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與夢
-
2 # 勇哥0501
按現在的說法,應該是:新基酒+不同年份陳釀酒調製而成的一種酒叫代號30年的酒(不代表用30年的陳釀酒調製),它有可能是用3年或5年的酒調製而成。
-
3 # 喝酒品茶炒股哥
正規大廠是這樣的,30年份酒,一定有30年的老酒,至於比例屬於商業機密,無可奉告!大體意思是調酒師用30年份的老酒➕15年➕5年的酒調配的一款30年口味酒,哪一年用了多少,用了幾個年份的酒都是絕秘。是用酒勾兌酒而來的酒!至於某些小廠或造假者不在此討論中。
國外的年份酒,用了一滴新酒加大部分老酒,年份按新酒的年齡標註!否則就是假酒,酒廠可以被罰倒閉!
國內的年份酒,用了一滴老酒加大部分新酒勾兌,年份按老酒時間標註。年份酒全憑酒廠的良心品牌意識!
以上個人理解,不當之處望指正!
-
4 # 心之語
30年陳釀肯定不是原酒存放30年然後分裝為成品,因為酒廠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30年基酒,所謂30年陳釀一般是指用10年以上不同批次的基酒勾兌成口感達到30年老酒的味道的成品酒,統稱30年陳釀對外銷售。
-
5 # 阿甘說市
正如之前茅臺年份酒風波,30年青花汾酒絕對不是存放30年的基酒。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來到廣州機場路附近的一家汾酒/竹葉青酒專賣店。進店後,我特意向店員問起這款30年青花汾酒,店員將含包裝的酒拿給我看,我看到在包裝盒的頂部,列印著酒的生產日期:20190227,盒子的側身則印著大的“30”的字樣。我再問,這瓶酒是否真的是存放了30年的酒。有個女店員就說,這就是30年的老酒,另一位男店員則說,這是用15年的老酒勾兌出來的30年風味的酒。我覺得再追問生產日期為何這麼新,已經沒有意義了。
從茅臺年份酒到30年青花汾酒,不用再去了解洋河、五糧液等國內的名酒。實際上,在中國的白酒行業,在包裝上標註“XX年”,以表明是年份酒,從而賣出比普通新酒遠高的價格,已經成為了行業潛規則。這種所謂的“年份酒”,實際上和儲存的年份並無直接的關係,而僅僅是代表所謂的“XX年”的酒的口味,但誰知道這些酒15年前、30年前、50年前甚至80年前的口味呢?為什麼消費者願意化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價格,買這些所謂的年份酒,就是因為被企業的宣傳和包裝所迷惑,相信這些年份酒就是儲存了相應年份的老酒。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老李的兩位兒子,分別取名“局長”“廳長”,然後真就有人認為他們是局長和廳長,請他們辦事而去巴結。事沒有辦成,有人要告“局長”和“廳長”,老李一家說,他們沒有故意騙人,他們名字就是“局長”和“廳長”。
勾兌酒是一種制酒的工藝,本沒有真假好壞之分。但是如果說用所謂的陳酒勾兌了新酒,勾兌明細又以商業機密為由進行保密,然後就用“15年”“30年”等年份酒來標榜,這和取名“廳長”“局長”,吸引人來巴結,又有什麼不同呢?
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儘快出臺相關標準,讓消費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費。
-
6 # 良心哥的糧芯酒
這個事情我太瞭解了,因為我自己就是做純糧小燒的。而在我們純糧小燒的人眼裡,我們所說的5年陳釀10年陳釀是指這種酒真真正正存放了那麼長時間。而在大場子人的眼裡,則不是,比如茅臺與提問中所提到的這兩個大品牌而言,他們所說的30年陳釀或者50年陳釀是來區分口感的一種文字遊戲而已,實際上就是在誤導消費者,他們具體的操作手段是拿一勺30年的陳釀白酒來勾兌一噸的新酒,他們把所有勾兌出來的白酒都叫做30年陳釀。當然具體的比例我這裡不得而知,但是我所舉的例子一點都不誇張,一勺對比一噸這個例子一點都不誇張。甚至新酒的成分比這還要多。
不過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每年賣很多酒,這些酒如果真的存放30年40年的話,他們是沒有地方存的,更何況30年前是什麼年代,是糧食非常緊缺的時候,哪有那麼多糧食用來釀酒。所以他們在用這種文字遊戲來填補陳釀這個空白。但是這種酒賣的基本上已經和酒的本身品質無關了,他們賣的更多是商品的溢價,比如這種商品的地位感,這種商品的品牌知名度,這種產品的廣告營銷,包裝等所有費用都加在一起。舉個例子,1000塊錢一瓶的茅臺,其中只有100塊錢花在了白酒身上,其中其他的900塊錢,都奉獻給其他的開支了。
這也是我們小時候賣的便宜品牌酒賣的貴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做廣告,也沒有做包裝,沒有任何除了燒酒之外的成本,所以我們散裝酒基本幾十元錢一斤,瓶裝酒要達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斤。
回覆列表
肯定不是30年的基酒,幾百塊買不到30年的基酒。置於勾兌比例,那只有調酒師知道,每一批酒的勾兌比例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