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朱元璋立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朱元璋看重朱允炆對父親孝順,對兄弟們友善。

    《明史•本紀第四•恭閔帝》是建文帝的本紀,書上說:太子朱標生病的時候,朱允炆十四歲,他晝夜不離左右。第二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非常悲傷,形容消瘦。朱元璋安撫他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太子朱標病死時,朱允炆只有十五歲,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在父親生病期間,晝夜不離左右,父親病死,悲傷哀慟,形容消瘦,朱允炆的孝心,感動了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他的繼承人。

    二,朱允炆是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死去,朱標的太子妃常遇春的女兒,在洪武十一年死去。常妃和她的長子朱雄英死後,朱允炆的母親呂妃成為朱標的太子妃,朱允炆從庶子轉變為朱標的嫡長子。

    三,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他的太子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這個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和太子之位擦肩而過。

    朱標死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樉死於洪武二十八年三月。朱允炆立為皇太孫的時候,朱樉還在世。

    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晉王朱棡,曾經有人告發他有異謀,朱元璋要懲罰他,太子朱標為他求情,朱元璋雖然放過了他,但他行為品德上有了汙點。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朱棡死去,他和朱元璋同年死去,但比朱元璋早了三個月。

    朱允炆立為皇太孫的時候,朱棡也在世,但朱棡的品行使得朱元璋不可能立他為太子。

    燕王朱棣雖然文武雙全,畢竟他的前面還有兩個哥哥,朱樉和朱棡都是嫡子,是馬皇后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兒子。所以四皇子燕王朱棣在洪武二十五年,沒有資格立為太子。《明史》說朱棣是馬皇后的第四子。周王朱橚是馬皇后的第五子。

    朱元璋看重朱允炆的純孝,說明朱元璋希望後世嗣君以仁孝治國,也說明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有仁孝之心,所以,聰明寬厚的馬皇后說的話,朱元璋能聽。從這裡看朱元璋,說明朱元璋殺功臣一定有不得以的理由。

  • 2 # 小龍女5505

    明太祖朱元璋沒有冊封朱棣為太子,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不是嫡長子,自己皇權立太子大多數都是冊封嫡長子和皇后所生的嫡子。而且朱元璋又非常疼愛自己的長子朱標,所以朱標死後,其子沾父之光又被立為皇太孫。兩大原因是朱棣雖文武全才,卻沒被冊封為皇太子。

  • 3 # 土豆歷史探祕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朱棣不是馬皇后生的

    因為那個年代是一個講究“母以子貴”的年代。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後來朱標死了,又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

    江山當然只能交給親生骨肉坐,必須是純種的龍種,就是說是馬皇后所生。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延續幾千年,朱元璋跳不出這個框框。

    朱棣可能是一個妃子生的,或許這個妃子還是少數民族。有可能是高麗人,究竟是北方高麗民族,還是來自北韓半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稱朱棣的媽媽是元順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據管理宗廟祭祀、禮樂的官方機構太常寺的記載(現已丟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標、秦王和晉王,跟馬皇后沒什麼事兒。而另外一個妃子生了朱棣,這個妃子就是石頁妃。

    朱棣稱帝后纂改《太祖實錄》,把能得到的資料全部纂改,拼命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生的,還拿出很多證據證明他當皇帝是合法的,證明朱元璋有意傳皇位給他。這其實還是出身的問題。

    這也就是朱元璋明知道朱棣遠勝於朱允炆,為什麼還要傳位給朱允炆的原因。

  • 4 # Sylar弈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雄才大略的狠主,他自然深知一個封建王朝內部統治階層需要一個規矩來定誰有資格繼承皇位,中國古代最基本的一項制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大明開創者朱元璋也自己給這個帝國定了一個規矩,那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朱允炆為何能成為朱元璋的另一個選擇呢?朱允炆在太子朱標病重期間的表現壓過了朱允熥,得以庶長子繼位。史書記載:“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薨,居喪毀瘠。”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朱允熥背後的集團是藍玉集團,朱元璋害怕自己死後由於主少國疑,外戚會控制朝局,所以朱元璋在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就著手鏟除了藍玉集團。

