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
2 # 黑夜一小白
東西多的沒地方放,舊物捨不得扔,是心裡總覺得這些東西將來會用的到,扔掉多浪費啊。
其實,東西就放在那裡,只是一直很少得到展示用處的時候,上面都蒙上一層灰塵了吧。
雖然提倡節儉持家,但很少用到的舊物就扔了吧,儘管心裡覺得有點可惜,不過可以追求簡潔高質的生活了。
說不定,你扔掉不用的舊物,發現原來的房子是比以前看到的樣子大的多,你會嚇一跳吧。你扔掉不用的舊物,你會發現自己心裡的煩惱好像也被扔掉不少,心情變得開心點吧。你扔掉不用的舊物,就會有改變的機會,你可以將房間變成簡潔好看的樣子,下班回家看到,大概內心會會心一笑吧。笑一笑,十年少。
-
3 # 蜂線vlog
舊物捨不得扔的人,一定是曾經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只是想著有一天或許還用得上那些舊物。物盡其用本沒有什麼不對。
-
4 # 艾葉心理諮詢師
感謝邀請,我認為,首先是懷舊情節。這樣的人,多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步入老年,回憶過去已成為生活常態。所以對於自己使用過的物品非常懷念,甚至有的人家中到處都是沒什麼用處的舊物。在他們看來,每一件舊物都有故事,記錄了自己及親屬人生的某個片段,是感情的寄託,是一種對過去的人和事的懷念。
從心理角度分析,舊物捨不得扔意味著內心不願意與過去告別,這樣的人大多性格優柔寡斷,心思細密,多愁善感,喜歡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其次是扔東西會有愧疚感。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特別是經歷過困苦生活的老人,非常擔心今後的生活也會物質匱乏。他們的理由是:扔了,萬一有天需要它,怎麼辦?
我的奶奶曾經是經歷過艱難生活的老人,我家櫃子裡堆滿了早就沒用的東西:舊電器、舊發票、舊傢俱、舊衣服……,以至於新的東西都沒有地方放,家裡顯得有些凌亂。每當打掃衛生的時候,我母親就會扔掉一些,但奶奶都會再偷偷地撿回來,有時候甚至還檢點鄰居家扔掉的東西,弄得我們哭笑不得,奶奶被母親稱為收集狂,當年母親說,我老了可不這樣。
現在我的母親頗有我奶奶的風範,她年輕時的舊衣服,我們小時候的舊毛衣、舊玩具還都存放在家中,以至於150多平米的房子,他和老爸兩人住還是有很多東西沒地方放。
這些老一輩經歷了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對什麼都視若珍寶,總覺得扔了是浪費,遲早能發揮作用。 “她說過,留著自己才會覺得安心,扔了會有愧疚感。”
再有就是這種人大多缺乏自信。
扔掉的東西若在日後發現還有使用價值,當事人會有強烈的自責心態,於是透過保留物獲取安全感。法國心理學家弗朗西斯科·維耶羅指出:“這種反應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現。”它和年齡、性別、地域性無關,更多的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
拋棄帶來的恐懼感
弗朗西斯科·維耶羅說:“不願扔東西的痛苦主要源於‘拋棄’這一行為本身,而不是出於對那些東西的喜愛。有些人在拋棄了某些東西之後,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感覺是自己破壞了一段關係。”
好像不僅僅是某個東西被我們拋棄了,更是我們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給我們這個東西的人也被無情拋棄了。
那這些喜歡儲存舊物的人,是不是有心理障礙呢?在這裡,我也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並非所有的“捨不得扔”都是有心理障礙,需要糾正。心理學界一致認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藏癖,只是程度不一,只要沒有造成實質性的生活困擾和心理壓力,可以不用理會。但一旦把對舊物的儲存變成一種依賴並無可自拔時,就要學會適度“放棄”。“放棄”又會怎樣?答案是:當我們找到問題的原因,從而說服自己主動放棄時,會有一種新生的喜悅感。這類似於失戀的人用剪短頭髮的方式告別過去,形象改變了,生活方式和內容也隨之發生改變。
但當事人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而別人揹著他們扔掉東西,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增加他們的挫敗感,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
5 # 趙苗
太戀舊吧,我以前也是,後來才會做減法,沒用的東西就要捨棄,留在那裡也是佔位置,今天不用,以後也不會在用了,捨棄才會有新的東西進來!
-
6 # 老王推理
答案可能並不唯一,很多父母都是那種捨不得扔舊東西的人,原因是小時候窮怕了,需要這些東西,實際是安全感的需要。
而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是這麼認為的,不捨得扔舊物品,是因為會覺得自責。他的愛人扔掉可以,他不可以扔舊東西。那為什麼扔舊物品會自責呢?他又聯絡到原生家庭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扔東西就是浪費的,是要被捱罵的。
還有一群人是習慣於泛靈論的防禦作用,就是他們把物品會寄託於感情和人的思想。比如把某一個物件看出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如此就會不忍心扔掉。這也是比較有愛心的一個表現。
還有收藏家們是捨不得扔的,念舊的人捨不得扔,這都是與他們的愛好和心理歷程有關。所以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說的就是人的積攢功能。這是一個人的重要心理功能,是一個人的自我控制功能的在外表示形式。這個功能大學從一歲多開始,最開始的時候是父母給孩子把尿,然後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明明有尿,但是就是不尿,還把身體挺直了,讓父母把不住。等再把孩子放回床上的時候,他一下子尿了一床。這是孩子在跟父母爭奪對自己的控制權。如果在以後的撫養中,孩子過度掌握控制權或者一點都不掌握控制權,那麼長大後就很有可能發展出對控制的過度敏感,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強迫症,另一種是強迫人格。區別是第一種有反強迫的痛苦,甚至是儀式化的痛苦,第二種幾乎沒有。很多有積攢特質的人,很有可能屬於第二種,其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不過,只要不痛苦,積攢點東西也沒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