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分鐘讀書
-
2 # 一匹小老鼠
我有一個獨特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效率是常規辦法的三到五倍,可助你出類拔萃,登峰造極,無以倫比,過五關斬六將,衝出重圍,問鼎名校。
先看一下傳統方法一一齊頭並進。一般人在學習時,喜歡齊頭並進,數理化語文英語,每天都來,把時間幾乎均分,這種計劃的本質是把“時間耗完"。我曾經也這樣幹過,比如把今天的四個小時晚自習時間分成兩部分,第一個部分計劃學數學,第二個部分計劃學英語。當到了學數學時間時,往往還不知道要具體學什麼內容,左一翻右一翻,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沒找到可學內容呢?看似按計劃進行,其實毫無意義,只是耗時間。
再看一下另一種方法一一獨個擊破。比如你的數學是弱項,則可計劃當前的學習任務是提升數學,內容為本學期對應的全部數學內容,包括還沒講授的,學習方式包括熟讀課文,做完課本上所有配套習題,再加一套同步教輔練習。集中全部機動時間,專攻一門,中學生一般二到三週可完成單門學科一學期的全部內容,每經過一遍就可把弱勢學科提升到班級名列前茅。然後再選一弱勢學科,如此往復,你就會成功。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時間,以快速提升短腿為目的,與齊頭並進方法完全不同。
我以前用方法一,初中成績滑到年級墊底,差點被學校勸退,後來改成方法二,六個月逆襲到年級前十,並在後來的高考中,分數達到了清北錄取線。
-
3 # 一儒語文
語文讀書方法很重要,這三種精讀法,很多老師卻沒有教給學生
一位成功人士總結道:“每個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確,這個時代,閱讀很重要,相信沒有家長質疑。如果您還不清楚,建議您把崔利斯《朗讀手冊》完整的看一遍。如果您的孩子還不喜歡閱讀,您會發現,隨著年級的增長,他在學習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等他步入社會後,和愛讀書的人相比,他的人生之路將會更加艱難。本文不討論閱讀的重要性,我們主要針對讀書方法展開探討。
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六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在讀書問題上,2011年新課標已經明確規定了中小學生的閱讀方面的要求。但是怎麼讀,具體有哪些好方法,課標沒有詳細說。讀書方法很重要,但很多人一直認為讀書方法是自悟的,沒法傳授。很多老師也不知道怎麼教,很多孩子當然也不知道。在讀書方法上,家長問得最多是以下三個問題,在此給大家做一些解答。
一、喜歡讀書,卻不喜歡讀名著如今,學校都非常重視課外讀書,一些重視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課外書少則上百本,多則上千。但是家長和學校老師買的書,很多孩子不喜歡看。孩子愛看的書是暢銷書或是通俗讀物。最受孩子歡迎的是楊紅櫻系列,卡通漫畫系列,探險玄幻系列。如《米小圈》《爆笑校園》《尋寶記》《查理九世》等。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讀名著,常看一些無聊的書很生氣。其實大可不必,閱讀閒書同沉迷手機看電視相比,閱讀閒書,更有利於身心健康,也能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看閒書,其實是孩子本能的一種精神需求,這種精神需求不分大人和小孩。同名著相比,這些通俗讀物,更接近他們的理解能力,更能給他們帶來滿足感,因此他們才愛不釋手。而名著,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孩子是很難走進的。因此從通俗讀物過渡到名著,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且這個階段是不可跨越的。想跨越這個階段,既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還需要孩子閱讀能力的自我生長。
這正如一個孩子從未去高檔餐廳,他永遠認為路邊攤好吃。一個孩子,他的鑑別能力和品嚐的美食有限,他永遠都覺得肯德基或必勝客是最好的。通俗讀書,就如同洋快餐,他會想盡各種招數來吸引孩子。名著,就是那些高檔餐廳,它無須招攬生意,他的價值就在那裡。因此,如何帶孩子走進這些高檔餐廳,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就顯得很重要。
