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孩子打人、抓臉、扔東西等行為,並不一定都是攻擊性行為——這些反常行為的背後,往往反映出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發展出來的新需求。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反常行為呢?其實,原因是不同的。
2. 觀察和探索
3. 練習新的技能
4. 引起家長注意
5. 自我意識的發展
既然孩子的這些反常行為背後,隱含著其身體發展的合理需求,那麼我們需要去了解並滿足合理的需求。
例如孩子可能喜歡尖叫。如果孩子的尖叫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那麼家長就要在孩子還沒有尖叫時注意觀察並回應他的需求。
2. 引導和限制
我在很早以前就一直提到,家長可以儘量尋找令孩子和大人都能滿意的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如何做呢?這就需要大人加以引導和限制。
有一個媽媽,她家孩子特別用鐵勺喜歡敲不鏽鋼製品,一直敲到幼兒園畢業;她覺得能容忍,所以不加干涉,這就是她家的兩全其美方案(周圍鄰居白天大多不在家,也能容忍)。然而,如果喜靜的家長,一定難以忍受,那麼就需要尋找其他解決方案。
重點是,如何既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讓家長感到難受。
3. 提醒和賞罰
有時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造成傷害的。那麼,此時可以採取提醒及賞罰並重的激勵措施,來限制和規範孩子的行為。儘管萌媽一直堅持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溫柔而堅定」,但涉及到原則性問題,在第一次發現時就需要嚴肅地制止,申明厲害,並且反覆鞏固。
打人、抓臉、扔東西、尖叫等行為,都曾在1歲的小萌身上出現過,甚至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反覆出現。我們反覆地糾正和改善這些反常行為,也付出了巨大的、持續的努力。
寶寶開始有意識抓東西,這個癖好就隨之而來了,哈哈哈……我家老二也一樣。
一般孩子都喜歡抓頭髮、抽紙巾+抓破自己的面板,比玩具更愛。
實際上,孩子打人、抓臉、扔東西等行為,並不一定都是攻擊性行為——這些反常行為的背後,往往反映出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所發展出來的新需求。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反常行為呢?其實,原因是不同的。
滿足生理需求2. 觀察和探索
3. 練習新的技能
4. 引起家長注意
5. 自我意識的發展
滿足合理需求既然孩子的這些反常行為背後,隱含著其身體發展的合理需求,那麼我們需要去了解並滿足合理的需求。
例如孩子可能喜歡尖叫。如果孩子的尖叫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那麼家長就要在孩子還沒有尖叫時注意觀察並回應他的需求。
小萌也有過幾段尖叫期。第一段尖叫期發生在他6個月時,一有事就超高音地尖叫。這時,離他最近的人會把他抱到門外,告訴他,在門外尖叫是可以的,但是在別的地方就不能尖叫。半個月時間,小萌的尖叫改過來了。第二段尖叫期發生在小萌11個月時,一有求之不得的東西,他就會尖叫,以此來換取家中老人心軟和許可。在離開老家回到北京後,我和萌爸達成了同盟,在小萌尖叫時,我們也開心地小聲叫,讓他意識到:尖叫只會讓爸媽變得更開心。這次花了一個星期就糾正過來了。第三段尖叫期發生在小萌13個月時,只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哭得快喘不過氣來。這時,我們通常先抱住他,輕拍背部,安撫他的情緒;同時,萌爸會三番五次地告訴小萌:「你需要告訴爸爸媽媽,你想要什麼,爸爸媽媽才能給你。你尖叫是沒有用的,因為即使尖叫了,爸爸媽媽也不清楚你想要什麼。」在小萌表達需求以後,我們會和他商量出雙方都滿意的替代方案(例如「今天不能再喝酸奶啦,但是媽媽可以給你一顆草莓好嗎?」,或者「媽媽知道你還不想睡覺對吧,所以現在媽媽讓你睡覺你不開心。沒關係,你哭吧。媽媽陪著你。一會兒媽媽給你講你最喜歡的故事好嗎?講完以後咱們就睡覺,等睡醒了媽媽給你吃葡萄好嗎?」),讓他了解「喔,原來還能這樣解決問題啊」。這一階段小萌已發展出自我意識,我們花了快三個月的時間才徹底根治了他尖叫的行為。2. 引導和限制
我在很早以前就一直提到,家長可以儘量尋找令孩子和大人都能滿意的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如何做呢?這就需要大人加以引導和限制。
有一個媽媽,她家孩子特別用鐵勺喜歡敲不鏽鋼製品,一直敲到幼兒園畢業;她覺得能容忍,所以不加干涉,這就是她家的兩全其美方案(周圍鄰居白天大多不在家,也能容忍)。然而,如果喜靜的家長,一定難以忍受,那麼就需要尋找其他解決方案。
重點是,如何既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讓家長感到難受。
小萌一歲左右非常喜歡亂扔東西,這時萌媽就拿出一疊過期的卡片和一個盆子來,鼓勵他將各種不同的卡片扔到盆子裡去。這樣即滿足了他喜歡扔東西的需求,又將後果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這個遊戲很快就有了升級版:萌爸會帶著小萌往空箱子裡扔球,從網球、乒乓球到小皮球。這讓小萌意識到這些東西是可以扔的,而其他食物則是不可以扔的。小萌一歲三個月時,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又開始扔東西。這時,我們總是及時地替換給他可以扔的東西;並且允許他將一部分不吃的食物(例如櫻桃核等)扔到垃圾桶裡。現在小萌已經學會了把各種垃圾扔到垃圾桶裡,成為家裡心細手巧的清道夫,並且上次萌媽帶小萌去西單大悅城時,他一定要把休息區幾片別人扔在地上的糖紙撿起來,丟到一旁的垃圾桶裡去。3. 提醒和賞罰
有時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造成傷害的。那麼,此時可以採取提醒及賞罰並重的激勵措施,來限制和規範孩子的行為。儘管萌媽一直堅持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溫柔而堅定」,但涉及到原則性問題,在第一次發現時就需要嚴肅地制止,申明厲害,並且反覆鞏固。
小萌很愛吃各種東西,當然也就對充滿食物的廚房很感興趣。廚房裡佈滿了各種危險的廚具,當然不能讓他進入。- 在他第一次試圖進入的時候,我們就會清楚地說明,並讓他注意看廚房入口出不同圖案的地磚- 每一次,他只要乖乖呆在廚房門口,我從廚房出來時都會給他一小塊食物作為獎勵- 當他進入廚房時,我都會在語言上重複「不能進廚房」的相關說明,並及時地將他抱出來。- 同時,這是我們全家所達成的共識,不能因為廚房裡是爸爸或者別人,就可以進入。打人、抓臉、扔東西、尖叫等行為,都曾在1歲的小萌身上出現過,甚至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反覆出現。我們反覆地糾正和改善這些反常行為,也付出了巨大的、持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