    為何朱元璋不肯讓朱棣繼承皇位呢?因為朱標死時朱棣前面還有兩個哥哥在,如果朱元璋傳位給了朱棣,這在禮法上根本不合理,也會導致諸位皇子之間明爭暗鬥。關鍵朱棣的風格和朱元璋很像,都是一代雄主,朱元璋希望王朝可以穩定下來自然也就不考慮朱棣。

    朱允炆繼承其父親的脾性,聰明好學,孝順仁義,親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和父親一樣溫文爾雅,寬以待人。這可能也是朱元璋有意培養的結果,最終朱允炆還是在朱元璋的指定下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 5 # 付凱91458867

    皇帝的個人青睞不無關係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首先立了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這是很正確的舉動,因為防止了兒子們爭權奪位。 事實也證明朱標是塊當皇帝的料,學業武藝俱佳不說,訓練處理政事時也令朱元璋非常滿意。可朱標卻在一次出宮巡查中積勞成疾,沒幾個月就死掉了,這令朱元璋的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後來經過思考,朱元璋將太子之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即自己年幼的長孫朱允炆,允炆雖然先天資質不足,但經過後天努力進步也是相當大的。但從朱元璋傳位給太孫的一刻起,就引起了手握重兵、鎮守邊關的兒子們特別是朱棣的不滿,因為朱棣確實在功勞和能力方面都更適合做國君。 朱元璋的這種疏忽最終導致了朱棣造反奪位。 原因2,皇位繼承規律 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死,嫡孫繼承。嫡孫繼承順序高於幼子和庶子。 長房無人,考慮幼子;嫡系無人,考慮庶子。若無直系繼承人,則上推一服,選關係親近、有德者繼承。若還無人,則繼續上推,直至找到合適繼承人。宋朝和明朝都有幾個皇帝是上推了N代繼承的。女子無繼承權,外戚無繼承權。養子有繼承權。 朱元璋好象只有一個老婆,所以不存在嫡庶問題,但子嗣眾多,長幼問題很突出。所以,若按宗法,即便是不傳給孫子,作為幼子的朱棣繼承順序也是很靠後的…… 首先皇位應該是長子的。只能把皇位給長子或者長孫。而且有大臣反對朱元璋把皇位傳給別的兒子,所以他才把皇位給了長孫的。雖然朱棣有才能也有膽識,但因為當時的法律,所以沒有繼承的權利。 明太祖朱元璋先立繼承人是太子朱標。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考慮皇位的繼承時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但向群臣諮詢時遇到激烈反對,通過權衡利蔽,朱元璋最終將朱標的次子朱允文立為皇太孫。因此,朱棣是朱元璋在幾個人比較中最後捨棄的。 因為當時的侷限性,當時的情況是嫡長子繼承製,而由於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病死,使得皇位繼承就只能由朱標的長子即嫡長孫朱允文繼承,朱元璋其它幾個兒子封王到地方拱衛中央,形成了侄在中央,叔在地方,以致於有了後來奪位事件!!!

  • 6 # 雪也是水

    老朱也是為他家的天下著想啊!

    老朱一生對外人都不怎麼信任,他只相信自己的兒子!所以大肆給兒子們封王,還給了他們兵權!

    這樣雖然不會讓外人掌了兵權威脅他老朱家江山,可這樣會有個弊端,那就是諸子諸王爭奪大位。

    為此老朱想到了一個自以為很聰明的決定,那就是恢復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任制!明確的告訴其他兒子們:你們不是嫡長子,就不要惦記著皇位了!安心當你們的王爺,守護祖宗基業!

    朱棣雖然有能力,但他不是嫡長子!太子朱標雖然不在了,可太子也有兒子啊!按照嫡長子制度自然該太子的兒子繼任啊!

    若是因為朱棣更有能力就立他,那以後豈不是要亂了嗎?必然會形成諸子諸王爭位大亂!西晉八王之亂教訓在前啊!

    再說,朱允炆也不差呀!他和他的父親都是仁慈之君,將來必然能善待他的兄弟(叔叔)們,這不就是最好的人選嗎?

