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亭臺書聲
-
2 # 烽火雷達
這是唐代皇甫湜的一首名為《題浯溪石》中旳詩句。全詩是: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長於指敘,約潔有餘態。
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
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
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
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那兩句的意思是,雖然陳子昂的《感遇》意境是不錯的,但在格式風格上,還是遠不如《尚書•君雅》篇。
-
3 # 園丁慢生活
《題浯溪石》
唐 皇甫湜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長於指敘,約潔有餘態。
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
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
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
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陳子昂的感遇詩雖好,也不如你的大作。
※ 子昂,即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詩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 雅裁:代指佳作。
-
4 # Canace_域
皇甫湜:《題浯溪石》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長於指敘,約潔有餘態。
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
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
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
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出自皇甫湜《題浯溪石》。這首詩主要是為元結而作,兼評論唐代詩文。第一句指出次山(元結),但在詩中將元結詩與中行(蘇源明)、子昂、退之(韓愈)、李杜(李白、杜甫)相較,表示各有特色。可見皇甫湜是將元結文章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子昂”這一句,講陳子昂的《感遇》詩雖好,卻不如你“雅裁”好,是突出了皇甫湜對元結“雅裁”的欣賞。古詩文網翻譯為“陳子昂的感遇詩雖好,也不如你的大作。”我不是很認可。該詩作中在將元結文章與各詩文大家的比較中,主要講其特色,所以不如理解為對元結文章裁奪雅緻之認可。而皇甫湜是韓愈的弟子,也是韓孟詩派的一員。韓孟詩派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筆補造化”。他在評論詩文時,自然也會將“創造詩思、主觀裁奪”作為其判斷之一。
至於將陳子昂《感遇》詩與元結文章比較,一方面是文章風格的比較,另方面兩人同為古文革新的有力創作者和推動者。李嘉言認為:“‘文起八代之衰’這個漂亮的名詞,實不能讓韓愈專美。唐之文章,在韓之前已有二變,陳子昂始脫惡習為第一變;元結以還,蕭、李、獨孤又發揚光大為第二變;及韓愈固已成熟,可謂第三變。”
皇甫湜詩大多艱澀怪癖文風,這一首說不上有什麼特色,倒算的上“文從字順”。
陳子昂:漢魏風骨與風雅寄興陳子昂是一位對唐詩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詩人。唐高宗顯慶4年(659),他出身於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一個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從小養成了豪家子弟的任俠使氣的性格。
作為在武后時期才登上詩壇而展露頭角的詩人,陳子昂與沈(佺期)、宋(之問)等人同屬於受重視的新近庶族士人,有著相同的被起用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然而當館閣詩人醉心於應制詠物、尋求詩律的新變時,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卻表現出明顯的復古傾向,即恢復古詩比興言志的風雅傳統。
復歸風雅是陳子昂振起一代詩風的起點,集中體現在他創作的38首《感遇》詩中。這些詩非一時一地之作,但其中許多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他是從“達則匡救於國”的忠義立場進行創作的,被杜甫稱為“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他的千古絕唱《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天地無窮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迴盪著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氣,形成反差強烈的情感跌宕。
他在《與東方左使虯修竹片序》裡說: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樑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Excelle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鬱。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雲:“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僕亦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在這篇詩序裡,陳子昂第一次將漢魏風骨與風雅寄興聯絡起來,反對沒有風骨、沒有寄興的作品。其次,他提出了“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Excelle練”的詩美理想。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和理論主張影響了有唐一代,他對風骨的追求,他提出詩美理想,對於唐詩的變革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元結:大力創作古文,廓清駢文遺風元結為鮮卑族後裔,他的古文革新為中唐乃至北宋的古文運動作出重要貢獻。
