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後山林靜
-
2 # 和羽禾一起成長
家長要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從小,特別是0到1歲半的時候,孩子透過對媽媽或者是身邊照顧他的人的信任,可以獲取到安全感,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但是如果在這個階段,他需要人的時候,整天都沒有人理他,肚子餓沒人理、尿片溼了沒人換,他就會感覺到沒有人照顧我,他就會很不安心,很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看不到讓他放心的人時,就會緊張。所以越長大越粘人。
終歸說來,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回應孩子的需求。
家長,您好!您的孩子越大越粘人,不獨立,在心理學叫“退行”。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禦機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叫退行,還有一個概念叫固著。這兩個概念是密切相關的。固著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著焦慮 、應急等狀態時,放棄自己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和方式。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 發展停止在早期的某一個階段。而退行是指雖然發展到了某個行為的後期,但人身上有一種倒退的力量,會拉扯你回到從前的停滯點。你的孩子越大越粘人,這種情況就屬於退行。
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有
一、在多孩家庭中父母忽視了孩子不知道您家裡是不是二孩,或是多寶?這個是大寶或二寶?在很多二孩的家庭當中,當父母有了小寶以後,父母所有的精力都會花在小寶身上。這會讓大寶或二寶都感覺到自己已經不再受到成人關注了,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於是,便產生了退化成嬰兒狀態下的行為,會粘媽媽,不想讓媽媽離開,以緩解其內在的焦慮。還有的孩子會出現尿床的情況。或者是害怕一個人睡覺,要媽媽陪、要媽媽餵飯。總之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重新關注。
二、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誤以為父母不愛自己如果在你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還有一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出現退行現象。比如,夫妻倆曾經說過要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而且對這個孩子出現冷漠的行為,使孩子沒有歸屬感,得不到父母的愛。有的人會經常對孩子開玩笑:“你爸爸媽媽馬上就要生弟弟妹妹了,到時候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也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他們覺得父母對自己冷漠就是不愛自己了。於是,也會出現行為退化現象。
在就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大人有時候喜歡和孩子開玩笑說: “你還不聽你媽媽的話?你媽媽馬上就要生弟弟了,到時候就不要你了!”孩子真的以為媽媽不要他了。於是,馬上拉著媽媽的手,要媽媽抱。
出現退行行為,不光是孩子會有,而且我們成人也會有這樣的行為。比如成人在生了一次病出現健康出現問題後,就會非常擔心自己的健康,不敢熬夜、喝酒。別人偶爾叫他喝一點酒,也不敢喝了。很少和朋友在一起,總說自己的身體不好,處處希望別人多照顧他。這也是因為他處於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之中,還需要孩子般的照顧。
當孩子出現這種退行行為時,是一種短暫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但孩子慢慢適應,以後這種行為就會消失。父母如何做好呢?
【建議1】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
不要因為有了其他的孩子,而忽視了這個孩子。父母也應該花一點時間去陪伴他,聽他說說話,陪他做遊戲、看書等。不要偏心哪一個孩子。因為孩子的覺察能力是非常強的,孩子能夠感受到你到底喜歡哪個孩子?愛孩子的方式有抱抱孩子、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接觸(按摩)、拍拍他的肩膀、對孩子微笑或使個眼神等等。
【建議2】要無條件的愛孩子。
有些父母愛孩子是有條件的,比如他們會對孩子說:“你要認真學習,你學習好媽媽才愛你。”
“你要聽話,否則我們都不要你了。”
“你別哭了!你再哭就出去哭!”
把這樣的話改為:
“無論你學習成績怎樣,媽媽都愛你。”
“媽媽相信你會努力做好。”
“想哭就哭一會兒,哭出來心裡就好多了。”
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到,媽媽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我是被接納的。
無條件的愛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當他們有了安全感時就不需要這樣去粘著媽媽了。
有退行現象的孩子,一方面說明他們有內心充滿焦慮和不安全感,有心理創傷。另一方面也說明父母給了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所以孩子才敢把這種創傷給釋放出來。這種行為表現的越早越好。
對孩子的這種退行行為,父母不要去指責孩子,只需要去接納他們的行為就好。當父母能夠持續地關注孩子、愛孩子的時候,這種行為慢慢就會消失。
林青賢在他寫的《幸福從接納開始》這本書中說到:愛的第一步是先要接納,沒有接納我們活不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