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船長和他的水手們

    筷子,包含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哲理。

    筷子的卦象

    八卦包括: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中筷子符合兌卦,兌是“口”的意思,筷子就是要和嘴搭配,是用來夾食吃。

    而筷子是兩根長長的樣子,這在八卦中對應巽卦。意思是要入口,夾食入口。

    筷子很好的展現了易經傳統的哲理,富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

    筷子的兩儀

    筷子分為兩根,一支主動,一支從動。主動為陽 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體現。中國傳統思想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筷子也很貼切的展現了這樣的思想,陰陽兩儀,主動被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同時,拿筷子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在上面,中指夾在中間,無名指和小拇指放在最下面,謂之“天、地、人”三才,天地人、精氣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對於自然世界和自我修養的宏觀概括。用筷子,要尊從自然規律和法則,要講具體的規矩和禮儀,和做人是一個道理。

    筷子的天圓地方

    筷子一頭是圓的,一頭是方的,是謂“天圓地方”。圓的一頭是夾菜進食的一頭,要送入口中,謂之“民以食為天”。

    筷子的用法

    用筷子,不能站起身夾菜,不能抄底夾菜,不能隨便給別人夾菜,不能吮吸筷子等等。

    在古代,有錢人家的筷子長,窮人家的筷子短。因為有錢人家菜多,桌子大,筷子短了夠不著,所以筷子長短從某一方面也展現了家裡的地位和財富。

    而拿筷子不能拿中間靠下,叫做窮酸像。也不能拿的太靠上,不穩重不禮貌。

    結語

    我們現在都是共餐制,有時候看到西方是分餐制。然而,我們的共餐制是宋朝以後才興起的,在宋朝以前都是分餐制,並且比西方的分餐更加考究。

    西方的分餐是一桌上、一人一份的分餐。而中國古代的分餐,則是一人一桌的分餐,就是一個人一個小桌的分餐,更加考究。

    無論分餐還是共餐制,都和筷子是形影不離互為表裡的,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築成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而筷子不僅設計巧妙,運用靈活,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很好的集中體現。

  • 2 # 肖穎50

    我說小編啊,你想叫我對筷子表達什麼?我只能告訴你,筷子是開啟無源無燃料能源科技時代大門的鑰匙。就是我把它的原理告訴你,你也守不住它的。知道為什麼嗎?當下的華人對華夏文明來說,好聽點的,是守護者。你明白嗎?守護的含義與開發者是兩個概念。它類比守墓人與盜墓人。華人就是扮演著守墓人的角色,根本就知道自己守護的東西有多珍貴,反正就是傻啦吧唧的愣守而已!西方科技才是真正的盜墓者!否則,四大發明就不會成為西方科技手中的玩物了!華人的現狀是越來越讀不懂自己的文化了!不是嗎?所以,筷子,就當是你印象中的那雙筷子吧!想知道筷子的作用,非常簡單,那就是回去,擺愣擺愣自己手中那雙筷子,如何把它一分為五。掰不開這雙筷子,就別想參與筷子的意境!

    注:華夏文明,永遠不會對世人關上這扇窗。凡是能讀懂中文智慧的人,都可以隨意進出。

  • 3 # 來看世界呀

    筷子是一種用餐的工具,哪有那麼豐富的科學原理和哲學思想,硬要說的話就是,不燙嘴燙手、單手操作、乾淨衛生、隨便掰兩節細長直樹枝就能用。

    筷子最初是怎麼發明的現在不得而知,但有可能是老祖宗們燒烤好食物,但剛做出類的燙手,就用根棍兒插著吃,但一根棍子穿起來的食物,容易滾動,人也不喜歡轉著圈的咬食物,於是就用兩根,用著用著就發現,兩根很實用,不僅可以把食物穿起來吃,還可以用來夾取小塊食物,實用性使得這種進食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那年月的老祖宗們還沒我們這麼多花花腸子,好用就用唄,這和遠古時代人類發明石器等工具的過程類似。

    筷子用木材或者竹子或者其他材料製作,這些材料的特點就是升溫慢,對熱的傳導也緩慢,用起來不燙手,比較輕便,一個手就能操作,吃流食的時候可以起過濾作用,吃固體食物的時候,小到綠豆大到半斤肉都能夾起來,更重要的是比較衛生,中國人比較多,但是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歐洲黑死病那樣傳播範圍那麼廣的傳染病,或許就喝華人喜歡喝煮開的水,吃熟食、飯前便後洗手、應用筷子等習慣有關。

    只是後來筷子逐漸有了一些文化意象,也和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聯絡起來,多是形容團結的好處,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一個筷子易掰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描排線的時候動腕動肘動肩有什麼講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