二、喜歡讀書,卻不願讀第二遍很多家長給孩子購買了很多好書,很多孩子也都看過。我們經常會要求孩子看第二遍,因為看過並不等於掌握,但是孩子似乎沒有這種熱情。
原因一:孩子的好奇心極強,喜歡新奇的東西,喜歡看故事。當他看懂這本書的故事後,這本書已經沒有了樂趣。因此他會換下一本,尋找新的樂趣,尋找新的刺激點。
原因二:孩子的看書方式和大人相同,孩子使用的是右腦照相能力在閱讀,所以閱讀速度極快。也許他講不清看過的內容,但是這些看過的資訊在他的腦海中一定有
留存。
所以我想說:看書,總比不看好。看過,雖然說不出來,並不表示孩子沒有看懂。相信只要是好書,看過,總是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這就如同我們每天一日三頓吃飯,雖然看不出我們身體有什麼變化,但是這些營養一定會變成我們的血肉。
如果你想讓孩子看第二遍,第三遍,你就要讓孩子感受到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樂趣在哪裡,如果沒有樂趣,也沒有考試的壓力,孩子當然不會嘗試,因此,指導孩子看第二遍,也需要方法指導。
三、喜歡讀書,卻不會寫作文很多家長一直認為,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定會寫作文。可這不是一個必然關係。如同喜歡上學的孩子,學習一定好一樣,這樣的邏輯並不成立。喜歡讀書只是寫好作文的前提,也是寫好作文的一個必要條件。想要寫好作文,還有很多因素髮揮作用。
生活中,喜歡讀書的人很多。我們家長很多都喜歡讀書,但是家長中又有多少人會寫作文呢?讀書對寫作究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果你翻閱一下作家的成長經歷,就會發現,他們都非常喜歡看書,他們都看過很多書。這似乎是成為作家的兩個必要條件。
在這裡,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看書會促進寫作呢?因為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重複別人的話,理解別人思想的過程。這種重複,就是一種模仿,人類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學習語言,學習寫作也是如此。
但是模仿的過程,並不是看一遍,就能記住。我們不是掃描器,並沒有這樣的本事。因此反覆閱讀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反覆閱讀才能模範書中的語句。
而這種反覆閱讀,就是精讀的過程。除了模仿,我們還要思考,只是一味模仿,不去思考,沒有加入自己的情感體驗,閱讀能力就無法轉化為寫作能力。這就是看很多書依然也不會寫作的原因。
因此要想把讀書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精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說,會寫作的孩子一定愛讀書,會寫作的孩子一定會精讀。
究竟怎麼讀才有效呢,古今中外,很多讀書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孟子有“自求自得”法,陶淵明有“不求甚解”法,蘇軾有“八面受敵”法,毛澤東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從古到今,名人讀書方法各不相。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在大量的實踐中摸索出的三種比較好操作的讀書方法,我簡稱三大精讀法。
一、批註式閱讀法批註式閱讀,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種閱讀方法。元代學者程瑞禮在《讀書分年日程》一書裡,要求十五歲以前的學童,讀書要自己斷句和加標點,並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歲後讀經書要能用不同顏色的筆加批語和註釋。在他的書院裡唸書的學生都得掌握這項基本功。宋朝著名學者朱熹讀書時就十分喜歡在書上作各種記號,初讀、再讀、三讀都用不同顏色的筆圈點勾畫,他認為這樣能“漸漸向裡尋到那精英處”。
近代的徐特立也說:“不動筆墨不懂讀書”,毛澤東深諳此法。《毛澤東自傳》曾介紹毛澤東一個讀書故事,他曾和朋友借過一本名為《世界英雄豪傑傳》的書,當他還給主人是,書籍像是排版校對一樣,用鉛筆畫滿了圈圈點點,批註內容多達幾萬字。在長沙第一師範五年半的學習中,他在書籍上寫下了不少於100萬字的分析性、獨特觀點的批註。毛主席雖只有師範畢業,也沒有出國進修。可他學識淵博,能指揮千軍萬馬,這和他愛讀書和會讀書有很大的關係。
