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子雨summer
-
2 # MAN730
倪匡為古龍寫的訃文,雖然不能稱為歷史上最完美的,但確是打破傳統、不拘一格,言簡意賅,概括生平,文采飛揚。
我們的好朋友古龍,在今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離開塵世,返回本來,在人間逗留了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華的他,豪氣干雲,俠骨蓋世,才華驚天,浪漫過人。他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出了超過一百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筆下所有多姿多采的英雄人物的綜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如今擺脫了一切羈絆,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無拘束,自由翱翔於我們無法瞭解的另一空間。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讓世人知道曾有那麼出色的一個人,寫出那麼好看之極的小說。
未能免俗,為他的遺體,舉行一個他會喜歡的葬禮。時間:七十四年十月八日下午一時,地址:第一殯儀館景行廳。人間無古龍,心中有古龍,請大家來參加。
-
3 # 三十五度聊歷史
歷史上最完美的祭文是王陽明先生的《瘞旅文》。
一 王陽明先生其人
王陽明是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是心學的開創者。王陽明是明朝第一牛人,立德立言立功,以一己之力平寧王之亂,挽救了大明王朝;陽明心學傳入日本,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基礎。
二 《瘞旅文》千古文章
這篇文章作於1509年秋天。此時的陽明先生因為仗義上書,得罪了大太監劉瑾,從京城貶到貴州龍場,擔任驛丞。某一天他看到一個京城的小吏帶著兒子和僕人路過自己的茅屋匆匆趕路,沒想到第二天村民來報三人都死在了山嶺之下。陽明先生埋葬了三人並寫了這篇祭文。文章中陽明先生首先表達了對三人的痛惜之情,然後聯想到自己到龍場兩年,以肺病之體歷瘴戾之氣,以柔弱之體居茅屋山洞,但是沒有生病,主要是每一天都不抱怨,心中從不悲觀慼慼。最後寫了兩首祭歌來緬懷死者。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被收錄進《古文觀止》,是一篇完美經典的悼文。
三心學照破山河萬朵
這篇文章強調了心得力量,只要內心樂觀積極,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惡劣,都能轉危為安。王陽明心學認為心外無物,在龍場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這就是龍場悟道,自此王陽明憑藉心學的力量終成宗師,中國哲學史上心學照破山河萬朵。
這篇《瘞旅文》是心學思想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都堪稱完美。當我們面臨逆境的時候,讀一遍這篇悼文都會有所收穫。
-
4 # zj史海拾貝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先後為一些犧牲的革命先烈題詞、撰寫悼文,堪稱經典、完美,現介紹幾位,與友友們分享。
△王爾琢,是紅軍早期的高階將領,井岡山驍將。參加了南昌起義,曾任紅4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為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犧牲後,毛主席撰寫了輓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黃公略,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副軍長、第三軍軍長。1931年9月在戰鬥中負傷犧牲。毛澤東為他題詞: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劉志丹,陝北紅軍和陝甘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曾任紅二十六軍軍長、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紅二十八軍軍長,在紅軍東征中壯烈犧牲。在劉志丹追悼會上,毛主席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1942年,劉志丹犧牲6週年時,毛澤東又一次深情地為他題詞:“我到陝北只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這幾首題詞、悼文,情真意切,評價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語言精煉,是悼文中的:範文。
-
5 # 東方史證
一個是巜為人民服務》,這是毛主席紀念為公犧牲後戰士張思德的悼詞,樹立了一位革命完人革命榜樣,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類似巜共產黨宣言》的“中國共產黨宣言”。鼓舞和激勵千百萬英雄為人民而奮鬥。
一個是巜紀念白求恩》,這是毛主席為紀念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而專門寫的紀念文章。樹立了一個國際完人。高度讚揚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和精益求精滿腔熱忱的工作態度。激勵和吸引更多國際友人幫助中國支援中國。
一個是《祭母文》。是毛主席為悼念母親而寫的祭文,高度讚美讚頌了母愛無邊母愛無私母愛無己母愛如天勤勞善良的母親完人婦女完人。樹立了完美的母親榜樣和婦女榜樣。
一個是《祭黃帝陵》。這是1937年中國共產黨祭掃黃帝陵的祭文。據史料這是毛主席親筆起草的。高度讚頌了黃帝這個中華民族始祖完美形象和光輝業績,樹立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完人。表達了共產黨八路軍堅決抗日的堅定態度和堅強決心。
毛主席這四篇完美悼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樹立的革命完人、國際完人、母親完人、民族完人,是中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值得後人永遠珍惜和發揚光大。
-
6 # 我是一個俗人吖
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與宋代歐陽修的《瀧崗阡表》還有清代袁枚的《祭妹文》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皆真情實意,悲痛不已,令聞者都要與之同聲一哭。三人又是文學大家,寫景敘事,表情示意皆堪稱完美,無可挑剔。
除此之外,唐代柳宗元的《吊屈原文》、三國曹植悼念女兒的《金瓠哀辭》、晉代陸機的《吊魏武帝文》都濃墨重彩,非同凡品。
另有晉朝陶淵明為自己寫的《自祭文》,角度清奇,可謂不俗。
不妨欣賞一下《自祭文》一些片段。
寒暑愈邁,亡既異存,外姻晨來,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廉恥宋臣,儉笑王孫,廊兮已滅,慨一焉已遐,不封不樹,日月遂過。匪貴前譽,孰重後歌?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人生的道路實在艱難,可人死之後又能怎樣呢?悲痛啊,悲痛!
