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名氣老律師陳維國
-
2 # 楊力7759
畢業已經30多年了,已經走進了退休的行列。但是每天在電腦上看新聞,閱讀當地的報紙是必選的科目。
對於寫作來說,本人談不上是創作,但只是喜歡弄弄手筆,讓自己的心裡多一點知識,不能落後於這個年代,要趕上時代的潮流。
記得好像是87年的時候,那時候我才從部隊退伍回來,就給報社經常在寫,也不時的混來幾元的稿費。
在給電臺寫的時候是沒有稿費的,幾乎給的都是紀念品,電臺的人是經常見面的,混熟了也就都成為了好朋友。年前就去了一趟中山,看了原先電臺在工作的好哥們,後來考取了中山電視臺。
歲數越大以及對寫作失去了興趣,再加上工作家庭事多就慢慢放棄了。
-
3 # 老張9844
《真正的自己……》
我,老張!頭髮花白,面目蒼桑,但我性格開朗,體質健康!在那深深的皺紋裡,看得出飽經風霜。一望無際的豫東大平原,那是我的故鄉!我喜歡讀書,也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文章。
1961年菊花盛開的時節,我出生在一個沒落的鄉村幹部家庭裡。父親是一位受人尊敬,敢於直言的“老鄉長”。正因為太直,他的官越當越小,從鄉長到村長,從村長到隊長,又從隊長到公民……,他的故事太長,太長!正是因為他的遺傳和影響,我自幼便有了“遠大理想”——實實在做人,決不為權貴喪盡天良!
1977年恢復了考試製度後,我考中了縣重點高中,任紀律班長,學習成績屈指可數。可惜,在1979年的高考中卻名落孫山。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所限,我沒有復讀,回鄉務農。並從事業餘習作,詩歌,小說寫下上百萬字……。1984年秋,我應聘擔任了村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師,教學成績,也得到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1996年秋,由於不在編被無辜辭退。十二年的教學經歷,使我終生難忘!我愛教學,我愛孩子們,孩子們熱愛知識,孩子們更熱愛他們的張老師。可恨,我們在揮手相看淚眼中分開了!
答非所問,扯了那麼遠,那麼多……。敢問又有何人理解我?這就是老張,一個真實的我!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遇千張臉,懂萬民情。鐵肩擔道義,妙手寫文章……。
-
4 # 胡蘭英
五十多歲的六零後,讀書的年代早已離我遠去。
那時的中學生的課外書非常少,因為窮,我很少買書,都是借的,後來還愛翻翻孩子們的語文課本。
年青時曾想過學寫作。會偶爾的記一些流水賬似的日記。
好像是從1998年起,我辦了一個借書證,借了一些中外名著等來翻翻。如巴金的<<家>><<春>><<秋>><<中國現代小說卷>><<中國現在散文卷>><<蕭紅散文選>><<簡愛>><<呼嘯山莊>><<漂>><<巴黎聖母院>><<湯姆叔叔的小屋>>,還有沈從文,徐志摩葉紫,魯彥等等人的著作。有時愛看電視,也會在兩集的片頭片尾和插放廣告時看樹,一般愛追逐書中的故事情節。感覺很多看過就忘。以前不管是在繁重的體力老動中,還是在沒完沒了的家務中,如果白天忙,有時晚上也會看一點。偶爾會寫點日記,記點筆記。寫的小詩小文章不多,發表的才幾篇。
感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好像以前看過的書,裡邊的內容差不多都忘了,有的甚至連書名都不記得了。
央視連著辦了四季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差不多每期都看,有時還會記一些自己熟悉的詩詞。在看著選手答題時,自己也會參與。答對的不多,有時是自己讀過的,答不出來時,就會找書再翻一下,還特地抄了一些膾炙人口的耳熟能詳的詩詞。好像是前年吧,我特地讓孩子在網上,幫買了兩本<<中國詩詞大會>>的書,請看圖,我愛看幾位點評嘉賓的講解。感覺他們的講解生動有趣,使我長了知識。
現在春節期間,剛播完十場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又把以前買的<<中國詩詞大會>>的那兩本書,找出來,因為選手的答題中,有一些詩詞,這兩本書也有。再看一遍,很有益處。
回覆列表
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人養成的習慣,與畢業多久無關。愛學習閱讀的人,即使到老也會學習閱讀,愛寫作的人只要能寫他是不會停筆的。我1980年大學畢業,之後又取得兩個大學學歷。然而,我的知識積累卻是平時學習和閱讀收穫的,即使到今天,每天閱讀、上網、寫作,從來沒有停止過。養成習慣之後,閱讀和寫作就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