司馬懿所在魏國的綜合國力強於諸葛亮所在的蜀國,以及司馬懿身體健康狀況強於諸葛亮,這兩個因素,分析如下:第二是內因,司馬懿身體健康狀況強於諸葛亮,壽命也長於諸葛亮。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魏國的綜合國力強於蜀國,司馬懿可以只負責軍事,不必操勞其他國事,而諸葛亮恰恰相反,蜀國後期劉備,五虎將軍等得利助手都離世,大小國事都由諸葛亮過問操勞,後主劉禪啥事也不管,導致諸葛亮每日事情繁多,政治、軍事、農業,各方面都要精心打理,過於勞累,甚至不能及時吃飯。諸葛亮深知蜀國國力弱於魏國,所以主動北伐魏國,即便是這樣,魏國司馬懿審時度勢,只需要做好防守,尋找戰機即可,最終諸葛亮病史五丈原,享年53歲,而司馬懿一直活到72歲,雖然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嘵,但是壽命太短,個人能力再突出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