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人掌的刺與溫暖
-
2 # 荊楚克哥
結婚要彩禮是舊的傳統。現代社會,彩禮並不是必選項。中國法律規定男女平等,並未說結婚得備彩禮。白頭偕老是最好的彩禮。
-
3 # 醉知音
所謂的彩禮, 初衷是討彩頭的禮儀方式。然而,在男女平等的當下,彩禮卻越演越烈。
彩禮最早記錄於周代《禮儀》。
古籍《儀禮》上說:“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中的“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
彩禮雖然由來已久,但就算是封建時代也是有規矩的,並不是女方說要多少就多少,幾乎都是按風俗形成同等的彩禮。這個風俗一直傳到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實現男女平等。制定並不斷完善《婚姻法》,對彩禮作出規定。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後的《婚姻法》,均對婚約和聘禮作出規定,且都規定了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內容。
但隨著改革開放後,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彩禮卻也隨之水上船高。
首先是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有錢,顯擺自己給女方多少彩禮,婚禮、婚宴是多麼的高階、上檔次。這是始於男方有錢人的虛榮顯擺之心。
接著女方便有了攀比之心。看別人彩禮幾十萬,自己女兒的男方沒有或很少便會心裡不平衡。在這攀比心的驅使下,要求男出必須要多少彩禮才行。就這樣,彩禮是越來越高。
高彩禮不只是背離了男女平等,也是背離了愛情的初衷,更是一種把婚姻商品化的表現。如今的高彩禮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幾乎是傾家蕩產,更甚的是連破產都不夠。在這樣的婚姻中,還談何男女平等呢?愛情原本是兩個相愛的人走到一起,併為了美好的將來而共同努力。可這種高彩禮不知逼退或拆散了多少有情人。這個現象導致瞭如今人們常說的“生女兒是福,生兒子是找罪”,因為女兒結婚是收彩禮,而兒子結婚是出彩禮,更別說還要新房了。這是一種把婚姻中彩禮商品化的現象結果便是使人們不再相信愛情。
怎樣才能扭轉這種高彩禮的陋習呢?
第一.由相關部門作出明文規定,例如彩禮不能高於所在區域人均年收入,或者人均兩年三年年收入等作為硬性標準。
第二.取消貴重陪嫁品,使其男女雙方負擔趨於平衡發展。
第三.限制隆重的婚禮規格,把婚宴納入管理範疇,打壓攀比之心。
第四.對高彩禮結婚後離婚者,財產分割把高出區域平均財產的財產充公,作為對高彩禮的處罰。
-
4 # Arya丹
因為男女平等還只是在路上,並未完全實現,什麼時候家庭主婦能被認可為一種職業身份並且得到相應的權益保護,比如,丈夫的工作單位除了繳納丈夫的各種保險,也要繳納作為主婦的妻子的那部分保險;如果離婚,丈夫除了支付孩子的撫養費,還應該支付妻子的撫養費等等。
還有女性在職場中和男性同工同酬,有同樣的晉升機會,女效能獲得同男性一樣的受教育的權利等。
這都是很複雜的社會問題,不是短時間就可能解決的。女性結婚時的彩禮除了有傳統習俗的因素,主要是女性的地位被低估。
-
5 # 提升小法寶
親身經歷
出生於家庭的我從小就對結婚生子耳聞目染,經常聽父母說誰誰家女兒出嫁了,給孃家帶回了十幾二十萬彩禮。我當時一度認為是那些男生無能,沒辦法,招架住女生,所以才被丈母孃敲了一筆
我當時就暗自發誓,就暗自告誡自己,以後一定要找一個免費,而且又好的一個女孩子帶給父母。
時光變遷,我們往往已經長大,離當時市民的想法已經過去了10多年,自己也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也有自己比較心儀的戀愛物件。 隨著自己閱歷的不斷增長,慢慢以一個比較正常的眼光對待彩禮這個事情。
下彩禮合情合理首先在中華優良傳統之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養兒防老而養的女兒通常就相當於給別人養的小孩一樣。因為女孩子通常要嫁到男方,要嫁到其他家庭。沒辦法,在成年之後情緒追隨自己的親生父母。
所以男方家庭給女方親生父母一些財產補償,給一些撫養費等等,這樣的一些費用,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將自己的女兒養活這麼大,拱手好像讓給別人一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既然如此,那隻能通過彌補的方式,去調節自己內心的一個不平衡。