中學生精讀班學生的批註閱讀
我認為批註式閱讀有三個好處:1、從詞語、句子或段落入手,指導孩子關注書中的細節。2、通過批註培養了孩子認真讀書的習慣。 3、通過批註培養了孩子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校語文老師也教批註式閱讀,這種批註,大部分是批註文學類作品。且要求孩子們按照固定的格式來批註,結果孩子望而生畏,覺得批註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難事。
學校都經常講閱讀理解題,閱讀理解其實也是一種精讀的方法,也算是批註讀書法,但這種閱讀理解只會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批註的目的是培養我們多元的思維方式,但是閱讀理解很多都提供了參考答案,這和批註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所以通過寫閱讀理解題培養孩子批註能力也行不通的。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不會寫作的原因大多是不會讀書,只要會讀,一定會寫。
我認為通過帶領孩子讀名著,寫批註,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就算是小學三年級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能掌握。教會孩子敢寫,才能達到會寫。只有嚐到批註的樂趣,孩子才會堅持去寫。而這種堅持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極大的促進了孩子的寫作能力。
我的標籤式批註讀書法
二、思維導圖閱讀法思維導圖是英中國人託尼博贊發明的一種學習工具,近十年可謂風靡全球。很多大型公司經常教員工用這種方法做頭腦風暴。我們在讀書時期,大提綱、小提綱、結構圖等,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導圖的方法,不過沒有託尼博贊這種系統、完整且高效。
很多家長認識到思維導圖的重要性,花很多錢讓孩子去掌握這種方法,結果孩子還是不會運用。因為思維導圖非常注重實踐性,光懂得理論不去大量練習,是很難體會到思維導圖的妙處。思維導圖的畫法也不能固定,如果固定了方法,思維導圖也就不能稱為思維導圖了。
思維導圖的價值
我認為用思維導圖讀書法有三個好處:1、通過色彩、線條、影象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激發我們右腦的潛能,右腦的高速記憶和創造性思考能力是左腦遠不能及的。2、只有通過梳理,我們才能吸收書本知識,才能弄明白整本書的邏輯關係。通過整理學習內容,我們才能夠從全域性把握整本書的內容。只要孩子能夠畫出思維導圖,就能輕鬆的複述本書的內容。3、通過抓關鍵詞的方式,提升了孩子的歸納能力,總結能力,這些關鍵詞又減輕了我們的記憶壓力,我們當然更容易記住書本內容。
小學生精讀班思維導圖
在教學中,我也非常推崇孩子們用思維導圖來精讀名著。我在指導孩子讀名著時,要求孩子先略讀全書,再用思維導圖做整理,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入手,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一種常用的畫法,當他熟悉這種方法後,就可以自由的繪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價值不僅在語文學科上,其它學科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思維導圖學習法,已成為很多學霸及成功人士必知的一種學習工具。
我的家長讀書課思維導圖
三、寫書評閱讀法對於部分家長們來說,看到這個概念,覺得很難。其實我們經常講的讀後感就是一種書評法。寫讀後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很多孩子在寒暑假都會完成這樣的作業。但是很多人卻不明白,寫讀後感的價值在哪裡。
我認為寫讀後感有三個價值:1、幫助大家整理書本內容,寫讀後感的過程就是再次梳理書本內容的過程,如果你不熟悉書本內容,你一定無從下手。2、寫讀後感的過程,也是啟發我們思考的過程,通過寫讀後感,你就明白了你從這本書中得到了哪些收穫,這本書給您帶來了哪些積極的影響。3、寫讀後感,沒有固定的寫法,讓我們能夠天馬行空的思考,提升了我們的寫作能力,更促進了我們的閱讀能力。
