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強93239546

    熟人社會就是穩固化的階層,利益均分化了,人的能力受到制約,而社會進步需要人的創造力,打破熟人社會就是打破對人的禁錮。

  • 2 # 昕昕姥姥901

    所謂熟人社會就是關係社會。一個社會從一個關係社會人情社會逐漸向法制社會邁進,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尤其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老百姓辦事只認官只憑熟人找關係。這種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如果能徹底改變這種觀念,人人遵紀守法,人人憑本事憑能力吃飯。我們的社會風氣將大大改觀。將是社會一大進步。

  • 3 # 使用者5273505532159芳

    也贊同,生命是父母給的,生成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環境就有許多人看著我們成大,這就是特定關係,雖著成長又有了就的環境,形成了新的關係,伴隨著一生。

  • 4 # 使用者孫老頭

    我不認同,社會的發展靠的是國家的教育,還有是科學家的科苦鑽研,才能使社會往前發展,沒有國家的教育,就沒有科學家,科學家也是靠國家教育才成為科學家。有了科學家才能使國家勇往直前的發展。

  • 5 # 手機使用者61592065094

    社會的進步和道德 文明 科技 文化 人權有關吧 脫離熟人什麼關係 熟人就是很熟悉的人 幹嘛要脫離 要友情 親情越來越深厚才好

  • 6 # 渴望幸福的人

    從熟人社會向法治社會的發展,是社會的進步。

    辦事情託關係找門路,在中國當前社會中,還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遍的現象。可以說它遍佈於城鄉的各個角落,社會的方方面面。相信每個人都會看到,身邊都有不少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有一個比喻很貼切:它就象臭豆腐,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很香。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還是和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分不開的。從中國社會來看,經歷了幾千年 農耕經濟的封建制度。雖然,近現代以來,特別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情況有所變化。但是由於這種現象存在的土壤還在,這種觀念,這種行為方式,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所以,中國現在仍然是屬於一種熟人社會,具有熟人社會的基本特徵。

    熟人社會這個詞兒,可不是隨便說說。它是由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與之相對的是陌生人社會。熟人社會主要依靠關係。陌生人社會主要依靠規則、法律。 熟人社會一般是指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私人關係,人與人透過這種關係聯絡起來,構成社會關係網。社會中的一切行為,都是依託這張網來進行的。

    背景和關係是熟人社會的典型話語。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樣的話。有“熟人好辦事”的說法。還有人把熟人社會稱為“關係社會”、“後門社會”。熟人社會強調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辦事大多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生疏程度、感情深淺程度。關係越親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員用來實現其益利目標。

    有熟人好辦事兒,這一現象多的不可勝數。只要是有選擇、有競爭、有供應不足、有自由裁量,就有熟人的影子。打官司要找熟人。包工程要找熟人。找工作要找熟人。看病要找熟人。買緊俏貨品要找熟人。甚至競標、競賽、評獎, 上學、上幼兒園,也要找熟人。於是,很多人信奉這樣一句話:有熟人走遍天下,無熟人寸步難行。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在排隊等候b超檢查。忽然一個人直接進去做了檢查。為什麼?就因為是熟人。一個單位招聘員工。名額很少,最後招了誰?幾乎都是熟人。

    這種“ 熟人社會”的行為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程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它弱化了規則和法治的功能,以關係代替契約,用情感代替制度,很容易使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天平,在人情面前發生傾斜。以人情代替競爭,導致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喪失積極性和創造性。更為嚴重的是,它還能引發社會腐敗、權力尋租行為的泛濫,導致整個社會風氣敗壞。熟人社會的存在,是對法制社會的腐蝕、市場經濟的摧殘、和諧社會的瓦解, 必須加以破除。

    但是,改變熟人社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它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和經濟根源。我們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大力發展法治建設,大力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才能剷除其滋生和存在的土壤,使社會生活迴歸於公平公正。

  • 7 # 娟子大媽a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遇到事首先想的不是法,而是想如何用各種方式尋找關係和人情。

    所以說:在民間就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說法;就是朝內有人好做官,也好辦事。中國幾千年就是一個人情社會。其實,說起來也很正常。要脫離這種關係讓社會進步,可能還需要科技、法律法規來改變的。

    以上僅限個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EDA技術的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