元結深受道家影響,特別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為武器,對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批判,為詩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
元結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 , 要“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能濟世勸俗,補闕拾遺,“上感於上,下化於下”;反對當時詩壇“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不良風氣,開新樂府運動之先聲。
元結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別是其雜文體散文,值得重視。如《寱論》、《丐論》、《處規》 、《出規》、《惡圓》、《惡曲》、《時化》、《世化》、《自述》、《訂古》、《七不如》等篇,以道家思想為武器或直舉胸臆,或託物刺譏,都出於憤世嫉俗、憂道憫人,具有揭露人間偽詐,鞭撻黑暗現實的功能。
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筆鋒犀利,繪形影象,逼真生動,發人深省。其他散文如書、論、序、表、狀之類,均刻意求古,意氣超拔,和當時文風不同。《大唐中興頌》文體上採用三句一韻的手法,類似秦石刻的體制,風格雄偉剛峻。
後人對元結評價很高,唐代裴敬把他與陳子昂、蘇源明、蕭穎士、韓愈並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 。
韓孟詩派:“不平則鳴”與“筆補造化”韓孟詩派及其詩風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早在貞元八年(792),四十二歲的孟郊赴長安應進士舉,二十五歲的韓愈作《長安交遊者一首贈孟郊》及《孟生詩》相贈,二人始有交往,由此為日後詩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此後,詩派成員有兩次較大的聚會,張籍、李翱、皇甫湜也時來過往。詩派成員酬唱切磋,相互獎掖,形成了審美意識的共同趨向和藝術上的共同追求。
韓孟詩派的理論主張主要就是“不平則鳴”與“筆補造化”。
在《送孟東野序》中,韓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這篇序文專為一生困厄潦倒、懷才不遇的孟郊作的,文中以“善鳴”推許孟郊,可見其更重視窮愁哀怨者之“鳴其不幸”。“不平則鳴”說的另一要點在於特重詩歌的抒情功能,就是提倡審美上的感情宣洩。
韓孟詩派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筆補造化”。用李賀的話說,“筆補造化天無功”(《高軒過》)。用筆補造化之不足,既要有創造性的詩思,又要對物象進行主觀裁奪。
韓孟詩派還特別崇尚雄奇怪異之美。但像皇甫湜這些詩人大多雄奇不足而怪異有餘,詩境也多流於幽僻蹇澀。
從“不平則鳴”到裁物象、覷天巧、補造化,到明確提出雄奇怪異的審美理想,韓孟詩派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詩歌創作理論。
總結皇甫湜《題浯溪石》中“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一句,將陳子昂詩與元結文作比,大約是有兩人同為古文改革有力推進者和有創作實績之因。
另,皇甫湜作為韓愈的弟子,韓孟詩派的一員,“不平則鳴”、“筆補造化”和雄奇怪異的詩美理想是其創作詩文和品評詩文的重要參照。
回覆列表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是晚唐散文家皇甫湜《題浯溪石》中旳兩句: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
然長於指敘,約潔有餘態。
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
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
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
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
《大唐中興頌》聞名於世是因頌文奇、書法奇、石崖奇“三絕”。撰文是唐代散文家、道學家元結,作於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前的761年,主要歌頌了唐肅宗的平定之功。十年後的六月,書法革新人物顏真卿將其書刻於祁陽浯溪的懸崖之上,彰顯了他最為成熟的書法特徵:用筆雄健、豪放開張、氣度恢巨集,成為後人爭相摹臨的佳作。
陳子昂的另一代表作是組詩《感遇三十八首》,這三十八首詩,或借物言志,或敘事抒懷。表達的是詩人的政治理想、憂懼難安和壯志難酬的憤懣心理。鍼砭時事,有極強的現實性,對武周王朝的腐敗統治是無情嘲諷,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則深表同情。形式質樸,一掃六朝浮靡風氣,繼承漢魏風骨,踐行著他一貫的詩歌革新主張,為唐詩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皇甫湜《題浯溪石》中對陳子昂的評價雖算客觀,但將陳子昂的詩與元結的文進行比較,總覺標準欠統一,有待商榷,更何況人們對《大唐中興頌》的普遍認同,不僅是元結的文,更重要的是顏真卿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