我在講完每一本名著後,都要求孩子們寫一篇讀後感。只要孩子完成了這篇讀後感,這本書一定在他心目中打下一個烙印,而這一個個的烙印,就是他讀過的一本本書,它不僅是提升了孩子的寫作能力,更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影響。
中學生精讀班讀後感作業
一儒老師總結:批註式閱讀、思維導圖法、寫書評法。應當是我們每個讀書人都要掌握的方法。如果說批註式閱讀是從微觀角度解讀,那麼思維導圖便是從巨集觀上的把控。而讀後感二者兼而有之。我們的孩子如果掌握了這三種精讀法,相信他的學習能力一定能大幅提升。相信每個孩子一個學期讀好十本課外書都不是問題。
小學生名著精讀課思維導圖
-
4 # 隨時讀書
跟大家聊聊我一年讀100本書的讀書方法:
目錄索引法序言引入法段落梗概法場景觸發法讀書本無法,仰止書海,每個人都有自己閱讀的風格和習慣,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或獲取知識、或昇華心靈、或尋覓靜謐、或淡定從容。
內容梗概主旨提示寫作目的結構佈局邏輯關係下面給大家拍了一張我剛讀過的一本書的目錄,目錄的具體內容暫且不論(拍攝時為了能看到全貌,所以字就小了一些),就從目錄的結構,我們就能快速的瞭解作者想要在各個部分表達的核心內容,請見下圖:
在這裡,我們仍以我剛讀過的一本書為例,請見下圖。這篇序言的標題是:“輕鬆的學習是無效的”,我們從標題就能看出,這是一本講述如何有效學習的書,那我們接下來就會思考,書中一定會講述科學的學習方式和認知觀念,於是,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始了閱讀,從後續的內容中來尋找我們期望的答案。
這樣的讀書方式,不僅增加了我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而且觸動了我們不斷的思考,對於擴充套件和強化我們的認知邊界非常有效,大家可以借鑑並感受。
三、段落梗概法書的作者也會通過歸納、總結等方式,讓讀著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所以一個段落或者一個主題,會有核心內容的提煉,我們可以通過抓取小標題和內容的核心提煉句快速的理解書中的內容,提高讀書速度。
如下圖所示:學習的三個關鍵步驟:編碼、鞏固和檢索。
如果我們首次接觸這個概念,我們就會期待這個答案,通過不斷的閱讀和積累,以後再閱讀到相近的概念,我們就可以很快了理解,甚至可以進行跳躍性閱讀,使閱讀速度越來越快,當然,速度快並不是目的,只是通過梗概式的閱讀方式可以更多的擴充套件認知的邊界。
比如:在下圖展示出來的小標題:“性格、求知慾和家庭條件對學習的影響”,通過閱讀作者的描述,我們能獲取作者對此處的觀點,但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經歷進行復刻,不僅是對書中思維方式的驗證和延展,更是對我們自己以前認知的一個覆盤,長此以往,潛移默化的認知昇華便有了更多的突破。
-
5 # 直覺思維
一,開始閱讀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體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愈加難以靜下心來看書,總是看幾頁就分心了,想著其他的事情,有時候又忍不住拿起手機瞟兩眼,聊幾句天刷一會網頁。而看書的節奏,便被徹底打亂了。如果閱讀的介質是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收到的干擾和誘惑便更大,連一本好好的書也變成了碎片化閱讀。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循序漸進地閱讀。
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翻書櫃發現了一本《三國演義》,當時被裡面的插圖迷住,又嘗試著閱讀,然而文體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顯得過於艱深了。恰好這時我父親看到了這一幕,就告訴我:你還太小,先不要看這本。轉而塞給我一本《上下五千年》,找出東漢三國的那一冊,果然看起來輕鬆多了。後來又看了《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在這個基礎上,我在比一般小孩早得多的年紀,就自己通讀了正式版本的《三國演義》。
三,不要求速度,精讀才能真正掌握一本書的內容。
經常看見網路上有些人喜歡吹噓自己一個月看了多少本書,或者一晚上看了多少頁書之類,我都會覺得這種吹噓毫無意義。實話實說,讀完一本書,和真正讀懂一本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事情,更不用說可以領會理解書中的關鍵性資訊,在必要時刻拿出來靈活運用了。