第2點 在我們的歷史文化之中,男方父母不是一夜操勞努力工作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婚物件,有一個好的結婚環境,所以父母早在很多年前就在籌備兒子的婚禮,覺得籌備兒子的彩禮,我覺得這樣的一個事情其實已經見怪不怪,這好像已經成為命中註定的一個使命一樣,等到蠟炬成灰等到兒子成家,自己才能夠真真正正的退去。
第3點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選擇權,如果有些人覺得不應該給女方拿一些彩禮,那你想平衡自己的心態,可以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也養一個兩個女兒,一次作為類似於交換的一種形式,去給自己的兒子去籌備結婚的彩禮,我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你不想去為兒子操辦婚禮去支付彩禮,那你就可以選擇生女兒,反倒你可以得到女婿那邊帶來的彩禮。
事情是相互的,既然你已經選擇你所選擇的選擇,那你就要承擔你選擇的結果,因為你當時選擇的時候沒有人強迫你。
中肯建議男女平等,但是並不是很多方面都能夠完全去相應平等,不可以斷章取義顛倒黑白。
-
6 # 碧海弄簫
彩禮以前應該叫聘禮,在古代,男方給女方送去寓意吉祥喜慶的物品,即為下聘,女方回禮後,表示雙方已締結良緣,可擇日成親。現在來說,就是訂婚了。雖是千年習俗,演變到現在,很多地方都變了味了,成了女方斂財的藉口與機會,類似於賣女兒一樣。這也難怪,俗話說的,養兒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等。千年習俗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尊女卑的德性,註定女人很多時候被當做商品一樣,用於買賣、置換等交易。農村的習俗,養老都是靠兒子,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給父母養老的,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原來計劃生育再怎麼嚴,農村的人怎麼樣都要想辦法生個兒子,沒有兒子的,怎麼著也要招個上門女婿。這樣,從人的思想裡覺得,我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就這樣嫁給你們家了,只給你們家養老,我們啥也落不著,不成啊,怎麼著也得給點好處費吧,慢慢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彩禮。而且有的地方愈演愈烈,彩禮要的越來越多。可現在提倡男女平等,男女雙方都有贍養雙方老人的義務,個人覺得女方不應該再向男方要高額彩禮,而是應該要求盡其應盡的贍養義務。
-
7 # 餘生有你Q蕊
說起彩禮,引用我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千塊錢買的小豬仔丟了,會心疼,而白給的小豬仔丟了,不會心疼”,雖然比喻有些不太恰當,但是我認為這卻是對於彩禮最深刻的理解.
而人們口中常說的男女平等,指的永遠只是某些方面的平等,而不是完全的平等.
首先, 就單純的來說,因為男女生理結構不同,所以在婚姻中孩子是女人生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疼痛與煎熬是完全由女人來承受的,而孩子卻是屬於夫妻雙方倆個人的,你覺的這平等嗎?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婚姻中,家務通常也是由女人承擔的多,你覺的這平等嗎?男人都會只要求妻子,相夫教子,孝順公婆,而又有幾個男人能做到對岳父岳母一視同仁呢?
其次,人們常說一個詞“遠嫁”,遠嫁遠嫁,說的就是一個女人離開熟悉的親人與故鄉,來到男人的老家工作與生活.對於女方的父母來說,遠嫁了的姑娘就如一盆精心呵護長大的蘭花,被人連盆搬走了,一年到頭,都見不到幾面.而男人的父母卻大多數都沒這個煩惱,他們認為養兒防老,兒子在哪兒,他們就會待在哪兒.
說實話, 在我身邊,還真沒發生過不給彩禮的事情,有多有少,那都是代表男方的一些誠意.畢竟在婚姻中,確實是女人付出的更多一些.一個女人,嫁到你家,與你組成家庭,生兒育女,為你傳宗接代,傳承你的姓氏,還不夠嗎?更別說,有些女人也在分擔著賺錢養家的責任.
所以,最後,你還認為你不應該給彩禮嗎?
