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歷史
-
2 # 葉青漁
朱標肯定不算的。在權勢上,他肯定比不上他老子朱元璋的。可惜,沒那個福氣做皇帝。
若以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來說,有一個人可能會讓人忽略,他不是太子,卻是太子的地位,至於他是不是太子都不重要,原因是他權勢很大,也是當時唯一的繼承人。這個人就是周世宗柴榮。
客觀的說周世宗柴榮與後周太祖郭威這對姑舅之間算得上是佳話了吧,客觀的說佳話的根源是在於漢隱帝把郭威一家都殺掉了,使得郭威憤而舉兵,真不知道這漢隱帝腦子怎麼想的。
關於周世宗就不需要多說什麼了吧?同朱標一樣,沒那個福氣,英年早逝。要是歷史有如果的話,以周世宗柴榮的能力,恐怕也沒有後來陳橋兵變的宋太祖趙匡胤的什麼事了。
柴榮被一致評為“五代第一明君”,這還不能說明什麼嗎?至少沒有看見柴榮的什麼負面評價吧。
至於周世宗滅佛那種事,就保留看法了。只需知道在那種歷史背景下,佛教佔用了大量資源,土地,人口就行了,而柴榮也只是融化佛像來造錢觸使民間經濟發展與流通。都說中國古代富有,但事實是各個王朝都很缺銅的,而銅錢偏偏又是流通貨幣,若是人人都去當和尚了,也就沒後來的什麼事。有興趣的可自行去查相關資料,就會有自己的看法了。
柴榮15歲從軍,24拜將,33歲稱帝,在位短短五年之中,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發展強大。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在他還是晉王之時所做的努力,郭威死後也以威望順理成章登基。
可以說,柴榮在位時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只不過這位年輕有為的皇帝選擇先恢復燕雲十六州,在他看來南唐是早晚會為其所滅的事,但契丹外患是刻不容緩之事。
後來的事嘛,差不多都知道了。北伐突然病故,讓人措手不及,也給北宋留下了豐厚的基礎。客觀的說宋太祖趙匡胤,只不過是延續了柴榮的統一程序,延續了後周的經濟與文化發展。三百年大宋,客觀的說有柴榮不小的功勞,而有宋以來,柴家都過得不錯,就以柴進為例,水滸中得以善終還過得很好,箇中緣由不言而明瞭。宋太祖有虧,而柴家也很聰明,大家都默契的不過那條紅線。
若非要說一個權勢大的太子的話,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可以算一個。在位一年病故,實際掌控處理朝政長達九年,可以說是朱棣只管在外打仗,而由朱高熾管理國家,變相的以太子之名實施帝王之政策。驚歎的是老朱家朱高熾與朱標這兩個太子都有作為,結果都不長久,歷史上許多事例,都極其相似。
-
3 # 秦吉漢
朱標當然算。原因有三。
第一,朱標是嫡長子,在古代這個是無可爭議的繼承權,而且是朱元璋非常喜歡的兒子。
第三,朱標是馬皇后所生。馬皇后是朱元璋結髮妻子,最早追隨他南征北戰,無論是生活上,事業上,都給朱元璋極大的幫助。在皇上心中位置非常重要,馬皇后去世時,朱元璋非常難受。子憑母貴,朱元璋非常器重太子朱標,可惜英年早逝。
-
4 # 大無哥
當然算了,朱標本來就是皇長子,朱元璋本身就對他寄於厚望。無論做什麼都會將朱標帶上。在外行軍出巡朱標都是常伴朱元璋身邊。朱標為人謙厚孝順深得朱元璋喜愛。朱標本身就是馬皇后所生,馬皇后是朱元璋的髮妻。是朱元璋一生最愛的女人。愛屋及烏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超過其他所有的皇子,朱元璋稱吳王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朱標立為世子。朱標本身才學很高,對朱元璋十分孝順。朱元璋常讓其他皇子向朱標學習,朱元璋很早的讓朱標參於國家大事的處理,就是把朱標當作儲君來培養。當朱標死後朱元璋性情大變,大開殺戒為的就是讓長孫繼位。朱標的死對於朱元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一晚年喪子,二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本身朱元璋就是準備讓朱標繼位的,三如果朱元璋不喜歡朱標就不會花如此大的力氣為朱標的兒子朱允文掃清障礙。朱元璋力排眾議讓皇長孫繼位,也是愛屋及烏的一種體現。
-
5 # 半沙一塵埃
當然算,他是嫡長子,他要是不死,那些個開國大將也就不用朱元璋一個個的收拾了,因為那些個老將都聽朱標的,也就沒有朱老四什麼事了,朱老四也不敢
回覆列表
肯定不是,給你說一個:李世民。這個肯定超過朱標了。
玄武門之變(626年7月2日)李世民射殺太子李建成,三天之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三個月之後,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為帝。
李世民雖然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但是他爹的存在感太弱了,打天下的時候,李世民就是手握重兵,然後就是玄武門之變。這整個的過程,李世民的哥哥、父親加起來也沒李世民的影響力大。
朱標的全是是弱於朱元璋的,但是李世民的權勢是大於李淵的。在這方面李世民超過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