四,適當挑戰艱深的閱讀,收穫會超過你的想象。
不少朋友跟我提過,有時候看一本書非常吃力,看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實在沒那個耐心。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大都是一些需要一邊看一邊進行大量思考分析,看到後面還要回看前面總結的書,有一些甚至每一章節後面還留有習題。在我看來,如果你已經克服了第一條提到的心態浮躁問題,和第二條的知識儲備不夠的問題的話,大可以堅持一下,挑戰一本需要耗費大量腦力的書。
-
6 # 煮史問道
謝謝邀請,讀書方式方法有很多種,對於不同層次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方法,淺析如下:
如果讀書是有著明確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某方面的知識,那麼讀完之後理應用自己的語言提煉成讀書筆記,這樣才利於鞏固閱讀效果,增強目的達成度。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明月讀了很多很多的明史,然後方才寫出了《明朝那些事》這樣的通俗歷史題材小說。
如果讀書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只是為了休閒娛樂,那麼請隨意閱讀,不限題材,不限形式,只需要跟著作者的情節跑就行,這種閱讀純屬娛樂,或者說只是為了養成閱讀習慣的初級閱讀。
如果讀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那麼需要找一些自己的喜歡的,同時也被定義為經典的作品反覆閱讀。
第一次讀,只是為了掌握情節和架構;再一次閱讀則是為了理順脈絡,讀懂作者的行文路線圖;三次閱讀則是學習作者行文筆法,人物雕琢手法,細節刻畫方式,以及如何突出主題等等技術細節。
當然,如果你的閱讀目的不在上述三種範圍之內,你只是想讀一點書,提高一下眼界和胸懷,那麼請自始至終都只閱讀大家的經典即可,諸如《約翰克里斯多夫》、《百年孤獨》、《戰爭與和平》、《史記》、《漢書》等等即可。
-
7 # 為有群書活水來
讀書使人進步,這是眾所周知的。
每個人喜好不同,讀的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喜歡歷史,不管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近代的都喜歡。但不管你讀什麼型別的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思考,而不是為了讀而讀,因為只有你認真思考過了,讀書才會有收穫!才會從別人的經歷中看到些許我們生活的意義和方向!
比如,當你讀到,1941年美國珍珠港被偷襲以後,美中國人一直想報復日本,但當時他們的艦載機飛行里程都太短了。為了完成一目標,他們改裝了b25轟炸機。這本來是美國陸地上起飛的轟炸機,但是他們把它做了改裝,還加了副油箱,最後成功把b25轟炸機固定到了“大黃蜂”航空母艦上併成功對日本發動了杜立特空襲!
讀完後,當你返回頭來認真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它給我們詮釋了一個做事的道理:當我們要實現一個目標卻發現有好多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抱怨,我們應該為了實現目標不斷地想辦法,所有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只要你願意想,方法總比困難多!這就是這個歷史事件給我們的啟迪和借鑑啊!
-
8 # 無氏木
個人讀書原則,認真研讀的書,一次只讀一本要形成讀書筆記會嘗試按書中的方法去行動,如果行動失敗,會多讀幾遍書,看看自己遺漏了什麼選書時,給自己提四個問題這本書的型別是什麼型別的?理論,操作,或者其他?我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我之前有沒有看過類似的書,它是怎麼說的?你準備好看它了嗎?讀書步驟
1、看前言和序
A)這是為了適當瞭解書的背景,而且很多書的前言和序裡告訴你怎麼讀這本書,可以拿來參考
2、尋找框架
A)看目錄
B)翻到每章的第一頁,看看有沒有每一章最前或最後,看有沒有導言或總結性的段落
C)畫出思維導圖,這一次不在乎正確性,只填上自己對這書結構的理解
3、預設
A)根據自己導圖,隨便翻翻各個章節,隨機找些書中的要點
B)要導圖中畫出這些要點,並作相應的假設
4、通讀
A)通讀一遍,作簡歷筆記
5、整理問題
A)回答選書時的問題,並提出新的問題,主要針對兩點:1.作者主要描述了什麼 2.作者說的東西對我幫助嗎?