-
8 # 咆哮的你
男女平等,說起來多簡單。可是真的存在男女平等嗎?男女平等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在古代,封建社會,雖然女人地位底下,撇開“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這不靠譜的制度,女主內男主外這個其實才算得上男女平等。男人賺錢女人管家,女人只要把這個家管好她的職責就到位了,男人只要把把錢交給女人那他的職責也完成了。
而現在的社會,說是女人翻身了,男女平等了。怎麼平等?絕對的平等是男人也要每個月過個生理期,再經歷10月懷胎!這樣才可以要求平等。現在社會對女人要求太多,太苛刻。什麼有氣質會賺錢能做飯能帶娃,動不動就說要上的了廳堂下的了廚房。對男人的要求就一條會賺錢。
古代封建制度沒人權的女人=相夫教子+管理家庭
現在翻身做主平等制度下的女人=賺錢+相夫教子+管理家庭
多麼可笑的平等。就這樣,男生說了平等了要什麼彩禮,是啊,可以不要啊,那孩子為什麼姓你的姓,姓女方的也可以對吧為什麼女方到你家,你也可以到女方家不是嗎?
其實彩禮只是一個風俗習慣,而且現在女方都陪嫁帶過去的,條件好的還會帶過去更多。有幾個真扣著彩禮賣女兒?不帶過去也是給女兒存著,只是怕女兒在婆家受委屈,怕跟你過不長久,存著錢給女兒留條後路。如果是這樣,準新郎請反省一下。
-
9 # 昱小可
所謂彩禮是自古以來男女婚嫁形式中的一種禮儀,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
在古代男女定下婚約後,男方會送一些聘金和禮物以表示感謝嫁女之情。結婚時,孃家也要陪送女兒大量的嫁妝以提高女方在婆家中的地位和改善小夫妻以後的生活。
一. 男女均衡型
男方適量送些聘禮,一般在幾萬塊錢之內。女方孃家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你一下子給娶走了,這種失落的心情,男方家是不能理解的。所以適量的彩禮,是一種禮節,表示對女方家庭的感謝。
當然女兒出嫁時,孃家也會配送一些嫁妝,或出一部分錢幫男方家買房子,如果房產數額較大時,男女雙方會共同承擔房貸。
二. 男重女輕失衡型。
男方出錢買房買車,還要給女方几十萬高額彩禮。這種不良風氣主要存在於當今農村。
其原因有三種。1、男女比例失調。由於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現在農村男多女少,彩禮也水漲船高。2、年輕人的自私懶惰心理。女方要的彩禮並沒有留給孃家,而是存作自己的私房錢。現在的孩子結婚,有房有車有存款,讓父母揹著一輩子的債,水深火熱,而年輕小兩口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這種自私懶惰的心態,讓年輕人缺少了奮鬥的動力。3、攀比心理。把彩禮當成標榜自己身份的一種象徵,如果彩禮要得少了,覺得沒面子,於是互相攀比,彼此叫價。
三.補濟孃家型。
女方家境不濟或重男輕女,以索要高額彩禮來補濟家用或是來平衡養女的損失。這樣的彩禮形式還是普遍存在,被稱作“賣女兒”。
其實如果女方家確實困難,在男方家條件好的情況下,適量幫一下也不是不妥,但是如果女方家經濟尚可,最好孃家不要高額禮金更不能把彩禮據為己有。古人尚知多陪送女兒嫁妝,可讓女兒在婆家活得體面,現在的我們也要聰明,把女兒風風光光嫁出去,不落人話柄,女兒的日子也會過得幸福。
以上三種形式,我覺得第一種最好。彩禮作為婚嫁的禮儀形式要適可而止,還要禮尚往來。有禮有節,共同奮鬥,才能做到男女真正的平等。 -
10 # 受傷的Hedgehog
男女平等這句話經常聽到,但很難做到,至於彩禮,每個地方有不同的風俗,也有不要彩禮女方還給陪嫁的,只能說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一樣!
先說男女平等的事情,單從生育方面看待就不平等,女性需要經過十月懷胎,分娩,母乳等才能做一個母親,中間經歷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還有心理上的變化!但是男性不用,男性最多照顧女性,照顧一下孩子,影響力小很多。再看家務分配,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女性承擔了家裡大多數家務,當然也有男性做的好的,但那是少數!
