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些天看到一篇評論,說日產自吸發動機在自吸發動機裡是領先其他品牌的,相比較日系其他品牌日產有哪些特點是值得關注,請指教,謝謝。
6
回覆列表
  • 1 # 銳引擎

    一、日產自吸發動機的傳奇VQ

    日產自吸發動機的盛名是從VQ系列發動機開始的。VQ系列V6自然吸氣發動機從1988年開始研發的。據說日產投資了約570億日元,申報成功了將近400項專利,終於在6年後的1994年在日本投產了VQ發動機。隨後的故事大家知道了,VQ系列發動機連續拿了14屆沃德十佳發動機。日產自吸發動機自此聲名鵲起。

    VQ系列採用了很多當時的先進技術,主要針對美國市場。相對於笨重低效率,技術老舊的兩氣門美國發動機VQ大面積使用了鋁合金材料,每缸四氣門的佈局,後期增加了VVT可變氣門正時,VVEL連續可變氣門升程,直噴等領先技術。強勁、平順、高效、高可靠性是VQ笑傲群雄的基礎。

    不過隨著油耗法規的加嚴,電氣化技術的發展使得發動機逐漸像小排量和少缸數來發展,VQ的輝煌逐漸成為歷史。2008年之後VQ就沒有再拿過沃德十佳了。目前VQ發動機已經在國內停產了,換成MR和HR的直列四缸發動機

    二、日產自吸發動機的未來e-Power

    四缸自然吸氣的MR和HR時代,日產同步開發了增壓直噴發動機,比如1.6T和1.2T三缸以及和雷諾最近開發的1.3T四缸,還有著名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VC Turbo 2.0T發動機。

    但是自吸發動機方面日產好像放慢了腳步,但是這其實是假象,日產的自吸發動機針對未來的混動模式開始了新的探索。

    這裡最有代表性的是日產e-Power混動技術。日產Note是2018年日本市場該級別銷量冠軍,超過豐田普銳斯。

    其中超過70%的客戶選擇了e-Power版本。日產方面將Note e-Power稱為“一臺能自己發電的電動汽車”(自ら発電する電気自動車)。

    e-Power是日產在內燃機和電動車結合上的全新嘗試,是業內目前最具前瞻性的技術路線之一。這一技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1.電動機驅動。安靜,高效。

    2.沒有充電口,不能充電,只能用發動機發出的電。因此不用擔心續航里程,也不用充電樁,有油就能跑。

    3.電池很小,只有1.5Kwh,大約是Leaf的1/20大小。因此,價格便宜,車重輕,空間大。

    4.採用1.2L三缸自吸汽油機,不過只用來發電,給電機和電池提供能量,不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只需要固定工況點工作,不用像傳統發動機一樣考慮怠速,高速,變工況等要求。日產特殊優化了發動機,採用13的高壓縮比和阿特金森迴圈,效率能夠大幅提升。

    日產聲稱未來這種固定工況點執行的發動機熱效率可以達到45%。這樣其實日產可以採用很少的發動機品種就能滿足多種不同車型的需求。高效的固定工況點執行的發動機結合e-Power混動是日產未來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發展趨勢。

    三、日產自吸發動機的代表性技術

    1.VVEL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

    寶馬的valvetronic連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在業界是大名鼎鼎,其實日產幾乎和寶馬同時開發出了連續可變氣門升程系統VVEL。最早VVEL是在著名的VQ自吸發動機上採用。日產是全球最早將這項技術引入量產的汽車公司之一。

    2.每缸兩個氣道噴射噴嘴的雙噴射技術

    為了降低發動機的油耗和排放,日產最早開發出每缸兩個氣道噴射噴油器技術,這樣控制更精確,油耗可以降低4%。日產的自然吸氣1.6和1.5發動機最早採用了此技術。現在通用也在小排量增壓發動機強採用了類似的雙噴射系統。

    3.缸孔真圓加工

    日產在VQ時代就開發了缸孔真圓加工工藝,簡單的說就是在缸孔珩磨的時候增加了一個工藝缸蓋來模擬將來真實缸蓋安裝時候產生的變形,這樣可以利用反變形的原理來提升最終安裝真實缸蓋後的缸孔圓度和圓柱度水平。從而降低摩擦,減少活塞漏氣量,提高效率。

    4.鏡面缸孔加工工藝

    這是日產在GTR發動機上開發的技術,後來在日產的大批次生產發動機上也廣泛採用。簡單說在鋁缸體上直接透過鏡面噴塗工藝,噴塗一層只有0.2mm的鐵塗層,這樣就可以不使用缸套,有利於降低摩擦,提升散熱。目前寶馬、賓士、大眾等公司也有類似的工藝。

  • 2 # 老不死l歸不歸

    對於消費者完全的妥協了,省油,耐用,聲音小舒適,同樣犧牲了尼桑原有的運動基因,幾乎大家只記得日產的大沙發,百分之百的往舒適上走,沒有左顧右盼,只是環保的要求,以後的大排量自吸會遠離老百姓吧,挺喜歡自吸那種絲滑般的感覺,都是個人看法,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蜘蛛俠有多喜歡鋼鐵俠?為什麼?