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從理科生轉變為美術生的心理準備
講明是搞設計,怎麼可能不畫圖……國內的所有建築學專業都是要求加試素描的,雖然聽說這些加試也不是很難,就算沒有畫畫基礎報個班1個月速成一下也基本能過,但要是真沒有一點基礎,會十分辛苦。人家3小時1張圖,你畫3天…人家還要比你畫的好看…求你的心理陰影面積:)在國外,建築設計很多時候是藝術學院的專業,而不是像國內劃入工科,所以畫畫真的很重要!!!另外,再怎麼說建築設計都是審美和可行性的結合,沒有一點天賦(主要是審美方面的……)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設想你以後的客戶沒由來地就說他覺得這個樣子不好看,要求你改,你難道要跟他講科學道理嗎……
2.學建築設計=走進金錢焚化爐
不是講笑,我姬友1年光是買紙、筆、顏料的錢都夠我活小半年了(本人月花大概2000+),這都不算買各種圖冊、做模型的工具、出去寫生balabala 各種花銷了……
舉個栗子:某天我姬友跟我說她畫一張A2圖紙的成本,紙50+一張(這不是隨便一張水彩紙可以打發的),半盒顏料(老師說:“不要讓我看到你們用瑪麗那麼cheap的顏料”……大家自行腦補價格),至少兩支一次性針管筆(差點的好像都要將近10塊/支)。也就是說1張常規上色的圖紙淨成本怎麼也得100RMB左右。寶寶當時確實有被嚇到……畢竟我還是認真學過5年畫畫的,瑪麗都說不能入眼了簡直(手動再見)這還是說的一次就能畫成的情況,要是你不小心小手一抖,弄花了畫錯了,就得重畫了。遮一遮修一修畫完交上去這種事情想想就好,哪個老師能讓你這麼做他一定不是搞建築的。然後算一下一學期要畫多少張圖,打多少草稿……大家懂的
3.你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都大學了我姬友爸媽肯定也要50歲出頭了,但是這些年沒少聽說她爸媽因為要趕工程,加班熬夜住公司的。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栗子:大約1年半前,姬友的媽媽接了一個工程,當負責人(就是最後簽名負法律責任的那個)加班近3個月,住公司都住了好久,熬夜到3、4點肯定少不了,期間還要出差。唯一讓人羨慕的是專案做完之後個人收入150w(我當時深刻理解到什麼叫爸媽的血汗錢……)。姬友媽媽怎麼都是熬出頭的建築師了,一把年紀還要這麼拼,建築屍年輕時候的日子大家自行腦補。我同學也講過不止一個身體熬不住退學重考或者轉專業的例子了,她也熬了無數日夜去畫圖、改圖、做方案。國外的建築設計專業會不會這麼辛苦我不知道,但絕對不可能很輕鬆。
好像說得學建築或者當建築屍很苦逼(確實不容易……),但就澳洲來看,建築設計是很值得讀的專業。首先,澳洲好大學的建築設計專業都不錯;其次,在技術移民中,建築師是比較好成功申請移民的,收入也很可觀;最後,就算再不濟移民不成,回國也是很有前途和錢途的(就是很辛苦……)。相關內容有肯定有知乎大神講解過,可自行查詢。
然後我們再來看傳媒~
1.傳媒這個領域牽涉到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差異帶來的鴻溝,這不是大學幾年可以跨越的
亞裔的三觀和傳統意義上的老外是有區別的,有時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會有很大的出入。試想你是一個記者,面對“一個大學生自制洗衣車,為流浪漢提供洗衣服務”這樣的事件(澳洲一個真實的事件)你會如何評價呢?我猜大多數亞裔孩紙的想法可能兜兜轉轉就會到政府、國家、家庭、社會保障這幾個方面,然而從社會保障(本人就是學相關專業的……)的角度來看,本土的傳媒人是不太會提這幾個方面的。澳洲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方面應該跟英國爸爸比較接近,在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中屬於盎格魯薩克遜模式,即去商品化水平低,福利和保障的內容更多以商品形式呈現,而非政府/國家全面支付提供或排程,強調個人在社會保障中承擔更多責任。但是,在衡量東方(主要就是亞洲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時,標準則卻是去家庭化,即減輕家庭負擔和成員對家庭的依賴,以獲得個人獨立(其實就是意味著政府需要承擔更多責任)。人家的認知裡面國家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少作為或不作為是可以接受的,而亞裔的孩紙們在沒有清楚瞭解的情況下是很難接受並認同這樣的情況的,於是就很可能憑自己慣有的想法,最後產出一篇肥豬流的新聞報道……總編難道要來跟你深度交流一下再讓你改稿嗎?顯然太麻煩了,他幹嘛不直接要個本地人來做呢?
