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如嫿

    你可能對李清照的詩詞有什麼誤解,除了非常有名的那幾首,她有大部分詩詞都不是男女情的「多愁善感」,而是對國家興亡的慷慨悲歌,典型如「至少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與歷史上絕大部分留下名姓的女性相比,李清照的感情生活簡直是完美,放到今天也時常被人拿出來品評一番羨慕一番。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北宋文學家,神宗朝的進士,考中進士有多難,之前咱們說過。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趙明誠,也是出身書香世家。兩人的父輩經常往來。公元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趙明誠相遇,李清照描述兩人初見「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同年,左僕射趙挺之第三子趙明誠迎娶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中國歷史上最為甜美的伉儷開始了他們18年的婚姻。趙明誠愛好收藏,李清照不惜家財,全力支援丈夫蒐集買入大量金石書畫,寧肯「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全力支援丈夫的興趣愛好。婚姻美滿及相思纏綿的詩詞多在此期間寫就。

    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再嫁張汝舟,婚後發現張人品不行,張不過是覬覦她攜帶的金石書畫等。趙明誠視重於命的收藏品,李清照豈會輕易拱手送出?她反省自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然後提出離婚,結束了一百多天的婚姻。在宋代女性提出離婚是要坐牢的,但主事官素知李清照文名與才名,不僅支援了她的訴求,還免去了她的牢獄之苦。

    近年有不少海外漢學家,透過李清照的詩詞及婚姻生活,以證明中國女性女權意識的發生。

    整體來看,「悽悽慘慘慼戚」等詩歌表達的是黍離之悲,豁達果斷憂國憂時才是李清照的人生底色。

  • 2 # 轉運中的幸福

    敬邀!李清照的詩有的是,對家國情懷的怨憂!有的是對自己的人生坎坷如泣如訴,關於李清照的個人感情生活,是凡喜歡李清照的人,都知道她的個人感情如何!?!眾所周知,還有必要一再重複嗎。你說李清照的作品皆是多愁善感的,我個人認為,是凡詩人大多都有,多愁善感以物抒懷的感情色彩,當然了,李清照的詩詞哀怨娓婉也確實切合了她的一部分經歷。雖然過去千年了,但還在感染著我們,她的詩詞讀起來五味雜陳,不僅讓後人為她的遭遇而感傷!但是歷史長河已掩埋了她的悲憤。剩下的就是留給我們的絕世才女!李清照我喜歡的女子!永遠追憶她!仰慕她!崇拜她!愛戴她!我心中的女神!!謝題主!

  • 3 # 羅英華752

    我認為李清照個人生活主要經過三次重要挫折和變化,變得心情低落為當時社會狀態擔憂,為朝政昏暗而感到氣憤,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愁。這從她的各個時期的作品中可以體現出來。李清照可以說前半生生活是無憂無慮的,也是她豐富自已才華的最佳階段,從小就寫的詩就非常驚人,可以說也是個小神童。隨著父親成為對立黨後,受到牽連,身心上受到第一次打擊,思想感情對於朝政而感到無奈和無助,第二次是自已深愛的夫君趙明誠成為父親的對立面,而深受感情上的折磨,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和打擊,不得己而離婚了,這無疑是在李清照心上是雪上加霜。第二次婚姻也不幸,遇見了一個騙財騙色的惡魔,連李清照僅有的一點值錢的古物和書都給騙去了,發現李清照己身無分文,就離她而去,這給李清照思想感情是最嚴重的打擊,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這在後期作品上也能體現出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慼。成為她後半生的真實寫照。最後一代詩人病死故鄉。

  • 4 # 亦有所思

    李易安的感情生活,可以羨煞古今中外所有人!

    《一剪梅》是別後寄思之作,讀之繕綣浪漫,情不能已,又豈看不出他們夫妻兩人的情投意合。

    《醉花蔭》是別後思念之作,一句“人比黃花瘦”,整個宋朝的文人都吃味妒嫉到批評她起來。

    不說詞,單單說句子。“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夫妻兩人的生活情趣就這樣當成狗糧撒了出來,直接秒殺了一切人間恩愛。

    不止如此,在《金石錄後序》裡,這種狗糧在記敘二人生活時也是此起彼伏,“相對展玩咀嚼”,“相向悵惋者數日”,“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三觀相合,愛好相同,情趣相仿,弄得納蘭容若都眼紅不止。特地寫出”賭書消得潑茶香“來!

    她的個人感情生活,堪稱完美!

    哪怕後來趙明誠病故,這一段感情生活,也是完美無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透過簡單手臂訓練,練出優雅的“天鵝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