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310417小云

    秦始皇一身居功至偉,大氣磅礴,氣吞山河,橫貫古今,一掃六合,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統一文化,實行中央集權制,由於理念超群,非常之人辦非常之事,自他親政後就一心傾注於北防匈奴,將六國長城聯接起來,派大將蒙括和太子扶蘇修築了萬里長城,為了張顯大秦帝國的大國氣度人文精神,他有修建了氣勢非巨集的阿房宮,另一項偉大的工程就是驪山帝陵,自他13歲繼位就長年累月的建造中,歷時39年才完工。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資源和財富資源,使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感怒不敢言,據說他的陵墓中山川之美,有水銀為河,金山玉器為磚,機關重重,天下珍寶美不勝收。今天看見的兵馬俑只是大秦帝國的冰山一角,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還有他主持修的靈渠工程,今天依舊發揮著巨大作用。這三大工程也直接導致了大秦帝國過早滅亡,據傳在項羽佔領咸陽後一把大燒了阿房宮,大火三個月才滅了,項羽有令驪山監工大將英布掘開了秦始皇地宮,盜走金銀財寶無數,但願當有一天科學技術發達了,可以一睹秦始皇的地宮皇陵。

  • 2 # 沉睡的天堂

    嬴政作為統一六國的君主,他自稱秦始皇,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功績自然無人能比,他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還連續建造了許多偉大的工程,這些東西雖然是秦始皇用來顯擺的,但現代看來也給後人提供了諸多便利。

    說到秦始皇的工程中,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萬里長城,有句詩稱"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可見萬里長城的確給秦始皇長臉了,也讓後人記住了他,除了萬里長城之外,還有阿房宮也是秦始皇的手筆,不過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掉了,但還有個偉大的工程,至今仍在。

    秦始皇陵:嬴政當皇帝沒多久,就開始打算給自己建造陵墓,古代人都十分迷信,覺得死後會進入另一片世界,為了在另一片世界繼續享受生活,秦始皇不僅把自己的陵墓建造得規模巨集大,他還建造了兵馬俑為自己守護,儘管目前秦始皇陵還沒被挖開,但終究會被挖開的,這一項工程給如今的考古專家留下巨大的財富,秦始皇功勞無限。

    靈渠:秦始皇當年為了征服百越之地,派了30萬秦軍攻打,無奈百越之地交通不便,秦軍雖然是虎狼之師,但面對百越之地的野蠻人,竟然束手無策,而且戰線拉得長,時間拖得久,秦始皇一氣之下,就下令修建水渠聯通南北,用水路運輸,就這樣靈渠誕生了。

    靈渠建成後,百越人很快俯首稱臣,從此秦始皇完成大統一,靈渠雖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它仍舊有很多作用,它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水運網路,對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

    秦直道: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僅要求使用相同的文字,相同的貨幣,還要求天下車同軌,所以他下令修建了秦直道,這是一條長736公里的道路,從九原起,一直到甘泉,為了讓秦直道發揮更大作用,負責人蒙恬率領30萬人日夜趕工,並且用蒸過的黃土夯築而成,整條秦直道不生寸草。

    秦直道修建完成後,不僅在軍事上對外地有震懾作用,對於南北政令統一、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也有貢獻,後來秦朝滅亡,秦直道仍舊發揮作用,漢朝時匈奴曾兩度試圖進犯關中,因為秦直道方便漢軍進軍,輕易抵抗敵人的入侵,後來的唐朝、明朝也還受益。

  • 3 # 獨唱者

    1、秦始皇修建的兩大水利工程:鄭國渠和靈渠。鄭國渠始建於秦始皇即位之初,南韓國君為了“疲秦”派了打水工鄭國前往秦國獻計修建水渠,歷時十年完工,關中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長達300餘里,灌溉面積達4萬頃。這一工程使得原本就是當時天下最肥美的關中平原更加豐饒。雖然也動用的不少民力,但是利國利民。靈渠修建於公元前217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7年,屠睢徵嶺南,糧道不通征戰不利,於是修建了靈渠連線了湘水和灕水兩大水系,從此軍糧由水路運輸,暢通無阻。從而在後續趙佗統一嶺南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它的作用延續了2000多年,至今還在使用,可見其作用之大。

