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
2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苦背課內文言文?你指的是背誦課文內容嗎?
背誦要求背誦的文言文篇目,這是考試需求,必須要背。但它是“名句名篇默寫”中的考試內容,跟文言文閱讀關係不大。
文言文閱讀考查課外部分,我們還要不要放棄課內文言文複習呢?答案是否定的!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本上所學文言文知識,對我們做課外文言文閱讀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我們要想做好課外文言文閱讀題,就必須從課內文言文上“汲取”營養,否則難以下手。方法如下:
一、積累課本上常用實詞含義,既能保障能讀懂文章內容,答好概括分析題,又能答好實詞解釋題及翻譯題,可謂一舉三得!
例如:2018年廣西柳州中考文言文有這樣一句翻譯題: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但”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同學們對課本上的文言文學的好的話,就可以知道,在人教版(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孫權勸學》中就有含“但”的句子,即“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但”是隻是的意思。
我們只要將知識遷移即可,“君但志之”的“但”,也是“只是”的意思。這樣一來,翻譯是不是就變得簡單了?
二、運用老師教的虛詞方法,應對課外文言文閱讀上的虛詞意義及用法題。
三、根據課本所學特殊句式,靈活運用到課外文言文翻譯題上。
四、運用課本上的句讀之法,巧斷課外文言文句子。
五、根據平時所學翻譯技巧,去翻譯課外文言文句子。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3 # 蘇小妮
不知道題說的是哪個階段的文言文哦。就我現在所教的初中文言文我來舉例,初中文言文考試一般包括默寫和閱讀理解兩部分。默寫,當然是指課內的那部分;閱讀理解,則大都採用課外的部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課內的文章是學習的基礎,字、詞、語法等,是在課內教的,課外的文章則是學習的延伸,也就是說要求你學過了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課內選擇的文章可以說是挑了又挑,畢竟書本容量就那麼多,那麼多專家學者從浩瀚的古文海洋中挑選出來的,自有它的理由,背誦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古文的精髓。同時,這也是基礎的積累,沒有一定的積累,你要想將課外的文一下子看明白理解透徹並不那麼容易。在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有可能做到融匯貫通。
其實,掌握了古文的行文規律,背起來也很容易。而且古文通常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於韻律美,讀和背都是一種享受。何樂而不為?
-
4 # 我是杜佩玉
我們學習文言文課文主要是學習文言課文所包含的一些基礎,文言文的含義。而不是為了考試,因為我們的考試會使用更多的一些課外的文言文。還是需要進行一種學習的,而學習的過程必須透過一種範圍或者說粒子的形式來完成。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比如說我們中國古漢語中所出現的一個正常的文章,我們在裡面是沒有辦法找到標點符號的,我們需要把它進行分段,也就是句讀(dou),為了防止有的朋友不認識這個字,我把這個字給加了一些拼音,其中他是四聲。
它是一個相當於標點符號的功能,所以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或者閱讀文言文的時候必須有這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在我們的課本中也會有所體現,我們學習這個功能的時候,通常是透過課文中的一個例文來完成,可是我們考試的時候卻不一定考同樣的文章,這就是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
當然還有更多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古漢語中的一些字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我們透過文章學習可以掌握,但是我們考試的過程可能會使用其他的文章,這也是印證了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
需要表明的就是,其實整個語文來講都是這種狀態,我們學習的內容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和一些技巧,而我們考試卻是這些知識和技巧的一個實際應用,所以說沒有辦法把它變成內容完全一致的過程。
說到最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課文中的文言文,為什麼要背誦課文中文言文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背誦文言文是為了形成語感,固化古文語法規律,以不變應萬變。
近幾年來,高考語文古文背湧只考一道小題,分值僅5分。重點是古文閱讀與古詩文賞析兩道大題。這兩道考題都取材於教材之外。看似與教材無關,實則l所要考察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詞類活用,以及古代文化常識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出處。如果把教材中的經典語段背得滾瓜濫熟,那麼上述這些古漢語知識就會應時而生,從記憶中飄然而至。幫助考生理解閱讀考題中的選文與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