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潦草的奇蹟

    從13歲開始接觸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直至參加工作,手不釋卷幾乎每天都看,因此也耽誤了好些正事兒,15部作品每一部都看過十遍以上,《天龍八部》看過二十遍,因為金庸先生作品裡涉及的詩詞,看了《全宋詞》,重新認真研讀了宋史明史清史,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了國學的博大精深,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全部瞭解透徹,也因為金庸先生,我打小對親情愛情的認識就變得十分純粹,對民族大義刻骨銘心,金庸先生是我沒有見過面的人生導師,去年聽聞金庸先生去世,著實的難過了好幾天,我認為,金庸先生是中國最偉大的國學大師,先生千古!

  • 2 # 五鹿嶽嶽

    金庸一生一共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還有一部《越女劍》。經常有人會問: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家到底誰的成就高,三人怎麼排名?回答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回答基本只有三種,一種是:金庸,古龍,梁羽生,一種是:古龍,金庸,梁羽生,一種是:金庸,梁羽生,古龍。

    其實這個問題早有定論,在專業領域,也就是文學領域,專家學者對金庸小說成就的肯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古梁二人至少今時今日進不了文學殿堂。而在讀者中,很顯然,金庸的影響力更是遠遠超過古梁二人。無論古龍迷和梁羽生迷多麼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它也是事實。金庸小說的銷量,被改變的次數,以及引起的市場效應,古梁二人都無法與之相比。

    那麼金庸的小說,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

    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專業人士從文學角度,普通讀者從小說的精彩程度,都能給出一個答案。

    那我就從這個問題的角度,從“讀懂”金庸的角度做一個回答。我不敢說讀懂金庸,但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想那即是因為自己年齡的增長,對世事人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是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有了不同程度的共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第讀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那時候剛上初中,忘記了是從哪來借到的四本沒有封皮的書,我甚至連這四本書的名字都不知道,小說的開篇幾頁也殘缺不全,但就是這樣四本書,讓我看的如痴如醉,廢寢忘食,連續四天,將小說全部讀完。

    但是,讀完就讀完了,除了被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震撼的腦袋一片空白外,沒有太多感覺。

    高中的時候,才漸漸知道原來當時看的那部書叫《倚天屠龍記》,才知道這本小說的作者叫做金庸, 才知道小學時候看的那部《神鵰俠侶》(95版)電視劇的原著作者也是金庸,才知道金庸還有其餘十幾部小說。

    但真正對金庸小說著迷是從大學開始,大學有時間有條件接觸到金庸所有的小說,那時候,一邊看電視劇,一邊看小說,只覺金庸編織的武俠世界簡直不可言說的美妙,那些為國為民的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蹟,那些家國天下,兒女情長,叫人除了讚歎就是讚歎。大學時候的我,已經可以從文學性的角度去閱讀金庸作品,金庸小說經過兩次大修,可以說幾近完美。小說語言古典雅緻,文辭優美,既體現了金庸的文采,又足以證明他的深厚學養。

    金庸小說將中國古典文化的意向化用其中,琴棋書畫皆可成為武功,隨便引用的幾句詩詞歌賦又與小說相得益彰。

    除此以外,金庸小說的敘事手法,情節設定,人物塑造等等方面,都可以稱之為大師,也無需贅述。

    這是我對金庸小說第二個階段的認識。

    而工作幾年後,也就是現在,再讀金庸小說,感觸更深的是金庸小說中的情義。就拿現在大火的“倚天”來說,從前讀到張翠山自刎,張無忌在光明頂調停六大派與明教紛爭時,與武當諸俠相認的時候,只是一掃而過,但現在再讀的時候,竟然會忍不住淚流滿面。我一個男人,自己看小說的時候,哭的停不下來,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

    金庸小說,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都有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讀者比較熟悉的長篇大部頭就不說,只說一部叫《白馬嘯西風》的短篇,讀起來也令人拍案叫絕,現將小說最後一段文字列在下面,以饗讀者,感受一下金庸大師的語言魅力。

    經文替他們解決疑難,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說:“穆聖的指示,那是再也不會錯的。” 有人便稱讚哈卜拉姆聰明有學問:“我們有甚麼事情不明白,只要去問哈卜拉姆,他總是能好好的教導我們。”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麼法子?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 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華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剎車拉手剎就有安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