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不像華為和榮耀那樣徹底分開? 如果小米和紅米分開之後,紅米的銷量高還是小米的銷量高?
5
回覆列表
  • 1 # 閒來說機

    因為慣性。

    物理中提到慣性的定義: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是的,這個世間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這個慣性在生活中,我們一般稱之為習慣。當你習慣了某種事物,改變這樣的習慣就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外力。

    以華為和榮耀為例,榮耀其實早在2013年就已經獨立了,雖然依舊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但是在各個方面都是獨立運作的。即便如此,計算銷量時依舊是將華為與榮耀加在一起算的,直到2018年榮耀更換LOGO,才徹底與華為從父子關係變更為兄弟關係,在各大排行榜上也逐漸開始分開來排。

    但是這個時機非常耐人尋味,為什麼要更換LOGO,這個時候才分開計算呢?

    因為此時的榮耀手機已經成長為滔天巨擘,可以獨當一面了。

    從賽諾公佈的“真”銷量資料來看,獨立排行之後的榮耀銷售資料已經可以排在第五,可以說是力壓小米。但是分開之後的華為也從第一跌到了第四的位置,不過距離第三的差距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此時分開排行對華為自身的影響較小,但是對小米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對於小米而言,雖然紅米宣佈獨立,但是目前其銷售服務渠道依舊是同一個渠道,反觀榮耀從2013年獨立以來就單獨搭建自己的平臺和銷售渠道,在華為體驗店裡也是看不到榮耀的產品,當然渠道的搭建需要一個過程,分割也需要時間。尤其是在小米總體銷量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如果貿然將紅米與小米的銷量分開排行,小米真實的銷售資料可能瞬間就跌落到魅族的後面,這顯然不利於小米整體的發展。

    從小米手機銷量資料中,可以得到小米手機2800多萬的銷量中,高階旗艦手機銷量僅49.6萬部,佔總銷量的1.7%。而紅米系列所處的中低端機型銷量為2206萬臺,佔總銷量的77.6%。

    這是什麼概念呢?紅米單體就撐起了小米公司手機銷量的近8成!也就是說,如果將這個百分比套用在賽諾的資料之中,小米手機在2018年上半年的銷量可能僅僅只有500萬部左右,那麼小米就毫無疑問的要排在魅族的後面。這顯然是雷軍們不願意看到的,而隨著小米整體銷量的進一步下滑,這個資料無疑更為讓人窩火。

    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7693.1萬部,同比下降11.9%,其中4G手機7331.7萬部,同比下降10.5%,在同期手機出貨量中佔比95.3%,另有2G、3G手機出貨量分別為357.0萬部、4.5萬部。

    也就是說,在總體蛋糕不斷縮小的同時,華為和榮耀還實現了50%的增長。根據GFK的資料來看,小米與三星的銷量下滑是最大的。

    凜冬將至,抱團取暖才是王道,這個時候紅米再獨立算榜簡直就是要命。

    GFK的假資料就不刪了,以示警醒。不過,雖然這個資料被官方實錘造假,但是華為手機銷量大增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小米的銷量也確實較之前有所下滑。因此,並不影響原文的結論。即紅米小米分開獨立結算的話,小米的排名將跌到魅族以後,這對於目前小米的局勢會有不利影響,因此目前合在一起排名顯然對小米較為有利。

  • 2 # 樂水觀瀾

    是否獨立不是聽嘴上怎麼說,而是看實際怎麼操作。真正的品牌獨立是指銷售渠道完全獨立運作,比如華為和榮耀線上線下都是獨立運營的,華為專賣店沒有榮耀品牌的東西,非專賣店的華為櫃檯裡也不會擺放榮耀的機型,從產品定義到末端銷售完全是兩套班子運作,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又例如大眾和奧迪是同一條生產線生產,但有獨立的4S店,所以視為不同品牌統計。

    如果仍然在同一個銷售渠道中,那就只是不同的產品系列而談不上不同的品牌,統計資料是沒法分開的。

  • 3 # 微回收

    榮耀的獨立比較徹底,榮耀是屬於華為的一個全資子公司,有自己的組織架構、有自己的商城平臺,可以說比較獨立,而且如今榮耀還有進一步獨立的趨勢,包括粉絲稱謂、銷售服務渠道。

    按照未來的發展來看,榮耀將要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品牌,就是做到榮耀單品牌銷量國內前二,全球前四。華為單品牌全國第一,全球第一。就是徹徹底底分開來算。

    而紅米不一樣,紅米並沒有自己的組織架構,也沒有自己的商城平臺,可以說就相當於小米公司的一個獨立部門,交出去由盧偉冰負責運營。

    所以兩者之間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另外,紅米銷量如果獨立來算,對小米來說很尷尬,小米7成的銷量仰賴於紅米。如果說紅米獨立,可以說,小米的銷量真的是不太好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兩個兒子,他們都有一樣大的孩子,你該去哪家照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