再說彩禮,彩禮是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與彩禮對應的還有陪嫁,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有很多地方不要彩禮了,也有很多地方保留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婚嫁習俗,這個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願意出彩禮,那可以選擇與不要彩禮的姑娘談戀愛,或者先了解一下女方家的婚嫁習俗,這樣可以避免後期談婚論嫁時因為彩禮產生矛盾。
還有一點,大多數女兒出嫁以後便與孃家劃清了界限,以後回去是以客人的身份,所以也很少參與孃家的事情,對孃家父母來說,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適當的給一些彩禮也是可以的。
-
11 # 使用者210800545
男女平等嗎?自古以來,都是男婚女嫁,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不是你區區幾個人就推翻的,給幾個彩禮算事嗎?你從街上隨便拉一個去你們家當免費的保姆吧!老拿幾個彩禮說事,
-
12 # Annie小小
照您這觀點:
男女平等,為什麼生的寶寶一定跟爸爸姓,如果跟了媽媽姓,男方,男方父母都不同意。
男女平等,為什麼結婚正日子要在男方這邊辦。
男女平等,為什麼過大年都要在男方父母家裡過,初二才能回女方家。
男女平等,為什麼家務活自然而然的都是女人做。
-
13 # 做個合格的普通人
彩禮更多的是象徵對女方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饋。別人把孩子辛辛苦苦養大嫁人,我們給適當的彩禮作為感恩回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彩禮要的過高,性質就變了。凡事都要有一個合適的度。
-
14 # 陶醉音樂裡
男女平等,為什麼非得女嫁男?男嫁女不也是一樣嗎?結婚就不要彩禮了,你幹嗎?彆嘴上說平等,遇事時競幹不平等的事。
-
15 # 澄湖茶語
能夠引起巨大爭議,就說明事情一定有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我們要理性看待。面對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先說結論:彩禮是否應當,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方父母的態度。
如果女方父母認為,彩禮體現男方對新人家庭的務實態度,所得彩禮將和女方的嫁妝一起交給女兒用於新家庭的建設,那彩禮的現實意義極大。而且這種情況下,這個人為設定的小障礙,有著非常精妙之處,相當於讓男孩女孩接受了一次生活教育,大家都明白婚姻來之不易,好好珍惜。而且也在不知不覺中定下了女方掌管家庭財政的初始權力,這是一種家庭經營經驗的傳承,值得傳承。
如果女方父母認為彩禮是自己撫養女兒多年的勞動回報,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彩禮錢用來給自己養老,這個彩禮,於理不直,但於情可以接受。因為贍養父母畢竟還是傳統美德,老人家經濟觀念落後,年輕時國家社保體系不健全,年紀大了需要依靠,又怕子女生活瑣碎纏身,無暇顧及自己,提前給自己一個保障,也算情有可原。
如果女方有其他兄弟,女方試圖將嫁女錢用於支付兒子結婚的彩禮,這種情況遭到最多的口誅筆伐。但是,細細想來,女方父母其實也是被逼無奈,畢竟這筆彩禮並沒有留下給他們所用,只不過從其手中過一道手,就已經流到另外一個女孩的父母手裡去了。一筆錢促成兩段姻緣,理論上來說這筆錢算是發揮了好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財富的轉移將直接導致女方的婚姻地位下降,並在兄妹或者姐弟兩個家庭之間產生嫌隙,最後受害的極可能是女方父母。所以,這種情況下的彩禮,就要量力而行,對娶自己女兒的男方提出過高的要求,只會自己砸自己的腳,而且自己什麼也沒撈著。
終上所述,彩禮這個事情還是有一定道理。實際上,無論是彩禮,還是其他婚前考驗,從社會整體來說,還是有益處的。年輕人社會經歷較少,不必一開始就全盤否定,判定這是封建糟粕。提高婚姻門檻能夠一定程度提高婚姻的穩定性,這是人類社會經過多年摸索發現的客觀規律,也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不僅能夠保護女性,對男性來說也是擔負婚姻家庭責任前的善意提醒。
至於愛情,那就像一本書的封面,書裡面的內容要比封面多得多。你會因為封面買一本書,但你買書的最終目的卻不是封面,不是嗎?
