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echo小茵茵

    吃其實是單細胞生物都具備的生物本能,會出現進食問題的是人類獨有的,這其實不是生理原因,而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吃飯往往是和家長的控制慾以及對於生存的焦慮有關。就算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也會知道自己是否餓了還是飽了,能夠決定自己吃多少。而往往家長是不相信孩子有自己可以判斷飢飽的能力的。最常見的就是家長會憑自己的感受來判斷孩子該不該繼續吃,該吃什麼,該怎麼吃。有一種沒吃飽叫你媽覺得你沒吃飽。

    這其實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家長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是把孩子當自己的一部分,於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判斷飢飽的權力,這樣孩子自己為了維持自己的獨立性必然會透過不吃來反抗,其實孩子並不是在拒絕食物,而是在拒絕家長的控制。

    還有一部分家長,常見於老人,對於吃這件事會特別執著,因為他們的幼年裡物質是很匱乏的,那種植入內心深處的對於生存的恐懼會讓他們覺得只有吃的多多的才能活下去,才能緩解焦慮。所以老人經常會追著孩子餵飯,其實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因為如果孩子沒有吃夠他覺得需要的量,會引起老人自己巨大的對於生存的焦慮感。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吃飯的需要還給孩子,我們只負責提供食物,提供就餐環境,控制好自己的焦慮,讓孩子自己決定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只要把進食的需要還給孩子,孩子自然會正常進食。

  • 2 # 兒科醫生夏天

    今天看到一句話,說當了媽媽以後,目標就是,儘可能減少親子之間因為餵養而發生衝突的情況,保證一家人能夠和平進餐。

    每天都有寶媽諮詢,孩子不愛吃飯?不好好吃吃飯怎麼辦?或者孩子挑食怎麼辦?吃得慢,吃得少又該怎麼辦?更有甚者,孩子壓根不吃飯,就靠著母乳或者配方奶續著一口仙兒氣,怎麼破呢?

    吃飯對於孩子來說,本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現在每個家庭卻為孩子的吃飯問題傷透了腦筋,想盡了辦法。家裡四五個大人齊齊上陣,哄著吃一口,或者趁寶寶不注意塞一口,或者,在屁股後面追著餵飯。很多媽媽都說,讓孩子吃個飯怎麼那麼困難呢?

    現在凡事都講個套路,其實讓寶寶愛上吃飯也不是困難的事情。有套路哦。

    首先,我們應該,選擇好時間。要在寶寶餓的時候餵飯。媽媽應該仔細觀察寶寶的時間。在估計寶寶快餓的時候,提前半小時準備好食物。不要等寶寶已經表現出非常餓了,才手忙腳亂的去準備食物。那樣寶寶可能會餓得哇哇大叫,或者,直接不吃了。不要在寶寶剛喝完奶,或者剛吃完水果的時候,讓寶寶吃飯。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好好吃飯的。而是適得其反。長期這樣的話,即便硬喂進去了,反而會增加孩子肥胖的機率。吃得少,愁:吃的太多太胖,更愁。我家娃現在是控制飲食,避免肥胖。

    第二就是,食物的準備。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營養更均衡全面。比較希望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魚、蝦等優質蛋白,多吃牛奶、雞蛋等等。一般來說我們建議,為寶寶準備顏色比較豐富,造型比較美觀的食物。蔬菜、水果、堅果、蛋白紙、穀物。合理搭配。如果孩子不喜歡吃,也不要強迫孩子。之前聽到一個笑話:小寶問:為什麼大人不挑食?大寶答:因為大人買菜都買自己喜歡吃的。其實孩子接受新的食物可能需要嘗試很多次,所以,不要因為孩子拒絕2-3次就認定孩子挑食。

    第三,吃飯要有儀式感。儘量保持和大人一起吃飯。坐在寶寶椅上,坐在餐桌邊,配上造型美觀的餐具,顏色鮮豔的食物。

    第四,慢慢來比較快。吃飯的時候不要老是催促寶寶,快點,快點,快點。寶寶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的動作可能比較笨拙。吃飯比較慢。還會送用手去研究一下食物。爸爸媽媽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讓寶寶自己完成吃飯。我們家的娃因為我們自己趕時間,一直被催促著快點快點,現在養成了狼吞虎嚥的習慣,做其他事情也比較急躁,焦慮。我們現在後悔不已,每天吃飯都會說慢點吃,少吃點。不要為了自己趕時間,影響孩子的節奏。也不要為了餐桌和地面的衛生問題,而替代寶寶,給予餵食。我們建議,一歲半以後,讓寶寶獨立用餐。讓孩子感受吃飯的樂趣和獨立用餐的成就感。另外獨立用餐,會協調腦、眼、手。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動作的協調。

    最後一點就是,吃飯的時候,一定不要追著餵飯,或者讓寶寶一邊玩一邊給他餵飯。爸爸媽媽也要身體力行。不要一邊看電視或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寶寶用餐時間一般控制在20分鐘左右,不要讓他沒有時間限制,一直在邊玩邊吃中度過。如果寶寶確實不想吃,漏掉一餐也沒關係,下一餐稍微提早準備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打擊感超棒的單機格鬥手遊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