    2、秦始皇修建了多條高速公路:從咸陽直通九原的秦直道,成為抗擊匈奴的重要後勤保障線;直通四川雲南的棧道,加強了西南地區的統治和經濟發展;直通甘肅、寧夏的西方道和關中咸陽至陝北的上郡道,在秦根基之地內;還有直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經河南河北直通山東的東方道,經武關、河南到湖北江陵的秦楚道,直通桂林的江南新道,完整覆蓋了山東六國故地和嶺南地區。其修建規格之高,令人稱奇。除了棧道外,其他馳道基本按照統一規格建設,路寬達到69米,中間鋪設木軌,類似今天的火車軌道,馬車可以在軌道上像火車一樣飛馳。據此開創了驛站制度,大大加強了資訊的傳遞速度,為軍事控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3、秦始皇修建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也被認為是濫用民力較為集中的工程,實際上秦長城東段基本沿用了燕國和趙國已有的長城,西段則多為蒙恬驅逐匈奴後新修建的。實際可能僅僅全程的1/3左右。

    4、驪山陵,確實動用了大量人力,《史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是一次集中的大建設。驪山陵的巨集大複雜眾所周知。

    5、大規模建設宮室也確實存在,比如阿房宮,實際規模可能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大,傳說項羽燒三月不絕的阿房宮實際上才剛剛打了個地基而已,項羽所燒的是咸陽宮和仿建的六國宮殿。 《史記》載“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並非按照各國舊都同等規模建造,而是按比例縮小後建設(寫放是也),用來安置各國王室,以方便監控。至於其他大大小小的行宮,規模可能更小。

  • 4 # MR謝先生丶

    秦始皇除了這些還有秦兵馬俑、靈渠以及秦直道這些工程仍舊是世界奇蹟。秦始皇生前為了這些工程耗費了很多人力財力也因此民不聊生所以很多人對他不滿也發起了起義,最終的結果就是推翻了秦朝的統治歷史進入了下一個歷程。但不得不說秦始皇的這些工程確實非常有價值。

    秦兵馬俑是最有鑑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工程。在秦始皇生前他就立志要為自己打造最為壯觀的陵墓不僅如此還要在另一個世界做統治者,於是就安排人做了秦兵馬俑在自己去世後保護自己。雖然秦始皇的陵墓一直都未找到但是秦兵馬俑確實讓世界震驚。因為每一個兵傭都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吸引很多外來遊客觀賞。

    靈渠造福了很多百姓成為了生命之源。當時靈渠的建造可以說是消耗巨大很多財力人力都砸了進入,百姓更是怨聲載道。但是靈渠建造好之後方便了水上運輸的同時造福了一方百姓更好的促進了農業發展和水上經濟往來,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受到靈渠所帶來的好處。

    秦直道方便了交流的同時也震懾的侵略者。如今的秦直道還如同剛剛建立時一樣寸草不生因為壓得太實所以包根本無法生長。後來秦直道大大促進了後來王朝的文化交流而且更是讓一些虎視眈眈的入侵者暴露在目光下因此抵擋了很多人的進攻,讓唐朝和明朝這些朝代也是收益頗多。由此可見雖然秦始皇確實有些浪費人力但這些工程確實都造福了後世。

