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夕錦韻

    能,是自然的,不能也很合理。

    當今網路的吸引力大大破壞了人們安定靜逸的能力。

    一個人,若要做到往昔大學者的堅懇,自然缺不了沉澱的能力,和持續的毅力。

    知識的廣泛,和寬闊自不必說。

    但是網路亦有好的一面,知識的傳播度和觀看簡易度都增加了。

    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大學者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能力。

  • 2 # 桃花源中人2019

    當今時代還能否產生博學多才、精通多門的大師級人物?這個問題還有點不好回答。我在去年因對詩詞感興趣,有意識地查閱了清末、民國以來一些大師級人物的生平及所寫詩詞,如王國維、陳寅恪、錢仲書、季羨林等大師級人物,他們名付其實是大師,象陳寅恪老先生更被稱為百年難遇的大師。他學貫中西,精通梵文等十幾門外語,而且患有眼疾,晚年失明,還堅持研究寫作,出版了大量史學著作。還寫了大量詩詞,他的精神,對學問的痴絕,不是一般常人所能有的。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師級人物所應有具備的品質和精神。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很多人為了生存發展,拼命努力工作,因此也造就了不少人才,也有不少博學多才的人物,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急功近利的人,充滿浮躁,很難坐下來認真研究點東西,功利心太強。這種情況下,要想產生象陳寅恪等大師級的人物,恐怕比較難。這是我對當今時代能否產生博學多才、精通多門大師級人物的回答。

  • 3 # 簡體字石磊

    當今時代不可能出現精通多門學問的大師級人物,因為當今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當今時代是知識面極廣的時代,沒有一個人能夠精通各門學問。當今時代只能夠出精通某一個領域或者某幾個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古時候之所以能夠出現精通各門學問的大師級人物,那是因為古代的知識面比較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表明:

    18世紀時,知識更新週期為80~90年;

    19世紀到20世紀初,知識更新週期為30年;

    上世紀60~70年代,知識更新週期為5年到10年;

    上世紀80~90年代,知識更新的週期為5年;

    進入本世界時,知識更新週期已經縮短至二年至三年……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許多東西還沒有弄明白時,就已經過時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同時在多個領域趕上知識更新的速度。

    上世紀70年代後半期,全世界出版圖書50萬種。80年代初,全世界發表的論文有500萬篇。近30年來,人類取得的科學新發現和新發明超過過去200年的總和。誰能夠將這些全弄懂?肯定是沒有。神仙要想全部弄懂也會被折騰死!

    關注中國簡體字,下次接著聊。

  • 4 # 外星文明新時代

    當今時代還能否產生博學多才、精通多門的大師級人物?

    哈哈!本民科確信,這個問題已經過時啦!

    2019年之前,全世界的大咖們,皆以讀書萬卷,汗牛充棟,博學多才,跨多個學科為榮,一本專著動則洋洋灑灑萬言之巨,成了名副其實的,啃不動的`大磚頭’。

    可很抱歉啊!竊以為這隻能算是初級的`為學日益’,離`為道日損’還差一個層次呢!

    華夏先知們說: 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大道至簡!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真正的`先知’級別的人絕不會說那麼多的廢話,說清楚掌控著一切的一切的終極宇宙法則,哪裡需要萬言啊?三言兩語都嫌多! 本民科的`損之又損道德經’就六個漢字: `道生玄,德守中’,乃至三個漢字:`道,玄,德’,便可以詮釋遍宇宙,萬物和人類,一切的一切!感謝我華夏先知們的指引,讓我明白了:`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無為,無為無不為!’之真諦,一旦你`悟道’,即明白了掌控著一切的終極宇宙法則,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想從事宇宙學研究嗎?沒問題!宇宙的定義就是一句話。

    想從事粒子物理研究嗎?沒問題! 推匯出終極的粒子模型,不過是一百多個漢字而已。

    想從事冷聚變,擬腦AI,...等尖端研究嗎?沒問題,因為它們皆遵從`大道至簡’,平衡的法則。

    所以,本民科在`損之又損,以致無為’之後,能夠`無為而無所不為’!

    那麼,奉勸諸位,2019年之後,不要再讀書萬卷啦,而是`大砍大殺’,把你掌握的99%的垃圾知識掃地出門,方是`為道日損’的正道!

    本民科再次重申: 人類留下的所謂知識中,至少99%是垃圾知識,西方的哲學,宗教知識,百分百是垃圾! 西方的前沿科學(粒子物理,宇宙學)正在淪為垃圾知識。

    不信嗎?走著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備母豬一直站著不睡怎麼辦,需要用什麼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