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真相

    控制不住自已的激動(眼發酸),受不了嘮叨(拉家常),自已生活狀態的好壞(父母希望你過的很好)二,少打電話。

  • 2 # 亓小魚

    現在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很多就是跟風或者說是做給自己的內心和別人看的。其實曾經的我也是這樣,那個年代用QQ,我在外地工作,每次大小節日我都會在qq上發一些問候。但是媽媽從不用QQ,我卻還是在發,當然同時我也會給媽媽打個電話或者是發條手機簡訊。

  • 3 # 我是小米醬

    我想您表達的應該是這兩點

    1.父母不會上網

    2.孩子們網上孝順現實卻不關心父母

    其實這種現象也分兩種情況的:

    這些人的父母不一定不會上網。

    有時候我們總是會被自己腦海裡猜測的想法支配,您覺得這些人的父母不會上網,事實上現在有很多老年人也在玩微信了,拿我舉例,我的父親經常用微信跟我們交流,逢年過節,在朋友圈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關心,父母還會給我們點贊,我們也會單獨再跟父母說一句,其樂融融。並沒有像您猜測的那樣是假孝順。

    父母真的不會上網,網上孝子氾濫。

    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從眾心理”,看到別人發,我也發,這樣在別人眼裡我還是個乖孩子,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至於沒有關心父母,現在是很多年輕人忽略掉的事情,畢竟網上孝子動動手幾分鐘就夠了,打電話關心又得聽父母嘮叨,關係不好的又要吵一架,不如跟風發個動態算了。

    其實我還是偏向於第一種的,發自內心的去關心父母,同時父母跟自己也有一個渠道的溝通,不像以前一樣冷冰冰的只有回家才能說話。

  • 4 # 高顏值美食

    偽孝順,做給大家看,越不孝順的人,越想讓人感覺自己孝順,俗話說得好,越沒什麼越炫耀什麼。有發朋友圈的時間都能給母親打兩個電話了,有抽菸喝酒的錢,哪怕少吃一頓燒烤,給父母買點東西,其實大家想想,父母省吃儉用,我們吃過的菜父母並沒有吃過,甚至我們在飯店點的菜在父母眼裡這些錢不如給孩子,我們都應該反省反省吧,這!就是父母對我們當兒女的態度,絕對的偉大,任何人代替不了這份對孩子的情感,所以我們少浪一次,少得瑟一次,孝順孝順父母。

  • 5 # 紛紛擾擾這世道

    這種祝福根本不是寫給父母看的,而是寫給朋友圈兒裡的朋友看的,這種人一般是比較喜歡作秀的,比較喜歡刷存在感的人,不光是母親節的時候發祝福母親的朋友圈兒,在任何節日都會發關於節日的朋友圈兒的,就是圖個跟風。所以一般這種人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感都不高,也對父母親孝順不到哪兒去,所以這種行為真的讓人很厭煩。

  • 6 # 小米拉

    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溝通方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打破了延續了上千年的社交方式,不需要彼此見面就能互通有無,瞭解對方的近況,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進步,可是對於有些感情,尤其是親情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

    這種人藉助於社交平臺刷存在感,刷孝心,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很有愛心,很有孝心的好孩子,他們這樣做無非是做給別人看的,他們的父母卻沒有從中得到一丁點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是虛偽的表現。

    的確,由於社會的種種壓力,很多年輕人離家在外,不能經常在父母身邊,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但是這並不是子女逃避對父母盡孝的藉口。

    親情是不能被替代的,如果你愛自己的父母,就要當面告訴他們,讓他們能夠真切的體會到你的關心,就像我們小時候我們父母關心我們那樣,體現在實處,而不是在網路上釋出那些並不為父母所知的煽情的話語。

    愛就要大聲說出來,讓他們聽的到,感受的到,只有這樣親情才能維繫,家庭的關係還能融洽。

    因此奉勸那些在社交平臺上釋出父母看不見的祝福的人們,不要再做這種無聊的事情了,常回家看看,給父母打個電話,對父母問聲好,報個平安,比什麼都實在。

  • 7 # 手機使用者6685518225

    先不說心態 如果當今社會不會上網 那本身就是不但遠離社會 更是自願遠離子女 我媽現在98歲 依然獨立居住 平時由保姆照顧 與子女的交流每天都是靠上網

  • 8 # 葉志良8

    這些人都不是真的孝順父母,只是發出來讓其他人看,認為他是孝子,真正的孝順父母,是常回家看看,經常打電話回家!

  • 9 # 有朋來之遠方的客人

    時代進步了。現在的社會只有表面文章做好,就可以了,回到父母家,拳頭報久母恩。再出幾個大洋買通司法局和電視臺做個影片。父母有苦說出來人家也不會信。網路上。國家扣威媒體上大喊孝敬父母。以前那有這麼多打罵父母。人雖有愚孝和智孝之分。可司法也有金錢買下改寫之事。這時代。真的搞不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性格的人更適合參加教師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