  • 5 # 輝哥7651

    秦始皇建立的三大土木工程,長城、阿房宮,另一個就是驪山陵墓。

    秦始皇找不到長生不老的藥,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死去,他幻想在死後繼續享受人間的富貴榮華,所以他在大興土木修築阿房宮時,又派人在驪山北麓為自己建造一座巨大的陵墓,這座陵墓,高50餘丈,周圍5裡多,上面面植草木,像座山林,墓坑挖到深深的泉水之下,裡面修建了各式各樣的宮殿,裝滿了無數的奇珍異寶。同時,還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用水銀製成江河湖海,為了防備有人盜墓,墓道里裝了很多的弓弩暗器,如果有人盜墓,誤觸機關,便會被暗藏的弩箭殺傷或殺死,秦始皇把他自己身後的事情想的週週密密,幾乎是機關算盡。

    在驪山墓周圍,還築有內城和外城,專門燒製了成千上萬的兵馬俑,武士俑身穿鎧甲,手執各種各樣製作精良的武器,陶馬四匹一組後拖戰車一輛,人馬相間組成一排排嚴整雄偉的方陣,埋在外城東門外的北側,秦始皇把這些兵馬俑埋在自己陵墓附近,一方面是為了顯赫自己征戰南北,統一中國的功績;一方面也是為了顯赫皇家陵園的威嚴,震懾四方,無人敢侵犯。

    修築長城,是為了國事,抵禦匈奴外侵,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驅趕走入侵匈奴。為了抵禦匈奴再次侵犯,秦始皇命蒙恬和太子扶蘇帶人去修長城。為了早日修好長城,他們到處抓勞役,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孟姜女哭長城”,雖然是個傳說,也道出了人民不堪疾苦,經受百般壓榨壓迫的社會現象。秦王朝終於在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昔日的長城修繕,連貫為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遼陽市)。這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氣勢雄偉的萬里長城像奔騰的巨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也成為今日中華兒女的驕傲。

    而阿房宮和驪山陵墓帶來的卻是沉重的社會災難,

    當時,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所用的大量石塊,都是從咸陽西北200多裡的甘泉山運來的,廣大的勞動人民曾編了這樣一首歌謠,“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歌,萬人吼,運石堆集如山阜”。

    這首歌謠反映了修建阿房宮運石勞動的艱辛和不易,唱出了勞動人民心中深藏著的悲怨和怒艾,是對秦始皇大肆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這一暴虐行為的聲聲控訴。

    為了修築阿房宮,秦始皇動用了七十萬囚犯,耗費大量的物資錢財,僅一次所用的建築木材,幾乎將四川山上的樹木砍伐盡光。

    秦始皇在世時萬人之上,踐踏百姓過著奢華的生活,死去也要想盡辦法,還要奢華到地下,日月星辰,金銀珠寶,武士佇列,什麼都不少。不顧百姓死活,壓榨老百姓的血汗。他們享有的所有奢華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白骨堆上的,有的老百姓死了棺材都沒有,只是用一張破席掩埋,甚至有的露屍橫野,慘不忍睹。秦王朝統治期間,百姓始終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怨恨與激憤與日俱增,同時也加速了秦王朝滅亡的步伐。秦始皇統一中國,僅僅維持了15年就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覆滅了。

  • 6 # 曼荷

    秦始皇一生有三大土木工程,他們分別是萬里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

    一、先來說說萬里長城,雖然秦始皇不是歷史上第一個修築長城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但是在歷史上,長城和秦始皇有著很深的聯絡。

    秦始皇把修長城發揮到極致,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他把趙、秦、韓、燕等國的舊長城連成了一線。還擴充了許多部分,形成了長達12,000千里的萬里長城。

    他不僅修築長城,還修建了直道。他的想法是長城可以抵禦北方胡人的入侵,而直到可以使秦國的騎兵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抵達陰山抵擋胡人。

    在今天看來,萬里長城是一項了不起的奇蹟。但在當時,修築長城對蒼生來說,卻是一場巨大的劫難。大秦帝國也因此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二、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的標誌性宮殿。

