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損害聽力。有檢測表明: 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 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 若是在搖滾音樂廳, 半小時後, 人的聽力就會受損。 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中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 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 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從心理聲學的角度來說,噪音又稱噪聲,一般是指不恰當或者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它是一種由為數眾多的頻率組成的並具有非週期性振動的複合聲音。 簡言之,噪音是非週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從社會和心理意義來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並使人產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如流水聲、敲打聲、沙沙聲,機器轟鳴聲等,都是噪音。它的測量單位是分貝。零分貝是可聽見音的最低強度。 噪音有高強度和低強度之分。低強度的噪音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什麼害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高強度的噪音主要來自工業機器(如織布機、車床、空氣壓縮機、風鎬、鼓風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等)、高音喇叭、建築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 這些高強度的噪音危害著人們的機體,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病。 高強度的噪音,不僅損害人的聽覺,而且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以及視覺、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人長期在 95 分貝的噪聲環境裡工作和生活,大約有 29% 的會喪失聽力;即使噪聲只有 85 分貝人,也有 10% 的人會發生耳聾; 120~130 分貝的噪聲,能使人感到耳內疼痛;更強的噪音會使聽覺器官受到損害。在神經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症候群,腦電圖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脈搏和心率改變,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礙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在消化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消化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減少,食慾不振等。總之,強噪音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變化。有人曾對在噪音達 95 分貝的環境中工作的 202 人進行過調查,頭暈的上中 39% ,失眠的佔 32% ,頭痛的佔 27% ,胃痛的佔 27% ,心慌的佔 27% ,記憶力衰退的佔 27% ,心煩的佔 22% ,食慾不佳的佔 18% ,高血壓的佔 12% 。所以,我們不能對強噪音等閒視之,應採取措施加以防止。當然,人們對噪音比較敏感,各個體之間是有很大差異 ,有的人對噪音比較敏感,有的人對噪音有較強的適應性,也與人的需要、情緒等心理因素有關。不管人們之間的差異如何,對強噪音總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為了防止噪音,中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準,提出了三條建議: ( 1 )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 2 )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45~60 分貝。 ( 3 )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中國心理學界認為,控制噪音環境,除了考慮人的因素之外,還須兼顧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系統。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針對上述三個部分或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 1 )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裝置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 2 )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佈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採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當然,具體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在控制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對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性質與不同持續時間的噪音,應有一定的區別。
噪音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損害聽力。有檢測表明: 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 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 若是在搖滾音樂廳, 半小時後, 人的聽力就會受損。 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中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 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 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從心理聲學的角度來說,噪音又稱噪聲,一般是指不恰當或者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它是一種由為數眾多的頻率組成的並具有非週期性振動的複合聲音。 簡言之,噪音是非週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從社會和心理意義來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並使人產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如流水聲、敲打聲、沙沙聲,機器轟鳴聲等,都是噪音。它的測量單位是分貝。零分貝是可聽見音的最低強度。 噪音有高強度和低強度之分。低強度的噪音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什麼害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高強度的噪音主要來自工業機器(如織布機、車床、空氣壓縮機、風鎬、鼓風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等)、高音喇叭、建築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 這些高強度的噪音危害著人們的機體,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病。 高強度的噪音,不僅損害人的聽覺,而且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以及視覺、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人長期在 95 分貝的噪聲環境裡工作和生活,大約有 29% 的會喪失聽力;即使噪聲只有 85 分貝人,也有 10% 的人會發生耳聾; 120~130 分貝的噪聲,能使人感到耳內疼痛;更強的噪音會使聽覺器官受到損害。在神經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症候群,腦電圖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脈搏和心率改變,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礙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在消化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消化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減少,食慾不振等。總之,強噪音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變化。有人曾對在噪音達 95 分貝的環境中工作的 202 人進行過調查,頭暈的上中 39% ,失眠的佔 32% ,頭痛的佔 27% ,胃痛的佔 27% ,心慌的佔 27% ,記憶力衰退的佔 27% ,心煩的佔 22% ,食慾不佳的佔 18% ,高血壓的佔 12% 。所以,我們不能對強噪音等閒視之,應採取措施加以防止。當然,人們對噪音比較敏感,各個體之間是有很大差異 ,有的人對噪音比較敏感,有的人對噪音有較強的適應性,也與人的需要、情緒等心理因素有關。不管人們之間的差異如何,對強噪音總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為了防止噪音,中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準,提出了三條建議: ( 1 )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 2 )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45~60 分貝。 ( 3 )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中國心理學界認為,控制噪音環境,除了考慮人的因素之外,還須兼顧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系統。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針對上述三個部分或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 1 )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裝置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 2 )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佈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採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當然,具體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在控制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對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性質與不同持續時間的噪音,應有一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