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筆記

    劉邦被冒頓單于打敗,主要原因是連年戰爭對國力的摧殘,次要原因是國內並未真正統一,再次原因是劉邦的戰術性失誤

    連年戰爭對國力的摧殘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劉邦在陶稱帝,西漢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此時的中原大地,歷經了三年反秦戰爭,四年楚漢戰爭,經濟凋敝,人口銳減。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史記·平淮書》

    劉邦出行,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馬來拉車都找不到。至於漢朝的將相,有的出門只能乘坐牛車。可以想象當時物資匱乏的程度。

    (劉邦,圖片來自《楚漢傳奇》)

    劉邦曾在秦朝做過底層官吏,出差時路過一個縣,該縣當時的人口有三萬戶。等劉邦當皇帝之後再路過該縣時,只剩下五千戶,劉邦還稱道此地昌盛。可以推想,一個縣歷經戰亂之後只剩了六分之一的人口,還算是倖存人口較多的。至於其他地方,人口十不存一併不是一句虛言。

    經濟凋敝和人口銳減使得劉邦所能呼叫的資源有限,無法支援他遠征匈奴。

    國內並未真正一統

    劉邦與冒頓單于之間的戰役發生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此時漢朝僅僅是取得了形式上的一統,國內還存在七位異姓王,各異姓王有自己的軍隊和行政系統,中央政府對他們的控制力有限。

    (公元前202年漢地圖)

    (公元前210年秦朝全盛時期地圖)

    對比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2年)的地圖和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的地圖,西漢直接控制的領土不及秦朝全盛時的三分之一。

    這種形式造成了兩個問題:第一、劉邦無法呼叫全國的資源與匈奴鬥。第二、劉邦必須留下大部分精銳軍隊看家和威懾諸侯,否則一旦失敗賠光了家底兒,各諸侯就會圍上來把他從皇帝位子上掀下去。

    漢匈之戰的起因,便是異姓王之一的韓王信勾結匈奴。劉邦很想用一場對匈戰爭的勝利,來震懾其它諸侯國。漢匈之戰劉邦雖然敗了,但損失的僅僅是前鋒部隊,他完全有力量發動第二場漢匈戰爭。但他賭不起,如果真的與匈奴進行主力決戰,不論勝敗,都會實力大損。到那時,就真的壓不住國內的那些異姓王了

    輕敵冒進的戰略性失誤

    公元前200年冬季,為剪除勾結匈奴的韓王信,劉邦發動三十萬大軍北上。軍隊進入太原郡後,連戰連勝,韓王信逃往匈奴。

    匈奴人收攏韓王信的殘兵敗將,擁立趙國宗室之後趙利為趙王,成立趙國傀儡政府。

    劉邦軍隊乘勝追擊,在晉陽、離石、樓煩西北三次大敗趙匈聯軍,形勢一片大好。

    連連得勝的劉邦開始對敵軍產生輕視情緒,他親率騎兵追擊匈奴,將步兵遠遠甩在了身後,這給了匈奴可乘之機。

    (冒頓單于)

    在白登山,劉邦陷入匈奴四十萬軍隊的包圍之中,多虧陳平用計買通了冒頓單于的閼氏(匈奴正妻,相當於漢家皇后),閼氏在單于面前為劉邦說情,單于才放劉邦回去。

    綜上所述,國內凋敝的經濟,虎視眈眈的諸侯,這些都成為劉邦的負擔,使他無法放開手腳與匈奴作戰。到了漢武帝時候,文景之治充實了國庫,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基本解決諸侯問題之後,漢武帝才能放開手腳與匈奴死磕並最終打敗匈奴。

  • 2 # 小劉解讀

    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為什麼卻被冒頓單于打敗?這個問題好像沒有直接或者必然的關係。

    常言說的好“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戰不足以定輸贏。想當初,劉邦不也是一次次的被項羽追的落花流水?幸虧當時的劉邦跑的快,要不然,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劉邦“白登之圍”之後,再也沒有回覆元氣。原因有兩點:第一,當時楚漢之爭,劉邦五十多歲。從沛縣起兵經常“鍛鍊”,體力還能跟的上。白登之圍時的劉邦已經年過六十,步入晚年了。

    第二,三年滅秦,四年滅楚,做皇帝后又陸陸續續的平叛。劉邦的一生幾乎沒有消停過。戰爭打的就是國力,所以當時大漢的國力和匈奴的國力嚴重不成正比。《漢書》記載:當時劉邦乘坐的六匹馬的“專車”都找不到相同顏色的六匹馬來拉,全部參差不齊。而劉邦“白登之圍”所看到的匈奴的騎兵。分東西南北四個包圍圈,每一個方位都是顏色統一的駿馬,令劉邦十分震撼。

    所以說,劉邦打不過冒頓單于。所以說,漢朝初年,制定的對匈戰略是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vivo x21可以達到多少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