    燕王朱棣善戰,那好!去守北方大門!好好收拾蒙元餘孽,別讓他們覬覦大明國土!治理國家這種事就交給朱允炆了。叔侄將聯手以確保大明基業穿至萬世!

    想法是不錯的,但燕王朱棣可不甘心做個地方王爺!於是靖難之役取而代之!

  • 7 # 曉肥俠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愁——這麼大的江山,我死之後,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

    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導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為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養25年之後,朱標已經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的身體熬不住。1392年1月,朱標從陝西視察回來後,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朱標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死了,伺候父親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僅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動中國”的孝子人物。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標還是不幸早逝。對於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麼辦?那麼多大將手握重兵,怎麼節制?這件事折磨著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朱允炆將3個年幼的弟弟照顧得十分周到,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裡。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周王、晉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還差點兒被廢了王號。晉王外表殘暴,違法亂 紀,然而本質上是個膽小鬼。魯王是個天大的蠢貨,為長命百歲,亂吃丹藥,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殺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幾個成器的,卻是舞文 弄墨、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藝術家。

    老皇帝一聲長嘆

    現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標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對朱允炆抱著一種複雜的感情,對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憂:他柔弱的肩膀,能擔負得起治理國家的重任嗎?這麼仁柔,跟個兔子似的,多麼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須有獅子、老虎的硬漢性格,否則必定會被政壇上的獅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儲問題,曾經悄悄徵詢過大臣的意見。他問翰林學士劉三吾:“太子死了,皇長孫(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我想讓燕王接班怎麼樣?”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後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孝”就是奪取皇位繼承權的祕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將“孝”進行到底。

    朱元璋欣賞四子朱棣的“武”

    對於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確實非常欣賞,尤其欣賞他的“武”,這是朱允炆不具備的特殊優勢。

    朱棣是聞著戰爭的硝煙味長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於南京,正是陳友諒大舉進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歲封燕王,17歲迎娶徐達的長女,20歲就藩北 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彎弓射大雕不在話下,尤其喜歡打仗,智謀過人,知道怎麼打勝仗。作為罕見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謂一代“戰神”。現在他 33歲,正當青春年少。

    論才能和胸襟,朱棣都勝過朱允炆。一次,大家在宮裡看賽馬。朱元璋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沒有打仗經驗,所見不過平凡瑣事,憋足勁想出“雨打 羊毛一片氈”,軟綿綿的,沒什麼味道。而朱棣見過世面,巧對“日照龍鱗萬點金”,氣魄巨集大,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

    1390年,一場戰鬥使年僅30歲的朱棣威名遠揚。那年元旦剛過,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晉王分兵合擊,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兒不花。

    朱棣首先派出幾股哨兵四出偵查,摸清乃兒不花的確切位置。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銀裝素裹,車馬輜重行進十分困難,士兵們凍得直打哆嗦。將領們請求燕王安營紮寨,等大風雪過後再想辦法。

    朱棣說:“戰機就擺在你們眼前,你們怎麼看不見呢?這正是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命令大軍頂風冒雪,快速而進。大軍出現在乃兒不花面前時,他竟然還在帳篷裡烤火。

    朱棣圍而不殲,派乃兒不花的好朋友、降將觀童勸降。乃兒不花知道是雞蛋碰石頭,只好請降。朱棣擺酒設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兒不花感動得眼淚嘩嘩的,主動要求勸降咬住。

    朱棣第一次大規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獲全勝,讓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寶鈔100萬錠,誇讚朱棣:掃清沙漠裡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

    而另一路晉王,生性怯懦,一踏上當年成吉思汗征戰的土地,就兩腿發虛,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連個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類,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傑出,更適合當皇帝。但是,血統卻給他帶來了大麻煩。他真的是龍子嗎?

