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馬上升初二,以前學習成績很好,現在不學了,很不服從管教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索隆之無物不斬

    一看就是平時關心的不到位,抽空不告訴孩子,問問他身邊的同學朋友,有沒有談戀愛,或者什麼喜歡上什麼不良嗜好,在問問老師,請初二的老師帶著孩子一起吃頓飯,孩子青春期還是要多引導,多鼓勵,多談心,注意,千萬不要用家長的姿態,去了解,認為孩子的行為語言,和孩子制定協議,共同完成,問問孩子對父母、學習、生活上有什麼不滿和困惑,不能用父母的想法去了解孩子,該嚴時嚴,現在主要是弄清問題,引導孩子

  • 2 # whisperwithyou

    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解決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言傳身教。家長愛學習嗎?孩子在學習時候,家長在看電視還是玩遊戲,玩手機呢?我的孩子也不是特別喜歡學習,但是作為家長,就是不斷地和他一起去學習,發現一些好的學習影片,一些有意義的記錄片。瞭解真實的社會,比如美國的記錄片< VICE>,讓他看看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人的生活,還有中東戰火紛飛,對兒童的摧殘。和他聊他喜歡的話題,不知不覺地影響他,讓他找一個榜樣。我們經常談的就是海倫凱勒,阿甘正傳。只有讓他深刻體會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和目標才能激發內心。每天都有學習計劃,每天都檢查他的學習計劃。讓學習成為一個習慣。

  • 3 # 快樂庭院

    對於初二孩子的變化,家長的心理說是一種煎熬一點不為過,那麼家長對於初二的孩子還能又怎麼樣的引導呢?

    實話實說幾點:

    1,家長能不能做到對初二孩子的引導還是兩可?具備了兩點才可以談引導:

    (1),家長性格豁達,眼界開闊,不糾結於一次兩次的成績;

    (2)和孩子保持有良好的關係。這是家長普遍的難點。

    2,關注於孩子之間的關係創造和保持。

    改變以前的相處中讓孩子反感的地方,完善自我,為孩子改變自己,這是非常難做到可又必須要做的,只是更多的家長是改變的很被動,所以就只有了煎熬感,如果主動,可能煎熬中還會有些小小的成就感,在忐忑不安中還能保持一種愉悅。

    3,在良好的關係中引導孩子保留自己的好習慣和正向的興趣,鼓勵他的獨立和有主見有自持,瞭解他所遇到的更多的問題和心理動向。

    這個年齡孩子會努力掙脫家長的束縛,如果想讓孩子成長的更好,能更加努力地學習,他就必須有很大的自控力、很強的毅力和明確的目標。對於孩子的細節,家長能過問需要過問的是越來越少,只能是從幾個大方向來督促和關注了。

    4,也就是家長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學會等待、等待、等待,主動地等待,在信任中等待。

    僅此四點,看似簡單,要想做到真的不容易!祝福題主!

  • 4 # 種金易

    這是典型的“初二現象”要閃亮登場的節奏!“兩極分化明顯”是其主要特徵,也是多數家長和老師心中最大的“痛”!

    初二學生正處於心理的“大變頻”時段:有人會叛逆,開始“不按常理出牌”,成績越來越差;有人動不動就頂嘴、逃學、吸菸、愛打扮、好面子……同時也對很多事有個人的觀點、認識、見解,很不容易溝通,不輕易服從師長(尤其是媽媽、爺爺奶奶等)的指導和批評。誠然,另一種學生如能穩住心態的學生卻越來越會學習、自覺思考人生,成績就越來越好、看上去一下成熟了許多。

    而另類者,卻總會很在意自己在同學、老師、親戚朋友等心目中的形象、評價和地位。表現為:染頭髮、男生養長髮、女生化妝、結交陌生朋友、抽菸、早戀……注意了,這往往是某些學生學壞的第一步。

    十幾歲的中學生,是非觀模糊,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動明顯……男生有時變得很小氣,容易計較;女生相對較為成熟,但過於獨立。

    這時多數學生喜歡出風頭,卻在長期低分數、不受待見的雙重壓力下,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一方面不願脫離同伴,從眾心理明顯。

    其實,初二學生也具有可塑性強、勇於追求獨立等特徵,也是教育的關鍵期。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時刻關注關心他們,注意方式方法,最好單獨找他們約談,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對抗情形,並防止他們說謊、尋釁鬧事行為等。

    有責任心的父母應常和孩子交心,密切和老師聯絡,加強與學校配合。即使發現孩子在“製造麻煩、困惑”也不必慌張,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叛逆、躁動是自然現象,也是他們在走向成熟途中需付出的代價。

    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能陪讀儘量陪讀,從安排同時準時作息時間開始,每天抽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至少每天和孩子共進一餐;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背誦、錯題訂正情況;陪孩子一起讀書看報、散步聊天,每週爭取一起鍛鍊身體2~4個小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腰葫蘆結果長不大萎縮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