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一農夫

    喜歡讀什麼人的作品,這和個人的喜好,性格有絕大關係。象我就從來沒有讀過金庸先生的任何作品,對於金庸先生作品改編的電視劇,也沒有絲毫的性趣。知道金庸先生的"大名",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先生的大作《射鵰英雄傳》被改編為電視劇後,聽別人講起的。也許是"愛屋及烏"的緣故吧,愛什麼就注意什麼,相反,不愛什麼也從不注意什麼,直至現在對於先生的其它作品,甚止先生的生平都一無所知。

    而對於茅盾,老舍及巴金的作品,卻鍾愛有加。除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收入中小學課本里的外,其它象《茅盾全集十卷本》,老舍的《龍鬚溝》,《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及《霧》,《雨》,《電》激流三部曲等,不但讀過,而且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書至今還躺在我的書架中。(說起這些書的來歷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文革中,我的一位叔父在供銷社工作,他給我說廢品收購站回收了很多舊書,讓我搜集了很多課本及廢紙,一斤換一斤,我的藏書大多來源於此)。所以,在文革的十年中,我利用陰雨天,及一切閒暇時間,讀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書……(扯遠了)。

    縱觀改革開放至今幾十年來,我發現絕大多數青少年都很喜歡武打小說,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在農村出現了十門九鎖,萬人空巷的地步。象我這樣鍾情於茅盾,老舍及巴金作品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說金庸先生的作品讀者是遠遠大於後者的。

  • 2 # 會想者袁

    平心而論,這個真的是主流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區別。並且真的平心而論,金大俠的讀者要多得多得多。但是,多有多的普渡,少有少的優培,其實不好通論。

    首先需要說一說主流文學,因為這個方向的同儕,會有優勢心態。其實以華夏文明幾千年的過程,所謂主流文學,根本沒有幾個真正一流的大家!因為,人類文明無外經濟、文化和政治三個大略範疇,而政治秩序作為形態方向,和經濟文化是不同的性質,因為它是文明的提綱,直接決定著社會經濟及其文化生活的發展機會。比如帝國集權和鬆散聯邦的不同形態下,對於文學創作的影響,相去太遠。那麼春秋時候,就是鬆散聯邦,可以參照歐洲文明的文化過程,而自從秦帝國開始,焚書坑儒的氣質,從來沒有斷根啊!所以,能夠正常存在正常發揮的文學,其中需要斟酌需要變態的角度,只有作者自己清楚啊。遙想太史公的高度,可是有代價來的。魯迅先生的標杆,就不用解釋了吧。那麼別的人,套進公式則一目瞭然矣。

    所以,我真正想說的是,這樣的宏觀提綱之下,更不要高估廣大底層群眾的營養吸收條件!那麼這個時候,金大俠的意義,真的有普度眾生的功勞啊……

  • 3 # 恆語3

    金庸老師的作品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首領,改革開放初期的讀書潮,引發《射鵰英雄傳》的閱讀熱潮,順應時代,閱讀量大是自然的。茅盾,老舍,巴金……都是文化大家,作品代表性強,代表了一個時代精神氣息,解放初期,到改革開放前,閱讀量也不小。好的作品不是以閱讀量來評判的。

  • 4 # 使用者61512180465

    阿蒙:大陸的幾位名家的作品,是過於貼近人們非常熟悉的現實生活的描寫,而金庸的武俠加歷史的描寫,是人們非常陌生的世界,情節奇異,人物古怪,娛樂性多,老少咸宜,所以讀者多,影響大。超現實主義又有現實風雲的比規規矩矩的好看得多。

  • 5 # 感情國際專線

    金庸的武打小說,屬於通俗小說,不分高官貴族平民百姓,都能看的懂。是一項全民運動。

    而老舍巴金矛盾,是屬於嚴肅文學,一般人看不進去,因為看不懂,是少數人的天地。

    好有一比,比如,凡是華人,都會打麻將,因為簡單易學,屬於全民運動!

    而拳擊散打或者傳統武術表演,對很多華人來說,只是圍觀,因為牽涉到技術和體重和年齡,很多人不適合,是屬於少數人的運動!

    所以,很多東西,不屬於一個框架,不能做比較。

    就好比有人喜歡吃麵條就大蒜,有人喜歡吃西餐喝咖啡,不在一個框架,不能拿到一塊做比較,

    又比如,有人喜歡仰望星空,走向太空。有人喜歡面朝黃土,種田種菜,這都是志向不同,關注點不同而已。

    總之,有人喜歡揭探索人性,有人喜歡渾渾噩噩,有人喜歡做老闆,有人喜歡當工人,有人喜歡斤斤計較,有人喜歡大大方方。

    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人,自然看法觀點行為都有差異。

    但是,有一種辦法,可以讓很多人……完全變得……一模一樣,這種辦法就是傳銷。……瘋狂相信可以賺大錢,相信這是是國家的投資,同時拉朋友拉親人,加入形式多變的傳銷。……一樣的天,一樣的嘴臉,一樣的思維,一樣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最值得購買的,驍龍845或者麒麟970手機,哪個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