    江山當然只能交給親生骨肉坐,必須是純種的龍種,就是說是馬皇后所生。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延續幾千年,朱元璋跳不出這個框框。

    朱棣可能不是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會選朱棣接班。

    朱棣可能是一個妃子生的,或許這個妃子還是少數民族。有可能是高麗人,究竟是北方高麗民族,還是來自北韓半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稱朱棣的媽媽是元順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據管理宗廟祭祀、禮樂的官方機構太常寺的記載(現已丟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標、秦王和晉王,跟馬皇后沒什麼事兒。而另外一個妃子生了朱棣,這個妃子就是石頁妃。(小編認為這兩段估計是野史來著,也不知道可信不信

    朱棣稱帝后纂改《太祖實錄》,把能得到的資料全部纂改,拼命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生的,還拿出很多證據證明他當皇帝是合法的,證明朱元璋有意傳皇位給他。

    朱元璋艱難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只有嫡長子繼承皇位,大家才擁護。朱棣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所以經過權衡,朱元璋作了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這讓朱棣十分窩火, 十分不服氣。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長孫朱允炆的背,譏諷地說:“沒想到我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啊!”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見,厲聲責問朱棣:怎敢對皇長 孫如此無禮?朱允炆急忙打圓場,才沒讓朱棣十分難堪。

    立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擔心朱允炆太文弱,壓不住陣腳,管不住軍隊,於是開始大殺功臣,藍玉、胡惟庸集團先後被清洗。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朱元璋當初的選擇是個錯誤。如果選朱棣當皇帝,就不會出現後來歷時4年的內戰。但歷史不相通道德,也不相信眼淚,它只相信實力。朱棣發 動戰爭,將朱允炆趕下臺取而代之。為抹殺篡權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穩,朱棣拼命說謊,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指“馬”為母,萬不得已……(反正相信正史是沒有錯,朱棣就是馬皇后的兒子

  • 8 # 崇哥影視大全

    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應天駕崩,死後廟號太祖。老皇帝駕崩自然要擁立新君,當時皇位的競爭人選有兩個,一位是皇長孫朱允炆,一位是皇四子朱棣,朱棣本身的性格老練沉穩更像朱元璋,而且朱元璋對其讚譽有加,為何最後朱元璋卻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呢。

    朱棣出生的時候,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正在鄱陽湖打的不可開交,因此朱棣從小在軍營長大,為人剛毅勇猛,喜愛舞刀弄劍,朱元璋每次見到朱棣,都盛讚他像年輕時的自己。長孫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人性格仁厚,對待他人也都是比較善良,性格和朱棣相比算是截然不同。

    朱元璋之所以立朱允炆為繼承人,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原因。

    1、天下初定民心未穩,需要仁君來彌合

    在朱元璋剛剛建立明朝時,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廢除宰相制度,在洪武年間製造了“洪武三大慘案”,涉案死傷人員達到數十萬,以至於朝廷和民間人人自危,朱元璋自己也深知由於刑罰嚴峻,朝中、民間人心不穩,需要一個仁君來彌合傷口,朱允炆正是這個人選,按照朱允炆的性格,上臺後必定以“仁”治國,廢除以前的嚴刑峻法,朱元璋也期望朱允炆能夠穩定人心,維護大明的統治。

    2、補償對太子朱標的情感缺失

    當時太子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標是理所應當的繼承人,朱元璋花了很大的心血在朱標上面,朱元璋深知朱標性格仁厚,怕他繼位後管不住那些開國功臣老將,便為朱標清除了一些刺兒頭。可惜後來病死,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不已。痛失愛子令他異常愧疚,因此立朱允炆為帝來補償對朱標的虧欠。

    3、受傳統教義的約束

    歷代的封建王朝為了保證皇位的順利繼承,防止發生臣子發生爭鬥,立下了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太子朱標死後,如果立朱棣為皇帝,其他皇子勢必會認為自己也有繼承權,兄弟之間爭鬥會亂了朝綱。朱元璋在取捨不定的時候,詢問了劉三吾,也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朱元璋時常向劉三吾詢問治國之道,劉三吾是典章禮制的負責人,本身就遵循禮法的人,在朱元璋詢問的時候,自然不同意朱棣為太子,甚至堅決反對。

    因此朱元璋才會選擇立朱允炆為帝,但是卻低估了朱棣的野心,當初朱允炆繼位後採取削藩的策略,導致朱棣謀反,最終經過靖難之役,朱棣趕跑朱允炆當了皇帝。

  • 9 # 野史共享

    古代歷代帝王中,朱元璋無疑是比較傳奇的一位,由一個草根最終成為一個開國皇帝,建立了大明朝。這位傳奇、偉大的帝王卻在自己的傳位問題上,出現了戲趣性的一幕。那就是他放著26個兒子不選,最終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是因為兒子們都不成器嗎?當然不是,燕王朱棣就是一個文武全才,戰功赫赫,而且文成武略皆比朱允炆強,那為,何朱元璋為何傳位於朱允炆,而不傳朱棣呢?

