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陳天哲
當代有兩位大書法家,楷書中有隸書的味道!
一位是歐陽中石,一位是沈鵬!
歐陽中石先生從師武巖法師,後師吳玉如。唐碑入手又轉北魏諸墓誌;後涉足於篆、隸、甲骨、金多文,尤於歐陽詢諸碑臨池最勤。多作行書,宗法二王。草書以王羲之、孫過庭為宗。先生書風妍婉秀美,瀟灑俊逸,有帖學之流美,具碑學之壯大!
沈鵬先生多年來強調,藝術創造貴在“融通”,書法藝術的“融通”有幾個不同層面:各種書體、派別的融通,各種藝術表現方法、方式、內在規律的融通,人與自然界現象的融通,與社會實踐的融通等。他的楷書裡有濃厚的隸書味!說句話絕對會被大家猛噴的話:每一次看到沈先生的楷書,超級喜歡,發自內心!
書法追求入由新入古(有高人稱之為向上追)!我認為最核心的是,兩位先生楷書融和了隸書(上一條已談及),這是向上追的入古。如果倒過來,先生寫隸書,有楷味,則是拿古追新,失敗(我認為張海先生不及先生智慧,這麼幹了)!當今的張繼為什麼如此厲害?寫隸,然後融入篆意,大成,如果反過來,則很失敗……
-
3 # 千千千里馬
所謂楷書融入隸書,乃是現代書法的創作常態。不但融入隸書,還融入篆書、魏碑,都不是稀奇的事情。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現代書法創作問題,而不是古代書法創作問題呢?
這個道理,就是一個書法理論問題了。
事實上,楷書中融入隸書,我們不要說鍾繇、王羲之這些唐代以前的書法家了,就是唐代偉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也是融入了隸書元素的,尤其是他晚年的楷書愈老愈加蒼茫老辣。例如《大字麻姑仙壇記》就是這樣一個作品。
但是,楷書的發展是這樣的,唐代以後,逐步走向實用化,終於在明清兩代成為僵化的館閣體了。
這種字型是為了適應科舉制度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化的便利交流。
到了清代晚期,讀書人終於感到書法已經到了窮途末日,毫無生氣的地步,所以,提倡碑學以方法帖學。
現代書法家基本都是要學習楷書以外的書法,來豐富楷書的表現形式的。
例如於右任、譚延闓、徐悲鴻、沈伊默、陸維釗、歐陽中石、沈鵬、張海等等都在自己的楷書中融入了一些隸書元素。
可以說,現代楷書創作真的需要多融入一些隸書和魏碑的元素。
但是,真正成為大師的楷書也沒有,所以,楷書的創作還是以繼承晉唐書風為主的。
題主提出的問題挺好,但是,這個問題太大,也不是很具體。例如,魏碑就是沒有完全成為楷書的隸書,如果楷書融入魏碑,也應該是融入隸書了。
提問最好針對性強一些,具體一些,儘量做到一事一議。
-
4 # 潮山野人
楷書是由隸書進化過來的,漢代的隸書很成熟,但到了漢代末期,三國時代的鐘繇,傳說,他是楷書之祖,寫的楷書明顯有隸書的味道,其特點是形狀偏扁一點,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代表作,有《戎路表》,《賀捷表》,《宣示表》等。
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出現了一些佛教造照相,磨崖石刻,墓誌等。這些作品是從隸書過渡過來的,也但有隸書的味道,如《龍門二十品》,《石門銘》,《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等。是這個時代的作品,不流行寫作者姓名,很多這個時代的作品,並沒有留下作者姓名。
東晉的王羲之,他也有很多楷書的作品,有隸書的作品味道
-
5 # 牛歌書法536
楷書中融入隸書元素的書法家有顏真卿、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當代書法家孫伯翔和李松,盧中南和田蘊章、田英章。
回覆列表
請各位朋友看上圖中的魏碑(楷書)《爨寶子碑》(區域性),融入的隸書元素是比較多的。
請各位朋友再看上圖中的魏碑《爨寶子碑》(區域性),每個字都含有隸書的成分。這個碑是哪位“書法家”創作的呢?我們不得而知啊!
魏.鍾繇;晉.王羲之;唐.顏真卿的楷書中,都有隸書的影子。也就是說,古人寫的楷書,大多都融入有隸書的元素。為什麼?道理很清楚的。這個道理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的。
上圖中的楷書是哪位書家寫的?各位網友一看就知道了。上圖中的楷書中,幾乎沒有隸味,但並不是絕對沒有。
上圖中的楷書中有沒有隸書的元素啊?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各位朋友細看,就會發現有隸書的影子的。
上圖為顏真卿的楷書《麻姑仙壇記》區域性。這個帖子中的某些字的用筆,也是或多或少融入有隸書元素的。
上圖為晉.王羲之的楷書《孝女曹娥碑》。王羲之的楷書中亦融入有隸意,只是不太明顯罷了。
另外,當代書法家孫伯翔和李松的楷書,隸味都是頗濃的。盧中南和田蘊章、田英章三位書法家的楷書中,隸書的元素基本上都被淡化了,但是,他們淡化的不是徹底的,而且也不會把隸味完全徹底的談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