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釣愚
-
2 # 嘉樂情感屋
悟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補償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補償心理越厲害,因為她想透過另一面的優越感來彌補不足的一面獲得心理的平衡,其實補償心理運用的當反而有利於促進個人發展社會發展,就比如京東老總劉強東,因為家境非常貧窮 ,促使他求學期間努力學習一心想透過知識改變命運,當他知識越高的時候,想擁有財富的心越強烈,因為他想透過財富體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家人的認可改變貧窮的命運,所以劉強東的這種補償心理應用的很好,利己利民!利用的不當,反而會禍國殃民,比如偷竊,情緒洩憤殺人等,因此每個人的心理補償是不一樣的需要正確引導。
-
3 # 心理諮詢師手記
想要去滿足人的補償心理,需要我們適當的放下自己一直想要去補償的焦慮,去相信對方,鼓勵對方,但不要拔苗助長。引導對方應用自身的心理發展機制和人性成長的規律來提高自我,實現自我,具體可以這樣作:
1、引導對方用“亮點”找回因“暗點”丟掉的自信:
想要滿足對方的“補償心理”,要善於發現對方的閃光點,或其他方面的特長或優勢,並且引導對方透過自己的優點、特長來體驗成就感,重新建立自信。當一個人擁有了自信的生命,就會更有力量來面對和可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2、給予“試錯”的機會和空間:
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補償心理效應”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無法合理的理解和應用它,就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給到對方的補償,是把自己曾經想要的補償轉嫁給了對方,或者我們曾經沒有實現過的願望,沒有達成的目標強加個我們的補償物件。這樣做就會剝奪對方很多“試錯”和自我成長的機會,無形中就會增加對方的精神壓力,或者導致被“過度補償”,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性。
最後想說的是,”補償心理“其實是很難滿足的,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否則就是一種”溺愛“,是一種傷害!與其糾結如何不停的去滿足這種”補償心理“,不如去嘗試的用我上面的方法幫助其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成長!
-------------------------------------------------------------------------
附:阿德勒的“補償心理效應”
補償心理:是人的自我防禦機制的一種!當一個人因自身的某種缺陷(生理或心理上的)而致使目的不能達到時,他會改用其他的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從而減輕自己的焦慮和自卑感,以此建立自尊,這種心理機制,就稱為“補償”!
-
4 # 女一號小桐桐的成長記
當你在別的公司上班的時候,感覺工資太低了,工作太多了,太累了。心裡就會很不滿意,公司的待遇啊!自己創造的價值遠超於這個工資,聰明的老闆肯定就會給你加工資了,因為你的業績,你的才華,你的工作能力,老闆他們都能看得到的。老闆會補償你的心理需要的,比如你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要加工資之類的?老闆就會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
5 # 拾向始
良心是每個人的標配,但確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時時刻刻有良心。好在本質有良心,才會有補償心理。
補償或許是一種自我安慰,或許是自我彌補心中的遺憾,或是不安。但是不管怎樣,人是複雜的高階動物,懂得反哺之情,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回覆列表
恰當地心理補償--多元寄託
多元補償可能不太好理解,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失戀了,情緒很低落,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放心,心理補償機制會啟動,這個人就會做一些補償行為,比如說去購物、看電影等。但如果一味地只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可能在當時會比較有用,但那只是暫時的,下次失戀了怎麼辦?購物?這會造就出一個購物狂。而多於寄託的方式是可以嘗試不同的領域,將自己置身於中,如和朋友去唱歌,去讀書寫作、去旅遊等。選擇多一點可能會更好。
再來說一個不好的補償心理--考生的補償心理。不管是中考、高考、司法考試等一系列的考試,一旦考試結束後,考生很容易陷入一種無所寄託的空虛狀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大學新生覺得突然一下子迷茫了。一直被禁錮的情感一旦找到一個 發洩口,心理補償立馬跟上。比如:沉迷遊戲、飲酒等。這是由於補償心理的失衡,調節不當的後果。正確的方法應當是在考試結束之後,選擇先去休息,然後再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比如學習一門新的技能或樂器來緩衝考試之後的壓力。
俗話說得好,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多元化的寄託才會益於身心,請記住不要一有怒氣就單純的“止怒”、“抑怒”,你也可以放聲高歌或長吁短嘆,其實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調整自身情緒和心理。
心理補償是一種使人轉敗為勝的機制,如果運用得當,將有助於人生境界的拓展。但應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好高騖遠,追求不可能實現的補償目標;二是不要受賭氣情緒的驅使。只有積極的心理補償,才能激勵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