-
7 # 老百姓解史
韓昌黎《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瀧岡阡表》,皆古今有數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這三篇散文,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名祭文”。
-
8 # Menes
向秀的《思舊賦》寫的是悼念亡故的摯友嵇康和呂安的一篇作品。這篇賦文情真意切,寓情於景,寄意深遙;短短的一篇中既表達出悲憤之情,又流露人生無奈,無處不存在著矛與盾碰撞而迸發的美感。
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
這是嵇康在臨刑之前,看了看太陽下的影子,從容而灑脫地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嵇康之死,正是因為他為呂安仗義執言,觸怒了司馬昭,平素恩怨甚重的鐘會趁機進讒言陷害。因此嵇康與呂安一併被處死。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蹟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我奉命前往遙遠的上京,又回身北去。泛舟渡過黃河,蕭條的曠野,深巷的空屋敘述著我們曾經走過的足跡。《蜀黎》的歌聲在為西周宗廟哀悼,《麥秀》為殷商的廢墟而鳴。思念陳年往事,我的心想起逝去故人的容貌精神。即使炙手可熱如李斯,也免不了因罪身死。我哀悼嵇康永辭世間的最後一瞬間,回顧太陽影子下最後一次撫琴。耳邊的笛聲宛轉而又悠揚,我將重新啟程,於是執筆寫下此時的心情。
這篇《思舊賦》婉轉而含蓄,筆墨寥寥之中,隱晦地表達“悲”與“憤”、“哀”與“思”,情意雋永。是後世經典的文學審美意象,是典型的魏晉風度作品。
事實上,以魏晉風度一直是一種表面行為與核心精神的矛盾結合。
生於亂世,門閥專權,政治黑暗。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魏晉風骨只能隱逸山林,他們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崇尚自然,不慕名利,縱情山水的灑脫外在下,隱藏的是對政治清明、海晏河清的期盼,渴望恢復早已被破壞的禮樂秩序。表面的超脫掩蓋不了深藏的悲憫情懷。那些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的恰恰是對人生、生活、命運強烈的留戀之情。
而即使是有名的竊國者、陰謀家司馬昭大概也無法料到,僅僅在司馬氏篡權之後的幾十年,司馬八王便兄弟鬩牆。貪戀權勢的成都王司馬穎帶著他的重兵不懷好意地圍困住了“傻皇帝”司馬衷,正直的嵇康之子嵇紹捨身護衛於皇帝身前,刀兵屠戮,血濺五尺,宛若一顆燦爛的流星在黑暗的夜空劃過。
-
9 # 飲馬江湖血未涼
個人認為以西南聯大紀念碑文為最
其碑文如下: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中國家受日本之降於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之變為時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瀋陽之變為時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為時五十一年。舉凡五十年間,日本所鯨吞蠶食於中國家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勝之局,秦漢以來所未有也。
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原設北平,私立南開大學原設天津。自瀋陽之變,中國家之威權逐漸南移,惟以文化力量與日本爭持於平津,此三校實為其中堅。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遷移湖南,合組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設法、理、工學院於長沙,文學院於南嶽,於十一月一日開始上課。迨京滬失守,武漢震動,臨時大學又奉命遷雲南。師生徒步經貴州,於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理、工學院於昆明,文、法學院於蒙自,於五月四日開始上課。一學期後,文、法學院亦遷昆明。二十七年,增設師範學校。二十九年,設分校於四川敘永,一學年後並於本校。昆明本為後方名城,自日軍入安南,陷緬甸,乃成後方重鎮。聯合大學支援其間,先後畢業學生二千餘人,從軍旅者八百餘人。
河山既復,日月重光,聯合大學之戰時使命既成,奉命於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結束。原有三校,即將返故居,復舊業。緬維八年支援之苦辛,與夫三校合作之協和,可紀念者,蓋有四焉:中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中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曠代之偉業,八年之抗戰已開其規模、立其基礎。今日之勝利,於中國家旋乾轉坤之功,而聯合大學之使命,與抗戰相終始,此其可紀念一也。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此其可紀念者二也。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天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斯雖先民之恆言,實為民主之真諦。聯合大學以其相容幷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此其可紀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薊北,此其可紀念者四也。聯合大學初定校歌,其辭始嘆南遷流難之苦辛,中頌師生不屈之壯志,終寄最後勝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歷歷不爽,若合符契。聯合大學之始終,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爰就歌辭,勒為碑銘。
銘曰:痛南渡,辭宮闕。駐衡湘,又離別。更長征,經嶢嵲。望中原,遍灑血。抵絕徼,繼講說。詩書器,猶有舌。盡笳吹,情彌切。千秋恥,終已雪。見仇寇,如煙滅。起朔北,迄南越,視金甌,已無缺。大一統,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羅三校,兄弟列。為一體,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聯合竟,使命徹。神京復,還燕碣。以此石,象堅節。紀嘉慶,告來哲。碑文由西南聯大教授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刻、羅庸手書,享有“三絕碑”的美譽。1178字的碑文,通篇訴說聯大建校始末及歷史意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碑後刻錄了834位聯大參軍同學的名字。
-
10 # 兵法天下
問題:你知道歷史上最完美的悼文是什麼嗎?