B)判斷是否繼續讀下去,如果可讀下去,繼續第6步
6、分析閱讀
A)針對文中的觀點開始分析作者的想法
7、嘗試使用新知識
A)吸收了新知識最重要的是使用,如果自己能用就用
B)寫出心得釋出到網上也是一種使用方式
8、驗證結果
A)為新得到的知識,做個結論
9、延伸
A)如果覺得這書的確是難得的好書,對自己影響很大,這個時候就需要尋找更多與這主題相關的資訊了
最後告誡自己,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
-
9 # 天下挑客
讀書有三個階段:
讀謀生之書階段,
讀提升能力之書階段,
讀隨心所愛之書階段。
讀書就是和作者隔空對話,通過讀書萃取洞察作者內心深處要表達的思想,從而達到自己的需求!所以,讀書首先要讀懂作者,懂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地理環境和生活處境等等!比如讀《平凡的世界》要了解路遙生活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代,為了寫書 他下過煤礦,42歲英年早逝。讀《論語》要先弄明白孔子生活的年代,因為論語是孔子後世學生甚至學生的學生記錄的孔子言說,很分散,如果不瞭解孔子,就不明白孔子是在什麼時候說的,為什麼說!所以,讀書之前一定要讀懂作者!
讀書不在多而在精,不要被很多人誤導,說一年讀了100本書,這屬於囫圇吞棗浪費時間,其實影響人類智力和思想的書不多,很多書都是內容無用的重複,出版社為了多賣錢而已!所以,讀書要讀經典,讀大師原著而不是讀邊緣類蹭熱度的書!比如經濟類讀懂讀透菲利普的《營銷管理》其他的書基本就不用讀了,因為其他的書幾本都是在這本書的基礎上拆解衍生出來的!如果讀哲學的書必須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開始,再讀到康德,黑格爾這樣才能理清思路。
讀一本書,要慢慢讀,像交朋友一樣,由陌生到熟悉到熱愛,最後到摯愛。開始讀大意,再精讀,在關聯其他知識點,最後就是頓悟,相見恨晚的感覺!千萬彆著急匆忙讀完,然後丟在一邊,過後忘得一乾二淨,那才是得不償失!
讀書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第一是時間,第二是精力,讀書最怕的是讀錯書,讀到沒有實質內容的書,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選對書是第一步!
-
10 # 成長和study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設定了閱讀目標,但並沒有達成,那麼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閱讀目標達成呢?
假如說我們需要一週讀一本書,那麼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一週讀一本書呢?讓自己開始快速閱讀的方法是又是什麼呢?這樣做你或許可以達到目標,即利用三個心理技巧來確保你一週能讀一本書。
一、設立關於閱讀的約定第一個就是所謂的實現意圖,基本上就是設立一個約定。但閱讀面對的最大問題實際上是真正的去開始閱讀。所以很多人買了他們感興趣的書,然後對自己說,“哦,我一定要讀這本書。”但你猜怎麼著,這本書僅僅只是放在了他們的書架上,並且再也不會去碰了。
事實上,通過寫下你開始讀書的時間和地點,你實際上是在安排一個這樣子做的預約。想想看,我們並不會真的去錯過我們的預約。你上一次徹底爽約不參加工作面試或者不去拜訪醫生是什麼時候?當然,你可能會遲到,但當你安排一個預約時,你知道你必須露面,而且你通常都會這樣子做。
二、分解閱讀目標~拆分法每週讀一本書的第二個心理技巧是使用所謂的分塊法,基本上就是把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我們平時看一本非小說類的書籍,大概有200頁。那麼你覺得你一口氣讀完整本書需要多長時間呢?你可能會認為10到15個小時。
事實上,一般人可以在5小時內讀完200頁的書,這意味著你每天只需要花45分鐘就可以讀完一到兩章。所以,與其說“好吧,我明天吃完午飯就去看書”,不如說“好吧,我明天吃完午飯就去看下一章。”當你把一本書分解成章節,甚至更細的分段時,你的大腦將不會再把它看作是一個你必須要克服的巨大障礙。你不會覺得,“哦,天哪,這要花很長時間。”你會想,“啊,這很簡單,我一定能做到。”
