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市蜃樓

    如果籠統地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和父母一起旅遊可能太絕對了。但是可能大部分的情況下,年輕人和父母確實不是太能玩的到一塊去。這是年齡段,旅遊需求,人生閱歷,個人喜好等各種因素決定的。

    一般來說年輕人出去旅遊,比較喜歡新奇的出行方式,喜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旅遊目的地,喜歡自己做攻略,喜歡和自己喜歡的人或者投緣的朋友一起出行,喜歡刺激的遊覽專案,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美食,喜歡浪漫景色,身邊陪伴著愛自己的人。總體而言,有自己心愛的人陪著自己,去一個浪漫的地方,它可以不知名,但是必須有我們一起渡過。

    而大部分父母都是年齡比較大了的人,出行的時候可能更會選擇知名的景區。跟著一群同齡人,跟著旅行團,不用那麼麻煩自己去操心,吃喝住行都有人安排的井井有條。遊玩的都是自己沒有去過的全國,全世界著名景點,玩的安全,吃的養生。哪怕是跟著旅遊團旅行,到處打卡也是可以的,拍照以後證明我來過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年輕人和父母在旅遊的需求和體驗上要求不同,再加上年輕人和父母一起旅遊肯定不能放開了玩,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都排斥和父母一起出遊,和心愛的人,投緣的朋友一起旅遊才是最好的選擇。

  • 2 # dream陽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些90後,90後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都是要什麼有什麼,而且他們接觸的新觀念也比父母輩多,接受的快,所以導致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還是比較大的。

    年輕人都喜歡去一些新鮮的,好玩的,刺激的地方。更喜歡一些小眾的,人少的地方,就想和別人不一樣。

    像迪士尼這樣的主題樂園也是現在這代年輕人兒時成長的記憶,這是父母小時候都不曾經歷的。

    而父母這代人在小的時候都是過苦日子長大的,他們的童年都比較單調,也不像現在的小孩接觸的東西這麼多。父母們小時候都是很早接過了家庭的責任和重擔。生活都比較節儉。觀念比較保守。

    還有當時的社會背景史他們更愛去紅色旅遊,想去見一下他們那個年代的偶像們。

    所以兩代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造就了兩代人的性格,價值觀,社會責任都不相同。

    以上情況導致了兩代人去旅遊的目的,方法都不相同。就像兩個小夥伴性格不相同一樣,年輕人和父母也玩不到一塊了。

  • 3 # 小毅哥在法國

    大家好,我是小毅在巴黎,我是從事旅遊行業的,我對這個話題特別感興趣,聽聽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吧?一 父母和年輕人消費觀念上的不認同,經常會引起一學小的不愉快.二 父母的作息習慣、生活規律、喜好跟年輕人也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旅行途中偶爾會引起矛盾.三 父母說話的方式,由於年紀大了很多父母喜歡在一件事情上反覆的叮囑和強調,或者有的父母怕給兒女添麻煩,說話很謹慎,這樣在溝通上不小心會引起一些不開心.四 上有老下有小的旅行模式,讓年輕人覺得體力上吃不消,出來旅行的目的是放鬆休閒的,但是玩了一圈比家裡還累,所以心裡壓力比較大. 但是無論任何原因,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還是想帶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父母也希望多陪陪兒女,所以我們可以把父母當成小孩,我們小時候父母帶我們去那麼多地方玩,我們一堆的問題,父母從來也不抱怨,反而很開心,那我們應該也可以同樣做到,找機會多陪父母去遠行,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以後都是生命裡最難忘的回憶,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想法.

  • 4 # 蘊之秋樂遊

    我想除了主動陪父母一起去旅遊的年輕人外,好多不喜歡和父母一起去旅遊的原因,不外乎是吃、住、行和消費等幾方面的差異。分析如下:

    吃的方面:大部分年輕人對當地小吃比較感興趣,有的到某地去就是為了品嚐各種小吃。父母則不同,他們來到景點純粹是遊山逛水,欣賞風景,探尋歷史文化等。

    住的方面:年輕人精力充沛,體力恢復的快,相對來說,對住的要求不高,往往住青年旅館等比較有特點、相對實惠的。而父母對住的要求就比較高了,除了乾淨衛生,還要舒適安靜,以得到更好的休息。

    行的方面:這裡包括目的地的選擇。這一點,許多年輕人和父母的選擇就不一致。年輕人喜歡刺激,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而且體力好,走得快,是揹包一族,比較瀟灑。父母則由於年齡、身體等原因,對旅遊非常慎重,帶的行禮物品比較多,旅行節奏相對慢些。

    消費方面:主要體現在父母喜歡購買一些當地特產。覺得出來一趟,回去給親朋好友帶點禮物。而年輕人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現在網上什麼都能買到。有時,還為此會鬧得不愉快。