-
16 # 重慶史者
正因為我們提倡“男女”平等,就說明我們國家的男女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習俗觀念,作為上層建築領域裡的內容,歸根到底是受經濟基礎,即生產關係決定的,而生產關係又是與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所以,說到底,男女不平等也好,娶媳婦要彩禮也罷,都是一定生產力條件下的產物。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農耕社會,不僅需要身強力壯的勞動力,還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女性的身體條件決定了,女性雖然不可能比男性更適合社會需要,但卻可以生產更多的勞動力。
另一方面,為了幫助統治實者現“穩定”,儒家長期鼓吹宗法”制度,整個國家,都建立在以男性血緣為中心的基礎上。女性,就是為男性服務的“附庸”,其主要任務就是為操持家務,生兒育女,伺候老人……一句話,為男性從事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服務。即所謂的“夫為妻綱”,“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永遠都不是“主角”。
在這兩個背景下,合理的邏輯出現了:女子嫁人後,增加了夫家的“綜合家庭力”,而女方父母為培養這個女子卻是有“成本”的。所以,女方要一點“補償”,看起來就有點道理了——這就是“彩禮”的本質。
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只是建立了“制度平等”,離“事實平等”還有很多的差距,“彩禮”更是普遍地存在著。
-
17 # 雪寶fly
因為人家女孩嫁給你了,是你家的人了,記住連姓氏也改了哦,至於現在,現在只能說對自己不利的都是陋習,對自己有利的都是傳統文化
-
18 # 使用者593342069476811
男女平等嗎?那是你眼中的平等。而現實中男女是差別很大的。那家庭暴力是平等嗎?如果以你的說法結婚不結婚也一樣,全社會別結婚自由自在才好。習俗是古今有的,而不是某人定的,你給改了合適嗎?
回覆列表
題主說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的享受權利日漸平等,但彩禮問題,是雙方家庭財富可自由支配問題。
結婚的男女兩方,更像合股的兩個老闆,把婚姻比喻成子公司,結婚證就是協議合同。而這個子公司背後,還有兩個更大的原家庭母公司,子公司的財務自由是受母公司限制及掌控的。
在古代醫療水平差,糧食短缺的時代,兩個家庭要創建出一個新的小家庭,要傾全家之力,男尊女卑的時代下,連男女方個人的享受權利都做不到平等,更別說實現財務自由。
①女方在社會沒有地位,沒有工作,就沒有經濟收入,養活不了家庭,所以只能依靠男方。
②在衛生醫療水平差,缺糧食的時候,大都數家庭上到老,下到小,都要種地收糧,嫁出去一個成年女兒,就失去一個家庭勞動力。
③嫁出去的女兒收彩禮,一是為填補原來家庭的勞動力空缺,二是為嫁出去女兒組建新家庭而出錢。
古代的生活困苦,要很多資源才能長久經營起一個家庭。
現代的生活日漸形成男女權利平等,女方還是要彩禮,最關鍵的問題,是男女雙方的原家庭,母公司,沒有實現財務自由平等。
彩禮涉及到三個家庭,男方原家庭,女方原家庭,男女新家。男女個人是日漸平等,但雙方家庭不是。
①從女方家庭來看,父母培養女兒花費十八年的財力、精力、情感,不亞於男方父母家庭培養自己所花費的各種資源。嫁女兒是原家庭的損失,但對於新家庭,子公司來說,它擁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勞動力。
②從男方原家庭來說,損失掉彩禮就等於損失一部分財力,這彩禮給女兒的話,有利於組建新家庭,如果是在女方原家庭父母那,就彌補女方原家庭的一些損失。
③女方原家庭損失一個勞動力,如果是獨生子女,就是損失晚年的大部分經濟來源,但對於新家庭來說,它有一個主要經濟來源。
④男方原家庭損失大量財力為建房子,但對於新家庭來說,它有一個遮擋風雨,安安穩穩的居住地。
兩方家庭傾盡所有,損失十幾年的財力,精力,資源。
就是為建立一個新家庭。
①如果女方家庭富有,那麼他們不要彩禮,也能促成一個新家庭的誕生。
如果男方家庭富有,那麼他們會不見意給彩禮,也能輕鬆促成一個新家庭的誕生。
②但是雙方家庭都屬於平民百姓,那彩禮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方家庭會想著少給點,女方家庭會想著多要一點。
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城市女孩子沒有要求彩禮的高低,還有不要彩禮的,特別是獨生女,父母還會給豐厚的嫁妝給她,因為城市的父母,大都數有單位,有的甚至體制內,有的屬於中產階級,退休後他們每個月依舊有工資。
很多農村生活的女孩子就要求有彩禮,甚至要到天價,那就相當於精準扶貧,而且對新家庭的誕生沒有太大幫助,甚至會損害到新家庭。
一個新家庭的誕生,就是在源源不斷的損耗兩方原家庭資源,損耗母公司,也在不斷損耗男女雙方個人的財力,精力。
而且這種損耗會一直下去。
唯一能改變現狀的,是跨越階級,成為中產階級中的一個家庭。
下次組建新家庭,就不論生男生女,都不用擔心彩禮的事情,只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給對方父母面子,什麼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