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個人明明做錯了還死不承認,那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
19
回覆列表
  • 1 # 古樓青叔

    我認為“不敢承認錯誤的人”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心理有問題,戴著“心理面具”做人的人;另一種是有“目的”的人。

    戴著心理面具的人總是希望給人留下完美的印象,非常有乎人們的“說三道四”,所以不敢承認錯誤。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敢於承認錯誤的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更好。

    有目的人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敢承認錯誤,比如,自私的人、自負的人、虛偽的人、品質惡劣的人、受情緒控制的人等等。

    總之,不敢承認錯誤的人,遲早會後悔的,因為真誠、坦率才是人際交往的法寶,更是和諧生活的真諦!

  • 2 # 十五分鐘心理諮詢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虛偽”。說真的,可以痛快坦然地承認自己犯錯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即便有這樣的人,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嗎?

    畢竟,人都有展示自己最優秀一面的需要;隱瞞自己的缺點、對人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可能有人覺得我是在瞎扯,不妨先看看這個例項:

    人生在世、爭論無處不在,只要有爭論、就會有相對性的對與錯。可是在恆沙一般的爭論中,又有多少次、爭論的某一方 痛快、坦然地承認自己是錯的?

    更多是爭論之後的憤懣和不平,然後暗自想著: “他是錯的、我是對的,下次可以換一種描述方式、也許他能聽我的。”(這也許是比較理性的);“他這人真不講理,怎麼就不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呢?”(這就有些埋怨的味道);“這人不可理喻!”(這個時候就是赤裸裸的憤怒了)

    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並且與是否能承認錯誤無關,更談不上是心理問題,只是涉及一些複雜的心理動機。

    說真的,自己發現、然後承認改正自己的錯誤,其實沒有多難;難就難在,當著別人的揭露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這就是我先說的第一個事情,不敢承認錯誤、相對而言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那到底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難?

    任何行為都是有動力的,趨避、趨避,不是趨、就是避。

    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肯定有這樣做的好處、也有不這樣做的壞處,這就這種行為背後複雜的心理動機。

    好處在哪裡?

    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掩耳盜鈴。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然後去偷鈴、就以為別人也聽不見了。

    大家當然沒有“盜鈴人”那麼蠢,但是僥倖心理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難免會有這樣一種想法: “我不承認,就沒有人知道”。

    不承認錯誤,就意味著: “我沒有錯誤,或者、我暫時沒有錯誤”

    這對人的終身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無論是求職、相親還是其他事情,每個人都喜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把壞的地方藏起來。

    隱瞞自己的缺點,也許就為自己帶來一份成功的可能。

    像一些職場故事裡演繹的那樣,壞人隱瞞缺點、甚至嫁禍給別人,最終得到職位的晉升。

    暴露缺點的壞處:

    這與大家的人生經歷有關,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往。當我們的缺點與錯誤被父母、老師、領導發現的時候,我們都受到了怎樣的對待?

    他們會更愛我們?會因此稱讚我們?還是會給我們升職加薪?

    與錯誤緊密結合的,往往是這樣的行為和言語:“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你這樣可不是個好學生、老師不喜歡”……

    這就給人們一種暗示:承認錯誤=被懲罰。這個懲罰是多種多樣的,最刻骨銘心的就是“媽媽不再愛你”

    陶先生見過這樣一些人,承認自己的錯誤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 “失去親人的愛與關懷”。以上,就是我想說的第二個,為什麼大家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即,否認的動機)

    那麼,是不是說,人就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當然不是的。只是承認自己的錯誤需要一些良好的“積澱”、或者說“基礎”。

    第一,培養一種道德感。就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家)說的,培養一個人的超我(道德自我)約束自己、進而讓他明白“我應該承認錯誤”。

    很常見的,爭論過後,過錯方反思自己並在情緒冷靜以後、向另一方道歉。

    這就是超我的功效。

    第二,培養一種信任感,讓對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承認自己的錯誤真的沒有什麼、你依舊會愛他接受他(特別是情侶、或者是親子)

    讓他感受到,承認錯誤沒有壞處。

    第三,最好讓他有這樣一種感受“有缺點、發現缺點是一件好事”

    這代表了進步的可能,人是終身發展的。

    還是那樣,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和陶先生私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比較適合剪片用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