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flydacing

    這個個人認為應該去,因為這個是孩子對家長說的心底話,是希望家長能夠聽進去的,能夠改正的,如果只是電視上看看,那也只會笑笑了事。以後該怎樣還是怎樣,也不是說去了一定會改,但是效果肯定好很多,也表明家長肯直面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沒看過的可以看看。

  • 2 # 弟古666

    家長應該去,瞭解孩子們的心理的想法。聽聽他們的心聲,鼓勵孩子們積極的向上,支援他們的夢想。不能讓沉默埋葬放飛的翅膀。

  • 3 # 隨意看淡

    《少年說》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第四季了,作為一檔青少年健康成長心理釋放表述節目,站在學校的天台上,向樓下的師生和家人喊出心裡的故事。

    一開始播出的時候,有些人會問,節目為什麼要安排在大庭廣眾下進行心理釋放,為什麼不安排在湖邊?房間?或者一個固定的空間裡?其實這就是華人的一種傳統習慣導致的,華人大多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好好學習、要“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可是沒有人告訴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當吃到苦之後,要如何消化?

    我為《少年說》裡面敢勇敢站上去的孩子鼓掌,因為我們習慣了害羞。

    當他們對朋友、同學大聲喊話時,我羨慕他們的友情,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關係,沒有血緣支撐起來的親人關係,我們相識的時候,我不在意你的家世、不瞭解你的未來,但我想認識你,因為我們註定了要成為知己、閨蜜、兄弟。

    當他們對老師大聲喊話的時候,我慶幸他們的幸運,能成為朋友一樣的老師對於他們來說是筆財富,她可以在學習、生活中指引一條道路,那條道路不一定通往成功,但道路上的石頭、陷阱,老師都為你做好了標記。

    當他們對父母大聲喊話時,我為他們的每一句話感到心疼。有些父母可能會透過這個小小的舉動有所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但大多數父母總是抱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反駁了回去。我看著孩子站在上面,一臉的無奈和早知結果的臉色,父母與孩子溝通之間的路怎麼那麼遙遠,一直無法共鳴嗎?

    還有“隱形式父母”是我最難過的喊話,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隱形”,孩子渴望陪伴卻總是求而不得。18歲成年,牙牙學語、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自己吃飯。。。做父母的總是要錯失和遺憾很多,當父母閒下來的時候,孩子已長大,要去廣闊的天空飛翔。於是兩條線交匯後又再次分開,下次交匯是何時呢?

    我看《爸爸去哪兒》,裡面杜江給他兒子嗯哼的一封信,當杜江讀那封信的時候,已經成年工作的我,聽著心跟著抽動了一下,我一直記得那封信,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要讀給他聽: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

    這是我的固執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

    我愛你,僅此而已

  • 4 # 劇劇有聲

    應該去。

    因為父母才是真正的聽眾,不去現場怎麼聽?就算在家看直播回放,沒有現場的效果,怎能會有深深的感觸!

  • 5 # 成都人在溫州一班張偉

    應該去,現在家長和子女在現中國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兩地分居,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缺少很多的責任心,和自我修補能力,!

  • 6 # 藍二哥哥wifi

    應該去

    《少年說》直接把親子溝通場景放到了室外、放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孩子直接吐露心聲,幫家長克服溝通障礙,直面孩子的需求。

    (天台上是喊話的學生,臺下是家長和同學)

    在這樣露天的節目現場,上臺“吐槽”的孩子大都會毫不羞澀地表達自我,喊出他們對家長的期望。

    在孩子上臺發表完“吐槽”之後,家長需要明確而快速地作出迴應,這一過程大概只需兩分鐘。

    雖然,這兩分鐘對於解決孩子內心深處積累的困惑和與家長的矛盾並不太足夠。

    但是,對於日常缺乏親子溝通的中國家庭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坦誠相待的兩分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張國榮,梅豔芳跟黃家駒這三位外,娛樂圈還有誰的去世讓你感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