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憶0605
-
2 # 文化指路人
臘月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人們把農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在臘月有很多的民俗,從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開始,然後到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再到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在臘八節這天需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有著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古話說的好“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二十三稱小年夜,這一天是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方言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神,舉行完灶祭後就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臘月二十四掃塵房子,因為“塵”與“陳”諧音,這一天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 著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因為“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所以做豆腐意味著“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的寓意,祈求“幸福、福氣”來到家裡,臘月二十六殺豬 這一天要殺豬開始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臘月二十八打年糕、蒸饃、貼窗花,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上墳請祖,在整個臘月民俗中二十九這天是最忙碌的一天,告祭祖先也寄託了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臘月三十一年最後一天,這一天有許多民俗活動,比如包餃子、吃年夜飯、放爆竹等。
-
3 # 提神
現在就是農曆的十二月,想必對於老一輩人來說,都會說是臘月;對於年輕人,這分明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是應該說成十二月的。可偏偏被老人們“感染”,也說成“今是臘月八,要吃臘八粥”。
在人們心中幾乎“沒有”十二月只有臘月了。為什麼人們喜歡把農曆的十二月就稱為臘月呢?
傳承了臘月由來的習慣一種說法是起源於周或秦漢時期的年終獵祭風俗。獵祭就是透過狩獵的方法獲取野獸,然後用它祭祀祖先和神靈。因為“獵”與“臘”是通假字,“獵祭”也就被說成了“臘祭”。“臘祭”的物件,仍然是列祖列宗及門、戶、天窗、灶及門內土地(即“行”)五位“家神”。年終祭祀都一定在農曆的十二月舉行,也就稱此月為臘月。
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於漢代學者學者應劭著的《風俗通.禮典》。該書記載:“臘者,接也;乃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意思是說,臘月包含有新舊更替,辭舊迎新的意思。也是啊,歲末之交,在民間,特別重視祭祖先祭“家神”的活動。不過,他們分享豐收的喜悅,祈求人壽年豐的才是真。
到了農曆十二月(即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比較多,這與人們代代相傳的風俗習慣有關。而這些習慣都是以人們崇尚,也不容易忘記的事。於是不斷沿承,便是臘月之說銘記於心,相襲相承下來。
受到了人們口語的薰陶民間是俗語的發源地,人們根據生產生活的經歷經驗,總結出了通俗易懂而有寓意深刻的話。諸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一三五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都與“臘月”有關。還有“寒冬臘月”、“十冬臘月”、“歲時伏臘”、“殘冬臘月”、“臘盡春來”等等的成語,都是以“臘”成片語句。儘管說,臘月還會釋義為農曆的十二月,畢竟遣詞造句都是“臘”字。這樣,也就在人的意識和思想中,用“臘月”取代了“農曆十二月”。
將農曆十二月說成臘月,其實是“異工同曲”,它就是指每年的最後一個月。即使是人們的稱之為臘月,但大家每天要翻天的日曆上還是以“農曆十二月”來標記,臘月只是它的代名詞。既然都已經沿習下來,也只能遵從於人們的習慣了。
回覆列表
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蜡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後三戌祭百神"之說,即每逢冬至後的第三個紀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傳統民間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