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機圖

    防空/空空導彈有很多種,其中最難對付的當屬雷達制導導彈。和紅外製導導彈不同,雷達制導導彈會根據目標的雷達回波一直咬著目標,不容易被欺騙。以前對付雷達制導導彈的主要方式是在載機收到導彈告警訊號之後,施放鋁箔片干擾彈對來襲導彈的雷達訊號進行散射,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最終躲避攻擊。這裡要區別鋁箔干擾彈和熱焰彈,前者是干擾雷達制導導彈的,後者是干擾紅外製導導彈的。

    鋁箔片干擾彈有其優點(便宜、簡單),但也有其弊端。在面對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制導的導彈時,鋁箔片干擾彈就不好使了,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制導的導彈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不容易被目標載機施放的鋁箔片干擾,會對目標載機構成較大威脅。為此,欺騙性更強的有源雷達干擾技術誕生了。

    這種技術的原理很簡單,載機在高威脅空域執行任務時,會攜帶一個拖曳式的雷達誘餌,雷達告警系統探測到威脅訊號時,載機會釋放雷達誘餌,這個誘餌透過纜線與載機吊艙相連,釋放後會產生一個精確模擬載機運動特性的雷達反射源,最新的拖曳式雷達誘餌還會放大訊號源,以此在載機後方製造一個更大的雷達反射源,這樣足以亂真的雷達訊號,就算是單脈衝雷達導引頭也很難分辨,然後就會直奔雷達誘餌而去,而由於載機和誘餌之間有幾十米的纜線,破片式戰鬥部不足以威脅到載機,由此躲避導彈攻擊,提高戰場生存率。

    上圖為雷聲公司的ALE-50拖曳式雷達誘餌作戰示意圖,除F-16外,F/A-18、F-35、B-1B等戰機也可攜帶這種拖曳式有源雷達誘餌。

  • 2 # 老船舶老飛機研究所

    通俗的講,拖曳式有源干擾就是在飛機後方透過拖曳線纜從而帶著“開著嘲諷”誘餌飛行。透過誘餌和實際飛機的位置不同進而實現雙點源干擾。

    上圖為拖曳式干擾示意圖

    具體的話,拖曳式干擾的原理就是雙點源目標對雷達的干擾。因為雷達的功能包括:測角、測速和測距。如果無法有效分辨誘餌和飛機本體,就無法掌握飛機的具體方位,距離和速度,從而無法實現精確打擊。總的來說,拖曳式干擾的特點及功能有具體以下幾點:

    (1)對雷達跟蹤系統進行角度欺騙

    (2)使雷達在速度角度上不可分辨

    (3)誘餌訊號和目標訊號上存在訊號延遲

    另外,題主所說的有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小編在開頭說了,這個誘餌是“開著嘲諷的”。如果只是透過鋼索牽引角反射器或透鏡反射器,反射器按照載機的雷達訊號特徵設計簡單的模擬飛機訊號的話,那是無源干擾。這種干擾價格低,製作簡單方便。但是會被一些方法所識破。而有源的話,帶有訊號發射器,能夠較全面模擬飛機訊號特徵的。一定程度上對雷達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欺騙作用。

    目前,拖曳式干擾在飛機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其中有源式的典型型號是美國的ALE-50/55。如上圖所示,既可以作為附加裝置安裝到作戰飛機上,也可以與ALQ-184(V)9之類的電子干擾吊艙進行模組化組合,適應不同作戰飛機的需要。

    圖為“颱風戰鬥機”在翼尖掛載的拖曳式雷達誘餌

    圖為“颱風”在飛行中釋放出拖曳式誘餌

  • 3 # 軍武資料庫

    影分身!捱打的替身!原理是讓來襲導彈“視覺上”(雷達引導)看見誘餌後拋棄攻擊戰機的慾望,轉而攻擊誘餌。

    拖拽式雷達誘餌系統(FOTD)是綜合防禦電子對抗(IDECM)的一個重要部分,和它配套使用的還有我們經常看到的箔條散佈器(ALE-47)。

    現代戰機在安裝遍佈機身的紅外感應器基礎上,還有一個處理器,導彈預警系統處理器(CMWS)識別出來襲導彈是否有雷達訊號特徵,並記錄頻段。

    這時,戰機自動啟動綜合防禦電子對抗(IDECM)第一層級:壓制/延遲訊號,向這個波段的雷達經行電子壓制,使導彈的雷達難以獲取拖拽飛機的電子訊號。同時,處理器會分辨出來襲導彈的紅外特徵,進入第二層級:欺騙,透過光纖纜線釋放拖拽誘餌彈,將雷達訊號波段輸入誘餌艙,並不斷向外釋放訊號。在不斷干擾瞄準導彈的訊號情況下,迫使導彈更改目標,飛向拖拽誘餌。

    W君說了一大堆,其實這一切完成只是2-3秒鐘的時間。我們看到的只是戰機突然甩出一個類似“導彈”的物體,襲擊導彈就跟著飛過去,實際上是戰機自動處理了大量資料後的結果。期間這一切飛行員只是聽到蜂鳴---拖拽吊艙提示燈亮起這幾個動作,這時飛行員才會反應過來開始做機動,並決定是否拋棄誘餌吊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出茅廬,是被嚇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