    這座宮殿匯聚了當時秦始皇統一的六國的建築文化。可見這六國的宮殿合集,規模不是一般的巨集大。

    秦始皇為了建阿房宮,不惜動用70萬人。只可惜阿房宮最後沒有建造完工。秦始皇在阿房宮開建二年之後駕崩,秦二世把修建阿房宮的70萬民工和犯人,調往驪山修建秦始皇陵,阿房宮就此擱淺。

    關於最後阿房宮被項羽燒燬,這裡要說明一下。史書沒有記載是誰燒的阿房宮。唐代詩人杜牧寫了著名的《阿房宮賦》,讓人認定是項羽燒了阿房宮。實際上至今沒有正史記載項羽是否燒了阿房宮。

    雖然項羽殺進了咸陽,燒燬了秦皇宮,但有史學家認為他燒的是咸陽宮,並非阿房宮,也有人認為項羽燒咸陽宮時連阿房宮一起燒燬了。

    直至1956年後,新中國的考古人員對阿房宮和咸陽宮進行了考古研究,在二阿房宮的遺址下方,並沒有發現焦土痕跡。反而在咸陽宮的遺址下方發現了大量的火焚遺蹟。

    這就足以證明項羽燒燬的並非阿房宮,也證明阿房宮沒有被燒過。不僅沒有被人燒過,在漢武帝時期,阿龐宮還被改造成了上林苑!

    三、秦始皇陵。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在他13歲的時候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總設計師就是李斯。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這個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墓耗時長達39年之久。整個臨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陳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據史料記載,皇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珍異寶,皇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大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坑。

    秦始皇想常年四處征戰,自然也想到將來到了地下也會戰爭不斷。但又不能讓活的士兵來殉葬,所以他發明了兵馬俑,用陶土做成士兵的模樣,與他一起葬在地下,為他征戰四方。如今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7 # 愛久69

    秦始皇陵。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始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園營建工程就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的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但秦始皇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這是秦始皇的一點改進。陵園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臨死際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初期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模和基本格局。中期階段。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最多72萬囚徒來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最後階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歷時3年多,這一階段主要是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任務。在這一階段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秦帝國危在旦夕時。此時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當即准奏,命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起義軍,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 8 # 奮鬥者無畏

    秦始皇作為大一統下的第一位皇帝,一生譭譽參半。千年來,對秦始皇苛政、焚書坑儒的謾罵從未間斷,但對於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也無人能夠抹殺。

    秦始皇的一生功績絕不止三件,他結束戰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廢分封,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抵禦匈奴,修築萬里長城;確立皇帝制等等。

    秦始皇功業眾多,那麼他一生最值得稱頌的三大功勞是什麼呢?野史君認為,一為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二為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三為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將地方治理權收歸中央,這是秦朝的一大創舉。秦朝以前,周天子推行的是分封制,將天下分成若干個小國,分封諸侯治理。周天子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通過任命諸侯治理全國,實際上,是將地方治理權給了諸侯,一旦諸侯國做大,便會威脅周天子的統治。

    周朝立國八百年,但實際上由周天子掌權的時間不過二百年,其餘六百年則是諸侯紛爭。秦始皇鑑於分封制的弊端,在統一全國後便推行郡縣制,由皇帝任命郡縣長官治理地方。郡縣長官要定期向皇帝述職,定期進行升遷調動,這樣一來,對全國的治理權就掌握在了中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對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起到促進作用。

    郡縣制並非秦始皇首創,商鞅變法便開始推行縣制,更早的春秋時期,楚國、晉國也先後嘗試過推行縣制,但最終將郡縣制推行到全國的確是秦始皇,並影響至今。

    除郡縣制外,秦始皇還確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作為中央集權的象徵延續了兩千多年。秦以後的中國,若要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必定要走上稱帝之路,這無疑是秦始皇的貢獻。

    秦末天下大亂,項羽推行的是周天子的分封制,最終以失敗告終,而劉邦稱皇帝,推行郡縣制,確立了漢朝四百年江山。

    郡縣制和皇帝制造就了中央集權的政府,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這是秦始皇一大功績。