2.傳媒對語言的要求較高
傳媒說到底還是文字遊戲,語言功底不紮實是沒辦法搞好的。道理很簡單:亞裔有很大一部分母語都不是英語,錯誤和奇怪的用法還是會不時冒出來的,而傳媒人鬧笑話真的丟不起這個人……所以語言不過硬(我猜得雅思8以上),傳媒要慎選。
1.做好從理科生轉變為美術生的心理準備
講明是搞設計,怎麼可能不畫圖……國內的所有建築學專業都是要求加試素描的,雖然聽說這些加試也不是很難,就算沒有畫畫基礎報個班1個月速成一下也基本能過,但要是真沒有一點基礎,會十分辛苦。人家3小時1張圖,你畫3天…人家還要比你畫的好看…求你的心理陰影面積:)在國外,建築設計很多時候是藝術學院的專業,而不是像國內劃入工科,所以畫畫真的很重要!!!另外,再怎麼說建築設計都是審美和可行性的結合,沒有一點天賦(主要是審美方面的……)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設想你以後的客戶沒由來地就說他覺得這個樣子不好看,要求你改,你難道要跟他講科學道理嗎……
2.學建築設計=走進金錢焚化爐
不是講笑,我姬友1年光是買紙、筆、顏料的錢都夠我活小半年了(本人月花大概2000+),這都不算買各種圖冊、做模型的工具、出去寫生balabala 各種花銷了……
舉個栗子:某天我姬友跟我說她畫一張A2圖紙的成本,紙50+一張(這不是隨便一張水彩紙可以打發的),半盒顏料(老師說:“不要讓我看到你們用瑪麗那麼cheap的顏料”……大家自行腦補價格),至少兩支一次性針管筆(差點的好像都要將近10塊/支)。也就是說1張常規上色的圖紙淨成本怎麼也得100RMB左右。寶寶當時確實有被嚇到……畢竟我還是認真學過5年畫畫的,瑪麗都說不能入眼了簡直(手動再見)這還是說的一次就能畫成的情況,要是你不小心小手一抖,弄花了畫錯了,就得重畫了。遮一遮修一修畫完交上去這種事情想想就好,哪個老師能讓你這麼做他一定不是搞建築的。然後算一下一學期要畫多少張圖,打多少草稿……大家懂的
3.你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都大學了我姬友爸媽肯定也要50歲出頭了,但是這些年沒少聽說她爸媽因為要趕工程,加班熬夜住公司的。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栗子:大約1年半前,姬友的媽媽接了一個工程,當負責人(就是最後簽名負法律責任的那個)加班近3個月,住公司都住了好久,熬夜到3、4點肯定少不了,期間還要出差。唯一讓人羨慕的是專案做完之後個人收入150w(我當時深刻理解到什麼叫爸媽的血汗錢……)。姬友媽媽怎麼都是熬出頭的建築師了,一把年紀還要這麼拼,建築屍年輕時候的日子大家自行腦補。我同學也講過不止一個身體熬不住退學重考或者轉專業的例子了,她也熬了無數日夜去畫圖、改圖、做方案。國外的建築設計專業會不會這麼辛苦我不知道,但絕對不可能很輕鬆。
好像說得學建築或者當建築屍很苦逼(確實不容易……),但就澳洲來看,建築設計是很值得讀的專業。首先,澳洲好大學的建築設計專業都不錯;其次,在技術移民中,建築師是比較好成功申請移民的,收入也很可觀;最後,就算再不濟移民不成,回國也是很有前途和錢途的(就是很辛苦……)。相關內容有肯定有知乎大神講解過,可自行查詢。
然後我們再來看傳媒~
1.傳媒這個領域牽涉到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差異帶來的鴻溝,這不是大學幾年可以跨越的
亞裔的三觀和傳統意義上的老外是有區別的,有時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會有很大的出入。試想你是一個記者,面對“一個大學生自制洗衣車,為流浪漢提供洗衣服務”這樣的事件(澳洲一個真實的事件)你會如何評價呢?我猜大多數亞裔孩紙的想法可能兜兜轉轉就會到政府、國家、家庭、社會保障這幾個方面,然而從社會保障(本人就是學相關專業的……)的角度來看,本土的傳媒人是不太會提這幾個方面的。澳洲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方面應該跟英國爸爸比較接近,在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中屬於盎格魯薩克遜模式,即去商品化水平低,福利和保障的內容更多以商品形式呈現,而非政府/國家全面支付提供或排程,強調個人在社會保障中承擔更多責任。但是,在衡量東方(主要就是亞洲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時,標準則卻是去家庭化,即減輕家庭負擔和成員對家庭的依賴,以獲得個人獨立(其實就是意味著政府需要承擔更多責任)。人家的認知裡面國家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少作為或不作為是可以接受的,而亞裔的孩紙們在沒有清楚瞭解的情況下是很難接受並認同這樣的情況的,於是就很可能憑自己慣有的想法,最後產出一篇肥豬流的新聞報道……總編難道要來跟你深度交流一下再讓你改稿嗎?顯然太麻煩了,他幹嘛不直接要個本地人來做呢?
2.傳媒對語言的要求較高
傳媒說到底還是文字遊戲,語言功底不紮實是沒辦法搞好的。道理很簡單:亞裔有很大一部分母語都不是英語,錯誤和奇怪的用法還是會不時冒出來的,而傳媒人鬧笑話真的丟不起這個人……所以語言不過硬(我猜得雅思8以上),傳媒要慎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