    因此,作為年輕人,如果不是真心想陪父母去旅遊,最好別勉強,免得在旅途中產生矛盾。作為父母呢,生活節奏慢,如果外出不需要照顧,就不要跟孩子一起去旅遊,這樣相安無事,何樂而不為呢?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5 # 老路的退休生活

    當我看到“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和父母一起旅遊為什麼?”這個題目時,我不禁在想,其實現在好多父母也不大願意和年輕人一起旅遊。那現在好多年輕人為什麼都不喜歡和父母一起旅遊呢,撇開道德層面不說,我想有以下原因:

    生活背景差異太大,兩代人在很多方面產成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可能就是所謂的“代溝”,這是有很多歷史原因造成的。父母輩生活在思想簡單劃一,因循守舊,為吃喝發愁的年代,追求精神、榮譽、奉獻;而子女們生長在改革開放且不斷深化的大好時期,思想解放,新潮時尚,吃喝無憂,尤其生長在獨生子女環境下,特立獨行、張揚個性,講求自由、自主、自我。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三觀不同"。這些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就產生很多不協調的地方,必然也會旅遊中有所反映。具體表現為:

    旅遊主題不一致

    父母們的經歷、年齡以及所接受的教育所致,在旅遊內容上,會偏重選擇紅色旅遊,如延安、井岡山等,重溫過去的歷史;選擇懷舊旅遊,如當兵、下鄉的地方,尋找當年青春的痕跡;會選擇古村古鎮遊,喚醒兒時的時光。另外老人旅遊喜歡直奔主題,認為超出主題的活動和時間都是浪費。年輕人則會喜歡選擇網紅打卡,爬山涉水,驚險刺激的旅遊目的地或旅遊專案,遇到新鮮、感興趣的專案要儘量去親身體驗一番。

    消費觀念不一致

    中國老人幾千年來一直堅持信奉“勤儉持家”的古訓,歷來堅持“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傳統,消費主張為經濟實惠,價廉物美。年輕人除日常消費以外,還有文化消費、健康消費、品牌消費、社交消費等等。在旅遊過程中,在住酒店、點菜品、購物,甚至價格高一點景點門票等方面,父母和子女都可能會產生分歧。

    生活節奏不一致

    父母年長喜歡早睡早起,而且性子急,起床一會後就要用早餐,然後恨不得馬上出發去景點;

    子女們習慣睡懶覺,隔天晚上父母休息後,他們還要去活動,逛夜市、泡酒吧、吃宵夜,早上

    怎可能會早起。這是旅遊途中最常見的父子母女間的矛盾。在飲食方面也同樣。父母吃慣了家鄉自己的私房菜,不容易改變口味;年輕人喜歡天下美食嚐個遍,好吃就是硬道理。老人多耳背,說話聲高愛熱鬧;年輕人講文明禮貌,很少大聲喧譁,老人的高聲也讓他們感覺很無奈。等等。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其實很容易。旅遊期間,父母退四步,子女退六步。為什麼?他們是父母,是長輩,你們就多讓一步。老人多少年的習慣形成,一時難改。而作為子女,一年又能陪父母旅遊多少次、多少天呢?相互體諒,攜手同遊,其樂融融,不亦樂乎!

    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 6 # 掌上雲生活wo

    比想象的要困難很多累很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飲食(長輩顯然都是中國胃);比如堅持一定要把行程排到很滿生怕浪費時間(要去每個景點打卡);比如要給七大姑八大姨所有人帶禮物(於是就要扛很多行李);比如長輩水土不服勞累過度生病的概率也比年輕人要高很多;比如帶長輩去的地方為了避免意外一般要帶去自己非常熟悉的地方,所以自己會覺得有點無聊......

    帶長輩出去玩每次都會內心崩潰炸毛很多次。

    現在輪到我帶你看世界了啊,媽媽。

    1.帶父母出去,最最重要的是: 分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 並儘可能的滿足父母的需求

    怎麼理解這個呢?

