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就好
-
2 # zhang
菌核病的危害特點是造成"爛菜",表現在蔥上為靠近地面的叚莖和分稍處,初期出現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軟腐,早上露水未乾時可見成團白色棉絮狀的黴。當空氣溼度下降或者在強烈的太陽曝曬後,白黴團收縮時,形成黑褐色的小硬核,這些菌核在地面上可以存活三至五年以上,只要有足夠的水分或空氣溼度適宜時,菌核又會萌發菌絲,破壞作物的細胞組織,形成“爛菜"現象。
實事求是的說,一般情況下,蔥的菌核病很少有生菜、油麥菜等那麼嚴重,只要在種植時將菜哇土的上層埋到下層,下層土翻到上面層,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菌核病的發病機率,也可以在剛移植的小蔥緩苗期,用腐黴利、乙烯菌核利等噴溼地面和蔥莖基部,如能隔五六天連用二次以上,地面上的菌核源頭就會得到清除,以後爆發菌核病的可能性極大降低。
菌核病與灰黴病都是真菌感染,發病情狀高度相似,所用藥劑也有很多相同,大部分針對灰黴病的農藥也可以使用在防治菌核病上,而且效果不錯哦!
-
3 # 禪貓
我們種植大蔥,如何防治菌核病?
菌核病是什麼?它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發病部位由菌絲體集結,表面有光滑有粗糙的菌核,菌核表面黑色,內白好像老鼠屎一樣是一種低溫、高溼條件下的土傳真菌病害。
危害的物件主要是大蔥、洋蔥、白菜、油菜、捲心菜的葉、莖、花梗。禾木科植物很少受害,比如: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等。
傳播的方式是遺留在土中和混雜在種子中進行重複侵染,腐敗的病株跟健康植株的接觸,分生孢子氣傳方式傳播等。農民對比病害認識不足,延誤防治時機,也加劇了它的傳播。
既然知道了它的特徵規律和傳播途徑,我們就能進行更好的防治。
清理蔥田遺落的腐葉、腐莖,量較大時可以採取深埋和焚燒的方式,務必做到不留死角。如有條件,可以輪種兩年我上邊提到的禾木科作物。
清理種子中間夾雜的菌核,一般用15%的鹽水浸泡,用漂浮法瀝去菌核。大蔥收穫上市後深翻土地,最少20公分。將菌核深埋,抑制菌核的增生傳播。
必要時可使用農藥,咪鮮胺、菌核淨和多菌靈等,記得輪換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掌握劑量防治燒葉。
簡單介紹下多菌靈的使用方法和劑量。
葉面噴施:稀釋500倍。50克多菌靈,可兌水25公斤,發病期5-7天用一次,連用3次,根部問題,用相同劑量做澆根處理。
土壤消毒:用多菌靈稀釋500倍,噴灑土壤。如果種植面積不大,可直接撒在土壤裡,拌土消毒。農業病害防遠大於治!種植戶一定要合理密植,通風透光,密切觀察天氣,多陰雨尤其注意清溝防漬,破壞菌核病滋生環境。
我是農民二坤,以上回答,如有偏頗,還請指正,共同進步!
回覆列表
你見過大蔥的菌核病嗎?
我想很多沒有見過吧?因為它是大蔥的貯存期和採種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症狀是怎樣的。
一,症狀大蔥菌核病主要發生在葉鞘和花薹的近地表處,初期僅發生在葉片或花梗的先端,使其變色,然後就逐漸向下擴充套件,嚴重時全棵蔥下垂,導致蔥株區域性或全部枯死,僅存留新葉片。剝開病葉,就會看到蔥管內有很多白色棉絮狀菌絲,病部表皮下散生黃褐色或者是黑色的小菌核,所以在香蔥上又稱其為"小菌核病",拔起枯死的病株,可以看到地下部分全部變黑腐爛,病部也有白色菌絲和像老鼠糞一樣的黑色菌核。
二,病原及發生規律大蔥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它的病原菌是大蒜核盤菌,菌核形成於寄主的表皮下,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是25℃左右,氣溫14℃以上,高溫或雨季易發病。
大蔥菌核病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於春秋兩季形成子囊孢子,借氣流彈射傳播或直接產在菌絲進行傳播,土壤溼度越大的蔥田發病越重。
三,防治方法1,大蔥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深埋獲燒掉。
2,與非蔥類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
3,雨後及時排水降低溼度。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的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0%的撲海因1000-1500倍液,或70%的甲託800-1000倍液,或1:2:240的波爾多液,或戊唑醇,醚菌酯,丙環唑,苯醚甲環唑等,一般7-10天一次,連續用藥2-3次。
以上藥劑須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