三、獎勵式閱讀每週讀一本書的第三個心理技巧是使用所謂的誘惑捆綁法,即做一件你不怎麼喜歡的事情,把它和你真正喜歡的事情聯絡起來。舉個例子,你可以告訴自己,讀完一章或一節之後,你會獎勵自己看下一集電視劇或你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的下一段。只要這樣做幾次,你的大腦就會開始把閱讀和一些非常愉快的事情聯絡起來,你就會開始覺得閱讀這件事情很棒。
然後你可能會發現你想要讀的章節比你需要讀的多起來了。把這三個技巧結合起來使用,你最終會這樣想:“好的,明天在家裡吃完午飯後,我要讀書的下一章,每讀一章,我就去看《快樂大本營》新的一期或者下一段。”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一個英語短片)
回覆列表
另外幾位答主已經介紹過一些非常好的方法了,我就分享5個小技巧,分別針對5種情況:
沒時間讀書完全不想讀讀了也記不住記住了後面忘了前面讀完了派不上用場接下來分別說說,遇到這些情況怎麼處理。
(文章比較長,可以先收藏再慢慢看)
沒時間讀書小時候聽大人說:羨慕你們這個年紀,可以好好讀書,我們想讀都沒機會了!
我心裡就很納悶:你們想讀隨時可以找本書來讀啊?羨慕我幹嘛……
直到我進入職場後,才發現,工作之後我們真的很難找到大塊的時間、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了!
工作日就別提了。除去通勤時間,每天能自由支配的就只有晚上睡覺前的兩三個小時;週末如果睡個懶覺、加個班,再除去一些忙碌的時間,就已經所剩無幾;如果家裡還有孩子,分分鐘讓你抓狂……
那麼,是不是就真的沒時間閱讀呢?
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思路:不用特意留出時間去閱讀,而是像玩手機一樣、從5分鐘開始。
很多人都說自己忙得沒時間,但很少有人說自己“沒時間玩手機”。因為,玩手機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只要自己稍有空閒,就會把手機拿出來。
5分鐘的空閒時間,一般情況下都能擠出來吧?
早上早起10分鐘,然後抽5分鐘來讀書;通勤時間,如果在地鐵上找到座位,也可以讀幾分鐘、十幾分鍾;中午吃飯稍微快一點,也能節省十來分鐘;晚上睡覺前,少花點時間在手機上,擠出半小時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這些時間,不是可以用來讀書嗎?
道理都懂,但真的要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你想利用碎片時間開始閱讀,不妨先做好這些準備:
1)隨身攜帶一本書。
2)精選一些比較薄的、讀起來相對輕鬆的書,隨便翻開一頁就能讀上幾分鐘;
3)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或者從當前的需求出發,選擇你能讀得下去的書。
想學英語,那就帶一本常用口語之類的書,閒下來就背兩句;想提升職場技能,可以找一本關於職場的書,每天學會一些職場小技巧……
4)用手機備忘錄做讀書筆記。
利用碎片時間讀書,獲取的資訊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便於記憶;不妨固定一個時間,把每天讀到的、比較有收穫的內容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你的積累;
5)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今年開始,每個月讀完一本書,一年至少讀完10本書。
這個目標不一定非得實現,但有一個目標,會更加激勵自己。而當你看著自己讀完的書越來越多,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完全不想讀書有一次,我在閱讀群裡分享讀書筆記。一個小夥伴吐槽說:“我現在太忙了,都沒有時間來閱讀。”
我問她:“週末也沒有時間嗎?”