    比如說我春節帶爸媽去泰國,這裡面就是這樣:

    我第一次去泰國的時候,覺得大皇宮金碧輝煌的,一定要待爸媽來看一眼;覺得浮潛時候特別棒,一定要帶爸媽體會一次。覺得清邁女子監獄的按摩特別好就一定想帶媽媽感受。所以這次的行程理所應當的就一定安排了大皇宮和清邁女子監獄按摩,找了個路程遙遠卻聞名於世的浮潛聖地斯米蘭浮潛。

    可實際上: 帶爸媽玩這個純屬我自己的需求,是為了滿足我內心“孝”的需求; 而爸媽在曼谷的前後對大皇宮沒有絲毫的興趣,他們以為我要去便撐著過去,實際上他們並不享受;女子監獄按摩在過去的路上媽媽甚至表現出了比較忌諱,最終也錯過 ,斯米蘭呢由於媽媽身體的原因她根本無法承受長時間坐船,最終取消。

    2.多跟爸媽溝通, 當然如果你爸媽像我媽這麼難以溝通,就會非常的痛苦。

    多和爸媽溝通,從出發前的準備到出門的過程中都一定要多溝通,時刻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提前準備或者隨時更改計劃。

    3.去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自由行費心費力,我這次帶爸媽去我已經去了好幾次的泰國,可依舊很多地方需要費心費力,媽媽一直說跟團多好多好費這力氣做什麼;雖然心裡委屈,可其實知道爸媽看自己這樣是在心疼

    4.針對自己爸媽的身體狀況去確認行程

    每個爸媽情況不一樣,有的要多景點打卡, 我爸媽呢身體特別不好一天一個景點都喊叫太累。 要提前想好,如果爸媽對安排的行程不滿意,有什麼替代方案沒? 周圍有沒有可以繼續逛得地方?周圍有沒有可以休息的地方?

    5.內心要十分強大

    很多人提到的身心疲憊大概就是這點了。

    行程十多天,跟媽吵完跟爸吵,跟爸吵完跟媽吵,有一次吵到太high,公園都關門了,最後翻牆出來的。

    不過還是要充分體諒他們,比如我娘是個特別要強的女強人,一輩子都是習慣自己掌控生活,突然間出國了,語言不通文化不通,買個喝的都需要讓孩子來代替,那種無助感可能會非常的強烈,就會發洩到孩子身上。她不像某些大人(比如我爸)那樣覺得孩子長大了能替大人照料這些真好。而我當時的很多做法也變成了“你能你上看吧你處理不好還是要靠我吧 ”的賭氣心態,這樣只會加強矛盾。

    當然如果你爸媽是我媽這種心態,其實可以從目的地上來解決,要麼就不出國,要麼就華語地區,我們之前去新加坡的時候非常愉快,基本上沒有出現泰國出現的問題。

    還有就是行程裡的各種不滿意,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比如我媽一直在我跟前說幹嘛自由行跟團多好,又省力又省錢, 而我就會覺得我出力不討好,費了那麼大勁兒你居然不認可,就會跟她吵起來。 其實呢, 我覺得媽媽只是覺得我太辛苦,覺得跟團我就不用這麼操心了。

    6滿足感

    這點不多說了,賺了錢帶爸媽出去玩的那種成就感真的不是一丁半點。 我爹回國後大晚上十點多跟他N年沒聯絡過的朋友打電話吹噓女兒帶著出去玩了還非要給人發照片這件事我也是無奈了又無奈啊。

  • 7 # 戶外生存林丹Max

    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跟父母去旅行?這個題目把父母換掉,年輕人不喜歡和誰去旅行?我想應該不喜歡管著你的人。你去到一個服裝店買衣服,售貨員一直跟著你轉,一直盯著你,你舒服嗎?在一個廣場裡逛街,一個保安跟著你,你到哪他到哪,你舒服嗎?很多父母就是你眼裡的售貨員和保安,他們一直管著你限制你。所以第一:作為父母要學會怎麼跟孩子做朋友?他遇到你認為危險的事情的時候,一個好的朋友也會制止的,同時遇到好玩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去玩耍打鬧。很多父母好玩的時候讓孩子去玩,危險的時候去制止。這個完全就不是朋友的關係。第二:年輕人和父母的審美,興趣愛好不同,就導致本身就玩不到一起去,父母拍照的時候喜歡拿起絲巾一個動作拍好多遍,他讓你拍的好看一點的意思就是,要拍全身。而你,要拍成臉小 長腿。第三:這個年輕人不夠成熟,不懂照顧父母。如果你知道你跟父母去旅行,就是簡單拍個合照,瞭解她就喜歡那種照片,其實是復古風表示理解。陪他在每個景點多說說話,多聊聊家常,聊些雞皮蒜毛的小事,那就很好。要知道,成長,就是從你欣然接受父母那一刻開始。

  • 8 # 魂向西

    人跟人之間的各種差別決定了人們共事時必須要彼此尊重和配合,旅遊那就更是如此,因為旅遊是各種社會活動中最個人化的事情,只有自己才真正瞭解自己賦予每一趟旅行的“真正期待”,“隔代人”父母(子女)與你同遊,他們更是不可能瞭解你內心裡最真實的願望。

    從我們的內心來說,我們都想和父母(子女)一起愉快的旅遊,在旅途上經營另一種家庭人倫之樂。可要實現“隔代人”之間的快樂旅行不能只是單方面發力,它需要的是彼此的共同努力。