    其實,一開始這兩個人都不是皇位的繼承人,最開始的繼承人是太子朱標,朱標是朱元璋與一代賢后馬皇后所生。朱標從出生起,朱元璋就把他當作下一任皇帝來培養。而朱標長大後確實不錯,為人友善,仁慈寬厚,沒有辜負朱元璋的精心培養。可惜,這樣的人才,在染了一次風寒之後死了。

    太子的意外死亡,讓朱元璋感到萬分悲痛。但是,立儲之事還得繼續,選誰呢?當然得選一位有能力的人來繼承自己。說到選擇繼承人,就不得不說朱元璋做的一個夢。

    據說在夢裡,一個男子,穿著一身金燦燦的黃金鎧甲,向他索要皇位,朱元璋不認識夢裡這個男子,所以被驚醒了。正在這時,後宮碽妃產下了一個兒子,碽妃本來是前朝元朝的妃子。而生的這個兒子就是朱棣。(朱棣母親最大的可能性,也被許多史學家引用)。隨著朱棣一天天的長大,他的樣子越來越像朱元璋夢裡那個男子。但是,這些朱棣不知道啊,朱棣仗著自己的戰功,整日嘚瑟,而且朱棣聰明,他總能猜出朱元璋的心思。這可不是好事,所以疑心很重的朱元璋對朱棣是越看越討厭,在準備對朱棣動手的時候,朱棣跑到了北京,於是朱元璋就把碽妃殺了,隨後給朱棣封了個燕王,言外之意就是你在邊疆好好待著吧,別回來了。

    所以朱棣雖然戰功赫赫,驍勇善戰。但是他依舊做不了繼承人的原因就是。

    1,他的驍勇善戰在亂世有用,但是現在的大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已經是太平盛世,更需要一個仁慈的人來治理,朱棣的勇猛在盛世之下已經沒用了。

    2,血統。朱元璋最終還是傾向有馬皇后血統的人,而朱棣出身不行,是前朝妃子所出。

    3,傳給朱棣,其他兒子會不服。那樣容易引起兄弟之間的反目。為了不出現奪位之爭,所以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 10 # 靈異有約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按照皇帝祖上的規矩,需要設立自己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選擇的是朱標。然而朱標的去世,讓誰來當太子,繼承皇位,朱元璋的選擇,決定了大明以後的命運。

      在明初,太子朱標死後,其實朱元璋還有很多優秀的兒子,如朱棣等可以做太子。而朱元璋為何獨獨選擇了年幼而懦弱的朱允炆繼位呢?朱元璋到底怎麼考慮的?

      “傳承有序”

      朱元璋在世時,為後世子孫做了很多安排,一方面是為了防微杜漸避免皇權不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江山有序傳承。因此,他接受歷史教訓,企圖建立有序的傳承製度,因為古代王朝很多都是傳承出了問題,造成國家動盪!

      而傳承只有兩個,立長和立賢。朱元璋認為立賢主觀因素太大,極容易成為爭權奪利,國家動盪的主要因素!而立長就簡單粗暴了,誰是長一目瞭然,大臣也可以監督!

      所以,朱元璋也堅持立長。但是,朱標死了,兒子裡面長不存在了,那麼孫子裡面也有長,那就是朱允炆。

      首先我們來看朱元璋和朱標的感情。朱元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對朱標這個大兒子卻充滿了溫情。

      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斬盡殺絕,就是為比較溫和仁厚的朱標拔掉棘杖上的刺。

      而朱標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壓力過大,對此朱元璋是心懷愧疚的,所以朱標向老父親託孤,朱元璋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業,也就是皇位傳給兒子的兒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勝排名在林沖之前,武藝一定比林沖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