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觀道人12345
-
2 # 經霜紅葉Cbq
生子當如孫仲謀,坐斷東南戰未休!
《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創作思想是尊劉抑曹的,對於吳國孫氏政權有些出彩的人物或事蹟,也採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情節,本是孫堅的功績,“單刀赴會”是魯肅的作為;無中生有的,如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呂蒙被關羽魂靈索命驚嚇得病遂亡……等等,都屬於小說“七實三虛”中“三虛”的範疇。
有關孫權的描寫素材,《三國演義》基本採取了《三國志》對其所有的正面記載。並且著力突出了孫權繼承“父兄之餘烈”,廣納賢才,鞏固基礎,根據吳國利益,有理、有利、有節地與曹劉既聯合又對峙的全部政治、軍事、外交策略。
小說首先寫到他透過周瑜引薦、重用魯肅,“與之談論,終日不倦”,並且借與之“同榻抵足而臥”的機會,推心置腹向其吐露“思為桓、文之事”的心事,做到虛心求教。得到了魯肅不亞於諸葛亮《隆中對》的開國謀略指點:“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終孫權之世,東吳始終貫徹這一國策。孫權先後依次重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任都督,都是當時的傑出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才能和特長。與此同步,透過一系列政治、軍事的縱橫捭闔手段和實際鬥爭,有力地鞏固了吳國與魏蜀三分天下的強勢地位。
到蜀、吳因荊州得失,關羽之死發生彞陵之戰,孫吳權衡利弊向曹魏奉表稱臣。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當曹丕問到孫權派出的使臣中大夫趙諮,“吳侯乃何如主也”時,趙諮回答:“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認為“褒獎太甚”,趙諮則進一步解釋併發揮道:“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而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這裡邊,除了“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是面對魏主時的外交辭令外,其他五條應該說都是客觀的評價。也算是對“坐斷東南戰未休”孫權大半生的正確總結。
歷史上真實的孫權是個人格分裂的割據政權君主,前半生大體如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晚年卻猜忌多疑,果於殺戮,還有一般君主寵信後宮而愛屋及烏的毛病。因此疏遠冷落太子孫和,寵信次子魯王孫霸。家庭,宮庭,朝廷因此而分裂為兩股勢力,包括出嫁的女兒全公主、魯班公主等都摻和進來……孫權在猜忌多疑的心理支配下,甚至因此而逼死功臣兼重臣陸遜……朝野為之噤聲。他又放縱、重用奸臣呂壹監視朝臣,搞得怨聲載道,人情洶洶。孫家王室最終廢掉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另立少子孫亮,幼主在位,差一點被宗室權臣孫峻、孫綝先後奪國篡位……究其起始原因,都與孫權老年昏聵有關。最後,矯枉過正,意在立長強化君權,卻讓廢太子孫和之子,即孫權的孫子之一孫皓上位,是史上出名的暴君,喜怒無常,虐殺宮人、朝臣,極其殘忍,剝人之面,鑿人之眼,鋸人之頭或手足……無所不用其極。個人淺見以為,從自然人、生物學的角度考慮,這應該有孫權的遺傳因子在作怪。
當然,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基本隱去了孫權老年的負面形象,展現於讀者面前的孫權,主要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據英雄形象。
-
3 # 小牛愛影片
孫權德才兼備,善於用人,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長,代行奉義校尉,先後兩次出兵鎮扶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親率大軍徵黃祖,奪得江陵,後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由此可以看出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備的英雄,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孫權還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屯田制,擴大屯田面積,興修水利等一些富國強民的舉措。雖說孫權後期年老昏庸,但畢竟功大於過,使東吳發展到鼎盛。
-
4 # 桃子情感語錄
孫權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東吳的建立者。前期的孫權,備受各方豪傑的推崇,周瑜曾贊他擁有“神武之才。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的讚歎。按照歷史描述早起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作為上位者除了擁有深謀遠慮外,還能審時度勢,下聽臣辯,極具君王之才。
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言行舉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極度敏感、猜疑成性,並十分容易產生焦慮和妄想,由此他越來越獨斷專權,使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誤信公孫淵、又好神仙術,先後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賜死了四子魯王孫霸,這些都與早期的他有天壤之別。
回覆列表
人都說三國英雄是劉備,奸雄是曹操,孫權則是梟雄,即類似於貓頭鷹一樣兇猛的鳥,屬臉厚心黑之人!介於劉備和曹操之間!劉備臉“厚”,曹操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