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手很涼jing
-
2 # 我帶爸爸看世界
當今社會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多子女說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財力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卻在家裡養了不少貓貓狗狗。其實背後有很多的原因,造成了目前這種情況。
我常常在報紙和新聞裡看到,不少人說自己工作忙、經常要加班、生存壓力大,一旦父母生病或者需要陪伴和照顧的時候,就以自己請不出假或者工資低、還要養孩子拿不出醫藥費為藉口推託。
事實上,這或多或少反映了一種社會現狀。中年人和年輕人非常焦慮。焦慮的時候怎麼辦?要麼大吃大喝放縱一下,要麼找個心靈的寄託。出去吃飯喝酒也得花錢吧,不如養個貓貓狗狗把煩惱告訴它們,散散心。
所以,單純地說“父母沒有貓狗值錢”我是不同意的。在分析背後的原因之後,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做到相互理解和包容,變得更為重要。
大家要知道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不能免俗的。贍養父母,照顧子女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當然,不論是什麼原因養了小貓小狗也要善待它們,畢竟也是一條生命。
但反過來想,既然能夠對貓狗都那麼好,對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應該更好呢?沒有時間去看望父母,少刷刷抖音和影片,給父母打個電話總可以吧。盡孝的方式有很多種,關鍵還是要看你有沒有這份心。
-
3 # 像貓一樣睡覺
我給大家講個身邊的事情,和養狗無關,僅和贍養老人有關。我們這裡一個大學教授,他女兒讀初中住校時候,他們夫婦被派去美國做訪學一年,教授就請求自己的媽媽每週讓自己女兒去老太太家過週末,老太太拒絕了,說沒精力照顧孫女,這個女孩這一年基本自己在學校裡度過的,週末回家也是一個人,還好這女孩比較獨立。幾年後老太太身體不好了,讓這教授一家伺候她還要求教授一家每月給她一千元贍養費,這個教授都拒絕了(是教授本人拒絕的,不是媳婦要求的,老太太本人退休前是國家幹部,有豐厚的退休金),表露出對當年老太太不讓孫女去家裡過週末的不滿,然後教授的兩個姐姐帶著老太太就到處告狀,說教授不孝敬父母不配做人民教師……事情鬧到法院,上了省裡電視臺,還有現場專訪,然後教授所在單位也給教授停職了。可是這個教授在電視臺採訪時候當著攝像頭的面對老太太跪下,表示以後每個月1000元他肯定給,但是從此不見自己媽媽和兩個姐姐,恩斷義絕!
後來熟悉這家人的鄰居們都說,老太太年輕時候就比較強硬,兩個姐姐也是沒事就回家搬弄是非,這個教授應該是被逼急了。
回覆列表
我身邊確實見過這樣的人,家中兄弟姐妹幾個,對於老人的養老問題互相推諉,誰也不願對自己的父母多付出一點,可以說老人臨終前並不舒心,老人離世,幾個孩子為了爭家產,竟把遺體摔到了地上。
其中一個兒子家裡養了一條狗,從小狗崽時抱來,可以說視如己出,還和狗互吻,養了狗十幾年,狗老了,病了,得了腎結石,去寵物醫院花幾千元做手術,精心照顧,最後還是沒能挽留住狗的生命,狗死後,那家人沒少流淚,可以說是為狗養老送終了。我對這類人的看法是比較糾結的,單從愛動物本身這個行為來看,並沒有毛病,筆者覺得但凡愛動物的人,都有愛心,單純,有善心,不冷漠的一面。
但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僅僅用“好”與“壞”來評價,有的時候,人性的複雜是遠遠超乎你的想像的,“壞人”也可以有善良的一面,而“好人”有可能做起壞事來是沒有底線的。現實生活中,嚴格來說,我們沒有一個百分百是“壞人”的,更不好說誰是百分百的“好人”。
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人不贍養自己的父母,卻還要養狗了。養狗是這個人善的一面,而不贍養父母是這個人惡的一面。為什麼會對自己的父母“惡”,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可能那個人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好,親子關係緊張,父母偏向做事不公……在那個不贍養父母的人眼裡,是必有不滿和原因的。
筆者總結的根源在於,私慾沒有在父母那裡得到滿足,從而產生抱怨和不滿,而發洩的途徑就是不贍養老人,從而得到心裡上的平衡。
而對於從小養大的,搖尾乞憐又會討人喜歡的狗,在狗的世界裡只有主人,狗並不能安排人的生活,卻完全在人的操控下生活,聽話,懂事,還能滿足人的取樂,沒有不喜歡的道理。一個人在經歷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境遇後……可以激發出一個人不同的作為。不贍養老人固然是不對的,但並不代表不贍養老人的人,在生活中其他的作為都是不對的,也並不代表這類人就沒有做過有愛心的事。
這就是人性的複雜,是的,筆者一直相信人性是複雜的,不能單單從一兩件事,來評價一個人如何如何。有時候,透過某種激發,會使人性轉變,好與壞的轉變,會讓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