    其二,統一度量衡和文字。

    國家的統一必須有文化和制度的統一做保障,從這一點而言,秦始皇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件。

    秦始皇之前的中國四分五裂,各個國家各自為政,文化、制度不盡相同。一個商人從今天的河北到湖北做生意,他會遇到諸多麻煩,首先,兩國的貨幣不同,需要兌換;其次,兩國文字不同,需要翻譯;再者,兩國的度量衡不同,需要換算。此外,戰國時,戰爭不斷,各國的車轅長短不同,道路寬窄也不同,為的是防止戰爭時,別國駕車長驅直入。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著手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這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個國家只有有了統一的文化和制度才會有共同的價值觀、認同感。從這一點上來說,秦始皇對中國文化和制度的統一也做出了貢獻。

    君不見,印度在歷史上遺留下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對文化和制度缺乏認同,造成今天的混亂局面。

    其三,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不是第一個修長城的,也不是最後一個修長城,今天我們所見的長城也非秦長城,而是明長城,但秦始皇卻是第一個在中國北疆修築延綿萬里城牆的人,這道城牆從那時起,屹立了數千年,至今不倒。

    萬里長城的意義在於將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阻隔開來,使得華夏文明有了一道防線。中國北方屢屢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萬里長城則起到了保衛國土的作用。

    誠然,漢武帝遠征匈奴也是解決北方邊患的措施,但它卻耗費了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漢武帝之後,漢朝也不得不學秦始皇修築長城。

    綜上所述是秦始皇的三大功績,秦朝短命,但這不代表秦朝沒有貢獻。不要忘了,漢承秦制,若是你覺得漢朝有偉大之處,那你就必須要承認秦始皇所訂下制度的偉大。

  • 9 # 凝落浮生

    阿房宮!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

    阿房宮址的集中區,北起新軍寨、後圍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南北縱長5千米;東以皁河為界,西迄長安縣小蘇村、紀陽村,橫寬3千米,總共佔地約15平方千米,其間有建築與湖泊遺蹟穿插分佈。不同形狀的建築群重重疊疊,在三橋鎮南仍有20餘處。

    1956年,阿房宮遺址被陝西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03月04日,阿房宮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阿房宮遺址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蹟。

    也是秦始皇所做三大偉大工程之一。

  • 10 # 沙漠梭梭柴

    秦始皇一生三大土木工程,長城,阿房宮,另一個就是秦始皇陵墓。

    一,長城 在秦朝未統一之前戰國時期,北方匈奴常常南下入侵中原地區,當時的秦、趙、燕三國都分別修築了各自的長城來抵禦匈奴侵襲。但三條長城互不連結,各自為陣。公元前222年,匈奴已佔領了趙國的河套地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公元前215年,在河套地區,秦朝大將蒙恬率領秦軍,大敗匈奴騎兵一舉拿下了河套地區。同時秦始皇將原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重新加固連線,成為了歷史上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二,阿房宮 是秦始皇完成中華統一的標誌性建築,考古發掘表明,阿房宮是一個超大的建築群,包含兩大建築群,一是前殿建築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築群,阿房宮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和其部分附屬建築“阿城”,直到秦帝國滅亡,阿房宮也沒有完全建成。

    三,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非常龐大,包括陪葬群、墓葬群。準確的來說包括兵馬俑博物館就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俑坑。兵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戰車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俯看俑坑整體氣勢雄偉,勢不可擋。秦始皇墓葬一直沒有繼續挖掘很重要的原因是現今技術受限還沒能達到完全保護。而且傳說很多,有說水銀含量嚴重超標,陵墓裡機關重重等等,以及對開發導致地宮珍寶損害等多重考慮。個人認為也還是不要挖掘的好,讓這些寶貴的歷史財富留給子孫後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晚舟被繼續扣押,會不會被引渡到美國?真的被引渡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