她說:“週末經常加班啊!就算不加班,平時工作也太累了,就想好好休息。”
我又問:“工作日的通勤和午休時間能利用起來嗎?”
不料,對方繼續說:“沒有時間,我上廁所都得跑著去……”
於是,我就不再勸她,而是建議她“多注意休息。”
“閱讀”可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強迫誰去找一本書來讀,是很難看到效果的。
再說,我們能強迫一個人把書從頭翻到尾,但我們卻不能強迫他把知識塞進大腦裡啊!
如果你已經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妨試試這三個方法:
1.多想想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找到足夠多的理由,才能發自內心的想閱讀;
2.不強迫自己讀完一本書,如果讀了一半感覺沒什麼收穫,可以暫時放下;
3.一旦沉下心來閱讀了,那就好好讀,讀完之後做筆記,然後分享出去。
不建議拍一張圖書的照片就直接髮圈。附上讀書筆記,一方面是自己思考成果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可以收穫別人的評價,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動力。
當一個人沒有動力去閱讀的時候,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
讀了也記不住很少有人能把自己讀過的書裡面的內容、完完全全地記住,也沒有這個必要。
我讀書之前,通常會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即“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我要從這本書裡面獲得哪些知識?”
有了這個目標,我們就可以快速鎖定一本書裡的重點內容——對於自己已經知道的部分,簡單讀一遍就翻過去了;自己不知道的,那就慢慢讀。
讀完之後,做什麼呢?
先做筆記,把這本書的結構和重點畫出來;
然後呢?
然後就找出那些不是很懂的細節(肯定會有不懂的地方),再讀幾遍,或者跟別人交流,直到弄懂為止。
這時候,我們再去完善之前的讀書筆記。
做完這些事情,我們對一本書的內容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就算是真正“讀完”一本書了。
即使後來忘記也沒關係,我們還有讀書筆記呀!
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讀了後面,忘了前面這就太尷尬了。
就像追劇的時候,剛追完了第一季,第二季遲遲不出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第二季開播了,結果我們連主角的名字都想不起來……
閱讀也是如此。剛讀到一半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耽誤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拿出來繼續讀,結果發現前面讀過的內容差不多都忘得一乾二淨。
這事兒在我身上發生過好多次。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給自己定了三個要求:
1.一本書的閱讀時間不能超過一星期(複習的時候除外),時間跨度太長,很容易就忘記了;
2.堅持每天做筆記,哪怕只寫幾句;
3.如果這本書寫得好,一定要再讀一遍。
對於沒有太多時間讀書的朋友,我也有兩個小建議:
第一個是:閱讀之前,先花點時間去研究書本的目錄,如果可以,就把它畫成思維導圖,經常拿出來複習;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清楚每一章節之間的聯絡,也不容易“讀了後面忘了前面”;
第二個建議是:儘可能不要把閱讀時間拖的太長,對於不太重要的部分,簡單掃一遍就可以翻過去了。
總是讀不完,你自己都會厭倦的。
讀完了派不上用場閱讀的收穫是多元的,如果我們以“有沒有用”來衡量閱讀的價值,就會喪失閱讀的樂趣。
有的書可以讓我們學會某項技能,有的書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提升格局、拓展思維……在海量資訊中自由選取你需要的部分,能解決你當下的問題、能開啟你的思維,或者能讓你感覺愉快……我想,這就是閱讀最好的收穫。
現在是多元化資訊的時代。如果你想快速學會某項技能,與其抱著一本書、咬著牙堅持讀上一個月,倒不如直接去報一門課程,跟著老師邊學邊練習,效果也許會更好。
等你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再通過閱讀的方式,把知識“結構化”。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
不要懷疑自己的付出。你在閱讀上的每一分投入,都會變成一種積累、一份沉澱。它們會默默鋪路,只為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書到用時方恨少,每天多讀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