    旅行中的老年人必須要放鬆心態,用一種跟著年輕人出來“年輕一把”的心態陪著子女們玩,切忌不要再拿出一副管教官的姿態來指導旅行,子女的個性和孝心其實同樣需要您們的理解和尊重。

    年輕人帶老人家出去玩,就一定要對父母的個人喜好和體力情況有所瞭解,若是父母節儉了一輩子,你就要避免預定完全超出他們消費底線的賓館和餐廳(即便是你出錢),按照比他們平時消費水平高出個兩三成的標準去安排,這樣既讓他們瀟灑了一把又不至於他們因為心痛而對晚輩橫加指責。

    在行程安排上,年輕人也要多考慮老年人的體力問題,要避免早出晚歸的行程,景點選擇也以舒適休閒類景點為主。

    若是自己的愛好與老人家的喜好相差遙遠,我的做法是按照我3老人家7的比例設計總行程,父母看到了你的用心和謙讓,多數都會很開心,高興時他們甚至會陪著你一起玩。

    我父母已去世多年,但是有一年,我曾帶著對我有恩的叔母和與我最親近的侄女去泰國旅行。這趟旅程裡,我即是晚輩又是長輩,我們一共在泰國玩了15天,去了曼谷、芭提雅和華欣。

    從個人喜好上來說,我們完全不搭界。她們愛美愛寵物愛拍照愛購物,而我更喜歡去游泳和打網球,所以我先帶著她們去了綿羊山莊和栲旺宮等等這些優美的拍照勝地,晚上還陪她們去夜市買東西吃零食,她們玩得挺開心,侄女跟我說了她最隱密的小心事,叔母跟我聊起了她與我叔叔那些年的艱苦歲月。

    我們的整個旅程都很愉快,我們在海邊喝啤酒,她們也偶爾去看我打網球,最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一天內教會了我侄女游泳,然後她也愛上了游泳。

    旅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帶長輩(晚輩)出去旅行是一件又快樂又深有人生意義的事,只要大家都明白家庭旅遊對於維護家庭合睦的重要性,並相互去接受並尊重彼此性格習慣中和自己的不同部分,那麼,和長輩(晚輩)的旅行一樣可以很精彩。

  • 9 # 在旅行中尋求本心

    首先,體力不同,不是老年人體力不好,是父母的體力太好了。年輕人現在大多是腦力勞動,又很少注意鍛鍊身體,父母那輩人大多都是體力勞動過來的,身體一般都比年輕人還好。他們經常是早上四五點鐘起床,一天不休息,去遛彎,買菜,去超市搶特價菜,一整天不累的,年輕人是受不了的,能睡一會肯定睡一會。出去旅行,跟不上父母的步伐。

    其次,是時間上不同步,剛才說過,父母大早上早早起床,就要叫年輕人起床,父母起早習慣了,看見孩子睡懶覺就會生氣嘮叨,他們覺得好不容易出去玩,肯定要早早出發,多走兩個地方。還有睡覺的時間,父母,晚上早早九點十點就睡了,年輕人晚上還想出去轉轉,吃點夜宵,逛逛夜市什麼的。

    最後,最主要的就是觀念不同的,尤其是花錢的態度不同。父母那輩節省慣了,別說花錢,花錢傷感情。年輕人總喜歡買些東西,好吃的,好玩的,肯定會被父母唸叨,不只是唸叨,應該是阻攔。好心情肯定受影響,所以,年輕人不愛和父母一起旅行。

  • 10 # 又見炊煙1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和父母一起旅遊,並不能說明孩子不孝順,而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年齡的鴻溝造成的,簡單來說我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1、話題不同,年輕人出去談論的都是一些他們年齡段的事情,父母輩談論的是自己年齡段的事情,導致一方話題無法融入另一方話題,比如2018年我領著父母去日本隨團遊,我和姐姐說買什麼化妝品、面膜、怎樣照相好看、去富士山拍照等,媽媽和爸爸就說吃飯涼的能吃嗎、涼水會拉肚子、看了富士山說還沒有自家門前的山好看等。

    2、消費觀不同,父母輩比較勤儉節約,我們就買買買,結果父母看我們買東西心疼不開心,我們買東西不過癮,出去玩,我們總想買一些家裡沒有的東西,父母就不這樣想,認為買這些東西沒有必要。

    3、融入問題,這個有些複雜,這樣說吧,個人認為老年人有他們的圈子,他們在一起更好交談,所以給父母報個老年精品團比較好(為什嗎是精品團呢?杜絕進購物店的各種坑,爸爸媽媽進了導遊帶的購物店,稍微忽悠一下,保健品買,七大姑八大姨捎帶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強權還是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