引語所謂“悼文”,無非紀念逝者,歌功頌德,激勵生者。這完全取決於“逝者”何人?祭悼者何人?
正如偉大領袖毛澤東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
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中國權。
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始作制度,規距百工;諸侯仰化,鹹與賓從。置曆紀時,造字紀事;宮室衣裳,文物大備。
醜虜蚩尤,梗化作亂;爰誅不庭,華夷永判。仰維功業,廣庇萬方;佑啟後昆,恢廓發揚。
追承績猷,群情罔懈;保我族類,先靈攸賴。懷思春露,祀典告成;陳斯俎豆,來格來歆!
尚饗!
接下來由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代表國民政府宣讀祭文。其文曰: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謹以香醴庶羞代表致祭於橋陵。其辭曰:惟帝智周萬物,澤被瀛寰。拯群生於塗炭,固國本於金湯。涿鹿徵諸侯之兵,轡野成一統之業。
干戈以定禍亂,製作以開太平。盛德鴻規,於今攸賴,今值清明之良辰,援修慟祀之舊典。
園寢蔥鬱,如瞻弓劍之威儀;庭燎通明,恍接雲門之雅奏。所冀在天靈爽,鑑此精誠;默啟邦人,同心一德;化災疹為祥和,躋一世於仁壽。
庶憑鴻貺,以集丕功。備禮潔誠,伏維歆格!
最後由林伯渠代表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宣讀祭文: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清明,黃帝陵舉行炎黃子孫公祭,延安中共中央派出林祖涵為代表參加祭祀,並於祭祀中宣讀了毛澤東撰寫的祭文。此真為毛澤東主席一九三六年底預先撰寫的祭文原稿。這份原稿便是文中上述提到的那篇祭文。
結束語毛澤東主席撰寫的這篇《祭黃帝陵》,感情真摯自然,情緒慷慨激昂,文筆流暢,用典精準,語言精煉,堪稱千百年來祭文的典範。其文曰:“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中國權。”
每讀此文,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如黃鐘大呂震耳發聵,如今讀起來同樣令人熱血沸騰。一代偉人領袖,文韜武略,錦繡文章,大氣磅礴。上馬橫戈安天下,下馬妙手著文章。
隨填詞一闕歌頌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
橘子洲頭,湘江流咽,亂世紛紜。
恰風雲際會,山河破碎,神州動盪,黎眾哀怨。
胸濟蒼生,書生奮起,萬里征塵半世春。
痛思定,歷艱難險阻,力創三軍。
遊離巧避奇奔,救危難,用兵真似神。
忍燃萁煮豆,韜光養晦,輕揮旌羽,氣定乾坤。
持久論兵,決勝千里,倭寇喪魂蔣殺身。
得民意,再進京趕考,後世崇尊。
【備註】也就是在這一天,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的張國燾趁公祭之機出逃,投奔國民黨政府,4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張國燾的黨籍。
回覆列表
我認為最好的悼文是韓愈那篇《祭十二郎文》。
本來想這篇文章太長,我挑選一些經典段落,加以翻譯的。
可是當看到時,我卻沒辦法把他們切開了,大家自己看吧。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每次看到這篇文章,我都想起韓愈和他的侄子是怎麼相依為命,又是怎樣因為觀念不同,相隔異地,而看完後,一想到韓十二郎已經死了,就能感受到韓愈那份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